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 督军公子大侦探 - 蒙白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59章

“这也算是恶有恶报。”韩虞小声嘀咕着。马伯瑞听见了,却也不敢多说什么。

现在对于王四的死,哪怕最后是被分尸,韩虞都没有任何同情了。

在他手里不知道有多少条认命,那些沉在黄浦江里的浮尸,还不知道是谁的春闺梦里人。他们的父母妻儿,不知道是如何焦急地盼着他们归来,谁能想到他们没有死于匪乱,没有死于疾病,没有死于战争的流弹,反而死在以为是同乡亲人的手里!

这个时代,真是黑到家了!

韩虞胸中的愤懑几乎要化为实质,从鼻腔从嘴里喷出来。

出门在外,还能信任谁?还能依赖谁?

没有底线的恶人,是最该死的存在!

“当初农虞华的父亲,应该也是遭遇了类似的惨案吧……”

周尔雅忽然幽幽叹息。

“农虞华?”这对于马伯瑞来说,是个陌生的人名,他似乎根本记不起来在他的生命中有这样一个人存在。

尤其是蔡副官不负众望,他不但找到了知情人,最重要的,他还找到了农虞华的父亲农可方留下的一本日记。

正确-内容.在六$九书吧@读*!/

——农可方从小便有记录的习惯,只是乡中日志,并未携带在身,也就没有交给李清。这些日记,是从他登上火车,前往上海开始的。

那房子位于霞飞路后巷,也是一处小洋房,范同乡开了门锁进去。一看采光甚好,黄昏时分照样一片光明,院内干干净净纤尘不染,家具齐全,农可方便甚为满意。

所以他从上海火车站下车的时候,对那满目的西洋景未免有些花了眼。

那人也是莫名奇妙,看他要搬东西进来满脸警惕:“你在说些什么,这里是我家,你们要干什么?”

那些风花雪月,自然让人憧憬。不过他也并未迷失,至少一开始的愿望甚为朴素。

这回农可方多了个心眼,小声问道:“这洋人可加价否?”

到了旅馆,环境倒确实不错,不过房价叫农可方吓了一跳。

吃饱了肚子心情便好许多,妻子小声嘀咕房价太贵,他也并不在意,笑道:“贵是贵了些,但咱们也不差这几个,等住上几天,我到报社领了差使,找个房子,便也能安定下来了。”

毕竟虽然已经开始步入中年,但这个常年在乡下生活的读书人、乡绅从未见过十里洋场花花世界,只是从朋友的口中,辗转听过其中的繁华。

他回头对另一个客人笑道:“只有不领行情的,才会相信这价吧?”

听到有农可方的日记,连周尔雅都有些诧异。或许真的是冥冥之中善恶有报,任何事情,总会留下痕迹。

他们在火车上没怎么好好吃东西,这会儿也饿得很了。本想先住下来再带着妻子和儿子出去好好吃一顿,不过看他们人困马乏的样子,还是先休息为妙,明天再说。

他砰的关上了门,房内顶上门闩,任农可方叫门也不肯开了。

农可方心想加两百块倒是不贵,那附近的院子怎么问人都要一千块左右,当初范同乡只说六百,如今也不过只是八百而已,比之旁边还是便宜。

最后范同乡找了那朋友来,又找中人作保,签订契约,农可方交钱拿房契,心下安定。那朋友拿了钱,也豪爽表示要请农可方吃酒,农可方哪好意思,婉言谢绝。那朋友笑道:“就这几日,我便要出洋去了,那只有在此提前恭贺农兄的乔迁之喜。”

“老先生还是先租个房子落脚……”

周尔雅开解了他,伸手拿过第一本日记,仔细阅读起来。

对于未来,他有些兴奋,也有些惴惴不安。

还有租约?农可方仿佛头上挨了一闷棍,从巡捕处接过来细看,发现这确确实实是找当地保长签押过的租约,租期三年,租金已经付讫。签署的日期正是农可方买房前三个月。

紧接着,就有更多的拼图加入。

马伯瑞念叨了好几遍,还是摇头:“对不住周公子,我年纪大了,实在记不清过去的事儿,这个名字好像听过,又好像没听过,我实在不敢保证,不敢误了您的事儿。”

范同乡却急急赶来,恰巧在门口遇上了他,请罪道:“房子的事,我也听说了,是我识人不明,交友不慎,连累了农兄。”

那人便是刚才在前台旁开口笑他的客人,农可方本不欲与他交谈,但人家一开口便是乡音,让他拒绝不得,便攀谈了几句,通了姓名。

前台应声,安排他们坐下,不一会儿便送上热食,三菜一汤,热气腾腾,不算丰盛,却也是可口的客饭。饭后又有茶水咖啡任选,农可方要了杯咖啡,喝着苦苦酸酸不是味儿,但也多了几分精气神。

巡捕劝道:“这位先生,房契不假确实,不过人家这租约也是真的,这事恐怕我们管不了,你们还是自行协商吧。”

一开始,他对大都会充满了憧憬,日记之中,还有许多瑰丽的想象。

看着他们一家提着行李出站,早有无数人涌了上来,热情洋溢,仿佛是要将他们吞了似的。老妻没见过什么世面,吓得低着头不敢说话,儿子年级幼小,也怕生人,就提着箱笼一言不发。

农可方听得舒服,便与饮了几杯,当晚便称兄道弟,可算一见如故。

“农可方……农可方……”

农可方是老派人,不惯在住的地方用饭,看了看大厅的环境也算雅洁,点点头道:“那就在大厅用饭吧。”

“老先生老先生,黄包车要伐?到霞飞路只要两角,便宜得很。”

相关之事,他不忍再说,就请周尔雅与韩虞,自行观看。

马伯瑞,是解开这个谜题的第一条线索。

这是贯穿于前几篇日志中的主题。

他扬长而去,农可方也不以为意。反正房契到手,也不怕房子跑了。

最+近+章节+在6=9=书=吧阅读!周尔雅深吸了一口气:“现在就等蔡副官那边能不能找到当年的知情人,我们或许就能够把事情给串起来了。”

农家的败落,他是一点点看在眼里,后来农可方穷途末路,自知必死,就将日记和许多书信、条据交托给他,请他保管,看日后能不能重见天日。

等到农可方到朋友介绍到报社,领了个编辑之职,安下心来,也觉得确实得找个房子住下,便又想起这范同乡来,再问他时,他反有些犹豫:“那房子本来就急着卖,不知道这几天出手没有,不过既然农兄想要,我自然帮你再去问问。”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