第45章杜甫(3) - 唐诗三百首鉴赏 - 雅瑟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45章杜甫(3)

第45章杜甫(3)

○16主上:指唐玄宗。见征:被征召。○17歘(xu)然:像火光一现,形容非常快速。

○18“青冥”句:空中的飞鸟折翅。

○19蹭蹬(cèngdèng):行走艰难的样子。无纵鳞:本义指鱼不能纵身远游。这里指自己的理想不能实现。这里指的是天宝六年(747),唐玄宗下诏征有一技之长的人,当时杜甫也参加了。宰相李林甫嫉妒贤能,应试者皆落选。杜甫施展抱负的愿望也因此落空。

○20猥:多。

○21贡公:西汉人贡禹。他与王吉为友,闻听王吉显达,非常高兴,知道自己也该出人头地了。这里指杜甫曾自比贡禹,希望韦济能提拔自己。

○22原宪:孔子弟子,因贫穷出名。

○23踆踆:谦退样子。

○24东入海:孔子在《论语》中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意为归隐。去秦:离开长安。

○25报一饭:报答一饭之恩。

○26大臣:指韦济。

○27驯:这里是拘束的意思。

杜甫

天宝七年(748),杜甫曾赠时任尚书左丞的韦济两首诗,希望得到他的援引提拔。韦济虽然赏识杜甫的才能,但没能给出实际帮助,于是,杜甫又写下了这首诗。诗中写了杜甫想要退隐江海的想法和抒发了他对朝廷轻视人才的激愤心情。

“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诗人开首这两句就直接抒发诗人内心的悲愤不平的心情,感情激烈,势不可挡。不学无术的纨袴子弟本是社会的败类,但是他们却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而满腹经纶、心怀大志的儒学之士,却被贫困困扰,以至于因此耽误前程。诗人开头就陈述了一个不合理的现实情况,对比鲜明深刻。

“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接着诗人紧承“儒冠”句,写自己的坎坷经历,这句是过渡句,接下来就是对“丈人”即韦济的倾诉。

从“甫昔少年日”到“再使风俗淳”,这部分主要诗人年轻时因才华出众,蒙受的荣誉和自己曾经远大的抱负。少年时的杜甫很早就有名气了,他学识广博,妙笔生花,如有神助。作赋可以和扬雄相敌,写诗就要和曹植接近了。因此,他也受到了当时文坛领袖李邕、诗人王翰的欣赏。他凭借自己的才华,认求取功名,进身仕途很容易。他年轻时还设想自己要辅佐皇帝,教化百姓。这一部分写得快意流畅,气势雄健,表现了诗人当时踌躇满志、意气风发精神面貌。也为后边诗人写到自己后来的境况作铺垫。

接着从“此意竟萧条”到“蹭蹬无纵鳞”,这部分写的是诗人空有抱负,却到处碰壁,报国无门的残酷现实。诗人感叹到自己曾经的雄心壮志,现在都已经“萧条”了,诗人在繁华京城的旅居长达十三年,在这十三年里,诗人骑着一条瘦驴,奔波在大街小巷。敲打豪富人家的大门,受尽富豪子弟的白眼,晚上都是尾随着权贵人的肥马扬起的尘土,郁郁而归。常年在富豪权贵们的残羹冷炙中维持生计。就在不久,诗人还参加朝廷的一次应试,哪曾想奸相李林甫竟然让应试的儒生们全部落选。这起事件使诗人受到了沉重的打击。诗人用“青冥却垂翅,蹭蹬无纵鳞”形象地比喻了当时诗人的心情。诗人种种悲惨的遭遇,让他心中的越发激愤不平。这与诗人年轻时的境况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自己的处境一落千丈,心理的辛酸和悲凉,溢于言表。

