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王维(1) - 唐诗三百首鉴赏 - 雅瑟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27章王维(1)

第27章王维(1)

诗人名片

王维(701-761)字号:字摩诘

籍贯: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

作品风格:清淡自然,辞秀调雅

个人简介:王维开元九年(721)进士及第,任大乐丞。因故贬为济州司仓参军,后辞官隐居,开元二十二年(734)张九龄为中书令,其擢升王维为右拾遗,当时王维作《献始兴公》,称赞张九龄的政治主张,表达他想要成就功绩的心情。开元二十四年(736)张九龄罢相。次年王维被贬荆州长史。开元二十五年(737)为监察御史,奉使出塞,在那里写下来一些边塞诗。天宝元中,王维的官职屡次升迁,安史乱前,官至给事中。安史之乱中,两京陷落,王维被俘,被逼任伪职。安史之乱后,降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中丞,故又称其为王右丞。晚年居蓝天辋川,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上元二年(761)去世。

王维多才多艺,精通佛学,擅长作画、写诗,通晓音乐。王维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人称“诗佛”。王维在边塞、山水诗、绝句等方面都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名篇,尤其擅长五言律绝。王维在描写自然风景方面,具有独特造诣,描写准确、精炼,往往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意境高远。今存诗四百多首。

酬张少府1

王维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2,空知返旧林3。

松风吹解带4,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5,渔歌入浦深6。

【注】

1酬:对答。少府:即县尉。

2自顾:自己觉得。长策:指治国良策。策原指连编好的竹简,后古人在竹策上写字,对帝王诏问叫对策,从此,人们习惯用长策表示治国平天下的高见。

3旧林:指辋川旧居。

4解带:古人上朝或接见客人时要束带,在家闲居时解带。表现闲适的生活。

5穷通理:穷困和显达、得与失的道理。

6浦:池、塘、江河等水面。

酬张少府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居辋川时所作的一首赠友诗。表达了诗人老年“万事不关心”的淡泊心境。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诗人开篇写到自己到了晚年,只好清静,对什么事情都不关心了。根据诗人的人生经历来看,此时他已经对当时开始变得腐败昏暗的朝政厌倦了,所以,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所以,这句话正是他厌倦官场的真实写照。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这句话的意思是想自己也没有治国平天下的良策,所以只好返回自己的山庄过隐逸生活。诗人怎么会突然之间写一句自己没有良策,其中还有很多无奈?诗人早年也是胸怀政治抱负,张九龄任宰相时,王维支持张九龄的政治主张,对当时政治充满希望。但是,不久,张九龄罢相,奸相李林甫主宰朝政,随之政治变得越发昏暗,忠诚正直的官员一个个都被排斥或打击,王维也无法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面对残酷的现实,他既不愿同流合污,又感到自己对扭转政局束手无策。于是在本诗中,诗人喟然叹道:“自顾无长策”,体现了他当时思想上的矛盾和愁苦。他虽然说自己无能,其实内心充满了苦闷的而牢骚满怀。虽然在李林甫当政时,王维并没有受到迫害,甚至还升了官,但是这只是诗人委曲求全而已,其实,他本心对现在的朝廷已经失望了,而自己此时已经是到了晚年,无力转变政局,无奈之下,他只好不再过问朝政,返回自己旧时的园林隐居起来吧。所以,诗人写到“空知返旧林”,以求得解脱,其中一个“空知”中蕴含着对理想隐灭,对朝政失望的无奈和痛苦心情。

接着诗人描写了自己隐居山林中闲逸的生活。“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松林中的清风吹拂着我的敞开的衣带,山间的明月照映着我弹奏的古琴。这优美的画面表现了诗人自在清闲,悠然舒畅的惬意心情。诗人在山林中的这种隐逸生活或是诗人的自我麻醉,或是厌恶官场的表现,但终归是比在朝廷中随波逐流要好得多。所以诗人在诗中同“松”、“山月”这些代表高洁的景物在一起,寄予自己追求高洁情操的心情。这幅鲜活清逸画卷,情景相生,意境相谐,大大增强了本诗的形象性,使诗文更好地表现了诗人的情怀。

