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高适
第41章高适诗人名片
高适(702—765)
字号:字达夫,一字仲武
籍贯:德州蓨县(今河北景县)人。
作品风格:笔力雄健,气势奔放
个人简介:少时孤贫,爱交游。天宝八年(749),受睢阳太守张九皋举荐,应举中第,授封丘尉。天宝十一年,因不愿“鞭挞黎庶”和“拜迎官长”而辞官。次年哥舒翰镇河西,高适入其幕府,任记室参军。安史之乱后,得肃宗器重,官至左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故世人常称其为高常侍。永泰元年(765)卒,终年64岁。
高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有《高常侍集》十卷,存诗二百多首。
别董大二首(其一)1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2,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3?
【注】
1董大:即董庭兰,唐朝著名琴师。大,指兄弟排行为最长者。
2曛:日色昏黄。
3君:指董大。
这是一首赠别诗,诗人用慷慨激昂、真率豪迈的笔触将离别之情写得豪放乐观。
前两句,主要描写了离别时的场景,夕阳西落,黄云滚滚,天空一片昏黄,北风呼啸,寒空大雁出没浓云,时隐时现,大雪挥挥飘洒天际。诗人纯用白描,展现了一个凄清寒冷而辽阔苍凉的景象,这两句虽然着力写景,却是为抒情烘托氛围,做铺垫。此情此景,和朋友离别,当是悲酸孤寂,诗人寄情于景,将绵绵的离别情,写得委婉而凄清。
而后两句诗人用豪迈的气势,将这种别离的凄惨气氛写得悲壮而豪迈,诗人豪爽地说到不要担心前路没有知己,天下谁不认得你呢?这两句充满了自信和力量,当时诗人还很落魄,这一句即是对和朋友离别的慰藉,同时,也是自我心志的抒发。读来让人心潮澎湃,充满希望。
这首七绝小诗,语言质朴无华,却写得感人肺腑,寓情于景,将离别之情写得细致入微,这也是诗人内心抑郁已久的喷薄而出,语意苍凉坚定,艺术感染力极强。
后人点评
。《新唐书·高适传》说他“以气质自高。每一篇已,好事者辄传布”。
封丘作1
高适
我本渔樵孟诸野2,一生自是悠悠者。
乍可狂歌草泽中,宁堪作吏风尘下?
只言小邑无所为,公门百事皆有期。
拜迎长官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
悲来向家问妻子,举家尽笑今如此。
生事应须南亩田,世情尽付东流水。
梦想旧山安在哉,为衔君命且迟回。
乃知梅福徒为尔3,转忆陶潜归去来。
【注】
1封丘:县名,在今河南省东北。高适曾在此任县尉。
2孟诸:古泽名,故址在今河南商丘县东北。这里泛指梁宋一带。
3梅福:汉代南昌尉梅福,忧国忧民,以一县尉小官,屡次上书朝廷,指陈政事,但被朝廷斥为“边部小吏,妄议朝政”,后辞官。
归去来
高适早年间穷困潦倒,天宝八年(749),将近五十岁的高适,终于被宋州刺史张九皋举荐,中“有道科”。但却只被授了个封丘县尉的小官,这让他非常失望。这首《封丘作》就是他在封丘任职时所作,表达了诗人面对奉上欺下行为内心的矛盾和痛苦,希望归隐的心志。
这首诗可以分为四部分,前四句为第一部分,诗人开首四句就一吐心中的激愤,感情激烈。“我本渔樵孟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诗人写到自己本是“孟诸”一带“渔樵”,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还可以在“草泽”中“狂歌”有着高洁的情操,和远大的抱负,怎么能忍受做个小吏,在社会风尘中卑微屈膝呢?“乍可”、“宁堪”相对,突出了诗人悔恨和愤怒的心情。可见诗人内心的愤懑已经压抑好长时间了,现在畅快淋漓地全部倾泻而出。
第二部分(从“只言小邑无所为”到“鞭挞黎庶令人悲”),这部分,紧接“宁堪作吏风尘下”一句,描述了自己为官的情况,进一步强化了不堪作吏。诗人心怀雄志却只做了个县尉,不得已屈志任职。本以为小小县尉“无所为”,哪曾想大大小小的繁琐公事,都章程和期限,根本没有一点自由。不仅如此,诗人还要做“拜迎长官”、“鞭挞黎庶”这些违背他志向的事,这让他内心非常矛盾痛苦,让他心碎悲伤不已。这部分充分表现了诗人洁身自好的高洁操守,也反映了朝政的腐败昏暗,情感在激烈的矛盾中越发激越深沉。
第三部分(从“悲来向家问妻子”到“世情尽付东流水”),诗人在悲愤难抑,于是便想家人倾诉。怎料到妻子儿女“尽笑”说“皆如此”,这“尽笑”表现了家人对此不当一回事。他们认为官场本就是这样,诗人过于当真了,这是多么可悲啊。家人的“笑”,反衬了诗人天真率直,不明世事。他心怀高洁志向却无人理解,而官场中的黑暗让他窒息,于是,他想到了弃官,还是耕耘“南亩田”,抛弃这些昏暗的“世情”,过清净的归隐生活吧。
但是,这样的愿望还无法实现,在最后一部分诗人说道,自己“梦想旧山”,但是“为衔君命”还无法交接,所以只能“迟回”了。自己深知官职卑微就像是梅福,即使竭尽忠心,也只是徒然没有结果,这样左思右想,诗人又想起了写《归去来兮辞》的陶渊明了。这里形象生动地刻画了诗人内心矛盾惆怅,最后一句点出了诗人一心归隐的渴望。和第一部分遥相呼应。
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扣紧出仕后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谋篇布局,结构严谨,转和自然,感情激越而又跌宕起伏。结尾以历史人物作结,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后人点评
王士祯指出高诗风格为“悲壮而厚”(《带经堂诗话》)。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1。
借问梅花何处落2,风吹一夜满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