从“甚愧丈人厚”到最后,主要写看诗人对韦济的感激之情和自己希望落空,决定离去却又不舍的复杂心情。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诗人再也不能忍受像孔子弟子原宪那样的贫困了。他为韦济当上尚书左丞而高兴,就像当年贡禹听到好友王吉升官而弹冠相庆。诗人期盼着韦济能帮助自己,但韦济没能给他实际帮助。诗人内心愤懑不平,却也只能强忍着,想离去却仍有些犹豫。他不舍得自己寄予希望的京都,舍不得好友韦济。但是,希望已经破灭,再待下去,也没有意义了,最后决然隐退,像白鸥那样漂泊于江湖之间。这部分中,诗人写出了自己复杂的心情,真是思深意曲。“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诗人以一个问句结尾,诗人直抒胸臆,控诉世道的不平,同时也表现了诗人旷达的胸怀、高洁的情操和刚强的性格。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让人读来荡气回肠。

这首五言古诗成功地运用了对比这一表现手法,曲折地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语言朴实凝练,内容宏阔,意蕴深远。

后人点评

《杜臆》云:“此诗全篇陈情,……直书胸臆,如写尺牍,而纵横转折,感愤悲壮,缱绻踌躇,曲尽其妙。……末段愤激语,迂回婉转,无限深情。”

阁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1,天涯霜雪霁寒宵2。

五更鼓角声悲壮3,三峡星河影动摇4。

野哭千家闻战伐5,夷歌数处起渔樵6。

卧龙跃马终黄土7,人事音书漫寂寥8。

【注】

1阴阳:指日月。短景:指冬季日短。景,通“影”,日光。

2霁(ji):雨过天晴称为霁。

3鼓角:古代军中用于报时、发令的鼓和号角。

4三峡: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星河:银河,这里泛指天上星辰。古人认为天上星辰摇动就预兆要有战事发生。

5战伐:这里指的是当时蜀地崔旰和郭英乂、杨子琳、李昌夔之间的混战。

6夷歌:指蜀地少数民族的歌谣。夷,指当地的少数民族。

7卧龙跃马:指诸葛亮和公孙述。

8人事音书:仕途生涯和亲朋的信息。漫:徒然、白白地。

阁夜

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冬,杜甫居夔州西阁。当时蜀中战乱频繁,李白、严武、高適等诗人的好友都相继去世。诗人孤苦困顿,心情沉痛,于是写下来了这首诗,抒发情怀。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诗人在开首点明了季节。时值冬日,昼长夜短,诗人有时光飞逝之感,诗人用一个“催”字,形象地描绘了这种感觉。“天涯”既指夔州,也含有诗人沦落天涯的意味。霜雪初停,雪色惨白发出寒光,使天气更加寒冷。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五更”承接“寒宵”写出了诗人在夜晚的见闻。在这个清朗的夜里,战鼓和号角声音分外响亮,那声音如此的悲壮。这反映了夔州附近也处在战乱中,五更时,军队就已经行动了。烘托了一种紧张军事氛围。诗人仰望长空银河明亮,闪闪发光,星影随着江水摇摆不定。同时,银河动也呼应前一句,暗示着战乱没有平息。语言清丽,语调铿锵有力,语气沉郁苍凉。其中饱含诗人悲壮的情怀。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写天将亮时,诗人的见闻。人们闻听战事,千家痛哭流涕,夷歌不断传来。这是一个多么凄惨悲哀的场景啊。“野哭”、“夷歌”,这两处景色具有时代特征和地域特点,非常典型。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诗人远望夔州西的武侯庙和东南的白帝庙,不禁感慨历史人物,贤恶不同,但最终都化作了一抔黄土,所以,我这样一个孤苦的人又能怎么办呢?所以,现在的战乱动荡,自己无边的寂寞又算得了什么呢?这两句表面是派遣之词,但其中表现出来的诗人的忧愤之情又是那样的沉郁。

这首七律,以时间为顺序,精选了夜宿西阁时的见闻,并结合自己的联想,诗人纵横天地、俯仰古今,感情悲怆,笔力苍劲。

后人点评

清人冯舒:无首无尾,自成首尾;无转无接,自成转接,但见悲壮动人。诗至此而《律髓》之选法于是乎穷。(《瀛奎律髓汇评》卷一)

佳人1

杜甫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2。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