最后,诗人在这样的优美的环境中心神都得到了升华,“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诗人回扣题目内容,照应了题目中的“酬”字。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你要问我有关穷困和通达的道理,我可就高唱着渔歌,驾着小舟,向水巷深处驶去了。本诗最后没有正面回答张少府的问题,而是以一句“渔歌入浦深”很有禅味的话结束,也为我们淡淡地勾勒出了一幅清明的水墨画,耐人寻味而又洒脱超凡。

后人点评

清朝张谦宜:“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含一篇之脉,此方是起法。三、四虚承,五、六实地,用笔浅深俱到,章法之妙也。(《纟见斋诗谈》卷五)

观猎

王维

风劲角弓鸣1,将军猎渭城2。

草枯鹰眼疾3,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4,还归细柳营5。

回看射雕处6,千里暮云平7。

【注】

1角弓:用兽角装饰的弓箭。

2渭城:秦朝时的咸阳城,到汉改名为渭城,在今陕西西安西北,渭水北边。

3疾:锐利。

4新丰市:古地名,故址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北,是当时盛产美酒的地方。

5细柳营:古地名,在今陕西省长安县,是汉代大将周亚夫驻军之地。《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这里借此指打猎将军居住的军营。

6射雕处:典出《北史?斛律光传》记载,北齐斛律光狩猎时,于云表见一大鸟,射中其颈,形如车轮,旋转而下,乃是一雕,因被人称为“射雕手”。这里引用其事表示对将军的赞美。

7暮云平:日落时,云层和大地相连。

观猎

《观猎》这首诗大概是王维前期作品,诗文笔力雄健,激情豪迈。表现诗人希望建立功业的远大抱负。

全诗可以分为两部分来欣赏。前四句是第一部分,叙述了出猎的过程。

“风劲角弓鸣”,诗人开篇一句,就写出了声势雄阔的场面。大风呼啸,兽角装饰的弓箭铮鸣。风声和角弓声相互应和,从弓弦的震响中可以听出风之强劲,因风之强劲而使弓弦的鸣声更加响亮。这里“角弓鸣”三字也暗示了热闹的打猎场景。开首一句烘托了整首诗的气氛。这样雄壮的气势中打猎的人该是怎样的英姿飒爽啊,接下来诗文的主角出现了。“将军猎渭城”,这样宏大的场景,只有将军那样的英杰才能配得上啊。这句点出了打猎人的身份和打猎的地点。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这两句描写了紧张的射猎过程。在枯草丛丛季节里鹰眼明锐,在这样草枯季节也更容易看到猎物,猎人看到猎物后轻巧迅速地追踪射猎。“草枯”“雪尽”就像是素描一般简洁、形象地将打猎的环境描写得充满画意,同时草虽然枯萎,但雪已经融进,让人隐隐感到春天的清新气息。“疾”字表明猎物很快被发现,紧接“马蹄轻”体现了猎骑动作轻巧快速。一个“疾”一个“轻”突出了追踪猎物时的紧张气氛。诗人将射猎情况写得非常细腻形象,紧张生动,字字句句都精妙绝伦,同时诗人没有平铺直抒地写看到猎物,然后快速追击,而是将这个场景隐含在了打猎的景物中,让人透过字面意思体会打猎情景,意在言外,妙趣横生。这两句既生动的描写了射猎情景,也表现了将军轻松愉快的心情。

后四句是第二部分,诗人从第一部分的打猎自然写到将军傍晚收猎回营的情景。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忽过”“还归”这两个词语反映了将军纵马疾驰的飒爽英姿,读来有畅快淋漓之感。而文中提到的“细柳营”我们在注释中已经提到过,它是汉代名将周亚夫的屯军之地,诗人特选用这个地方,好似也表明诗中狩猎的将军也有名将的风度。也只有是大将才能有前面射猎时意气风发、飒爽英姿。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在最后将军没有写营地,而是回望打猎的地方,此时千里之外的打猎处暮色苍茫,白云和地面相平。这里“射雕出”典出《北史·斛律光传》中载北齐斛律光校猎时,射中一雕,因而被人称为“射雕手”。诗人在这里引用此典有赞叹将军箭术高明。这两句之前的句子风起云涌,语言轻捷明快,烘托了狩猎的紧张气氛,而最后这一句却写风停云平,语言舒缓而韵味无穷,表现了将军踌躇满志。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