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王维(2) - 唐诗三百首鉴赏 - 雅瑟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28章王维(2)

第28章王维(2)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2,遍插茱萸少一人3。

【注】

1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的重阳节,在节日里人们有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等的习俗。山东:指华山以东(今山西),王维的家乡蒲州(今山西永济)就在这里。

2遥知:远远的想到。

3茱萸(yu):又名越椒,一种香气浓烈的植物,据《风土记》载,古时人们在重阳节等高饮菊花酒、带茱萸以驱灾辟邪。

菊花

此为王维在十七岁时所写的诗。诗中表达了诗人佳节之日怀念兄弟之情。

第一联诗人正面直接抒发自己在佳节时的怀乡之情,没有矫揉造作之态,感情自然真挚。

“独在异乡为异客”,开篇一句写出了诗人在异乡的孤独之感。诗人在这短短的一句话中用了一个“独”,两个“异”字,可见诗人在外强烈的异地作客之感,在外越是孤独,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就越强烈。在当时封建社会里,交通闭塞,人们都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地域之间的往来较少,所以不同地方的人们在风土人情、生活习惯、语言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所以,诗人离开生活多年的家乡到异地生活,自然感到陌生而孤单。诗人平淡的叙述自己身在异乡,但是其中却包含着诗人的质朴的思想感情。

如果说平日里思乡之情可能不是感到那么强烈,但是,诗人“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是亲人们团聚的日子,大家在一起畅谈欢笑,而现在呢,诗人只身客居异地,在代表团圆的节日里联想到了家乡里的人和事,山和水等等一些诗人在家乡的一些美好回忆,这就触发诗人无限的思乡之情,并且越想越思念,以至于一发不可收拾。这句写得自然质朴,如娓娓道来,这句也写出了许多在外漂泊游子的真切感受,很具有代表性。

写到这里,诗人想要抒发的感情已经达到了高潮。接下来诗人寄情于景,将心中的怀乡情,凝聚到了典型的事物中,表达委婉深沉。

“遥知兄弟登高处”,诗人从直抒胸臆,转笔写到自己对亲人的想象中,遥想兄弟们在重阳佳节登上高山,身上插着茱萸,该是多么的快乐。如果诗人单单是想到亲人们的欢乐,倒可以缓解诗人的思乡之情,但是,诗人在最后写到“遍插茱萸少一人”,原来诗人想到的不是欢乐,而是自己没有在家乡和亲人们欢度佳节,所以亲人在插茱萸时也会发现少了一个人。这样亲人们肯定会思念我的。这两句诗人从反面着笔,没有说自己思念家乡而是说家乡亲人会怀念到自己。从对面着笔,亲人的思念和上文诗人的思念交织在一起,烘托了绵绵不断的乡愁情绪,把思乡变得越发深沉。这两句没有前两句那样直接表达思乡的强烈感情,看似浅淡的两笔,却更加衬托了诗人深深的思乡情,感情比前两句更加深沉,更加强烈了。

这首七言绝句最妙的地方就是诗人灵活转换角度,从直抒胸臆,到委婉表达,寄情于他人。可见诗人思路之开阔、用笔之娴熟。自然朴素中见真挚感情,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后人点评

明人顾璘:真意所发,切实故难。(《批点唐音》卷十三)

鹿柴1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2。

返景入深林3,复照青苔上。

【注】

1鹿柴(zhài):指用带枝杈的树木围成的栅栏,因形似鹿角,故得名。柴,通“寨”,指木栅栏。是辋川的一个地名。

2但:只。

3返景:夕阳返照的光。《初学记?日部》:“日西落,光返照于东,谓之日景。景在上曰反景,在下曰倒景。”返,通“反”。景,通“影”。

鹿柴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所作五绝组诗《辋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四首诗。诗中描写了鹿柴附近空山深林中傍晚幽静的景色。

“空山不见人”,诗人首先写到在空旷的山谷中没有人的踪迹,反映了环境的空旷寂静。在诗人的感觉中,还这里看不到人,所以仿若有种与世隔绝、虚无缥缈的感觉。而这种感觉的产生就是因“不见人”。这三个字将空山的意境具体地表现了出来。

“但闻人语响”,也许只读第一句这种意境并不是很突出,甚至有些死气沉沉,但是,这第二句写到只能听到人说话的声音,这样这种寂静就被打破了,但是一个“但闻”表明在这个空寂的山谷中偶然会传来人声。而这偶尔的说话声在这样一个空旷的山谷中却越发显得山谷的幽深寂静。空谷传递声音,越体现空谷的空旷,空山中的人语声,却越显得空山的静寂。人语响过,待人语响过,整个山谷又回到了空寂。第一句是正面写空山之静,那么第二句则是以动衬静,从侧面进一步烘托了空山的静。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这第三、四句主要写了深山密林中的景色。夕阳返照的阳光透过茂密的树林,静静地照在青苔上。“深林”“青苔”本来就多是不见阳光,体现了寂静、幽暗。而诗人却特别选择林间投射下来的返景。刚读来感觉有这样一抹阳光,应该是给这个寂静、幽暗的环境增加了几分生气,不再那样幽暗了,但是细细读来,在这样幽暗的环境中,只有一缕阳光星星点点地洒落在青苔上。这星星点点的日光和整个幽暗的大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反差,等到落日隐没,那么整个深林又恢复到了原来的暗,而阳光是微弱的也是暂时的。这样一想反倒使这幽暗的氛围变得越发宁静、幽暗了。

这首诗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充分运用了反衬的手法。用人声反衬空山之静,用阳光反衬密林之暗。在冷寂的环境中掺入一点暖意,却越发使这要冷色调更冷了。使空山中空旷幽深的环境更加突出。诗人笔法细腻,将诗文也成了一幅恬静空寂画作,真是精到。

后人点评

明人桂天祥:不言处反胜有,言复不佳。(《批点唐诗正声》卷十八)

洛阳女儿行

王维

洛阳女儿对门居1,才可容颜十五余2。

良人玉勒乘骢马3,侍女金盘脍鲤鱼4。

画阁珠楼尽相望,红桃绿柳垂檐向。

罗帏送上七香车5,宝扇迎归九华帐6。

狂夫富贵在青春7,意气骄奢剧季伦8。

自怜碧玉亲教舞9,不惜珊瑚持与人10。

春窗曙灭九微火○11,九微片片飞花琐○12。

戏罢曾无理曲时○13,妆成只是熏香坐○14。

城中相识尽繁华○15,日夜经过赵李家○16。

谁怜越女颜如玉○17,贫贱江头自浣纱○18。

【注】

1洛阳女儿:语出梁武帝萧衍《河中之水歌》“河东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对门居:语出梁武帝萧衍《东飞伯劳歌》“谁家女儿对门居,开颜发艳照里闾”。

2才可:正当。

3良人:古代妻子对丈夫的称呼。勒:套在牲畜上带帽子的笼头。骢(cong)马:毛色青白相间的马。

4脍鲤鱼:鲤鱼片。语出辛延年《羽林郎》“就我求珍肴,金盘脍鲤鱼。”脍,把鱼、肉切成薄片。

5罗帏:罗帐,丝织帘帐。七香车:用多种香料涂饰的豪华车子。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