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高效能人士的情商训练课》(11)
情商思维:一定要用情商思维处理问题
情商思维,是一种从他人角度反观自身的理性思维,它能让自己的思维始终处于可控的情绪范围内,尽量避免消极情绪产生。运用情商思维来分析问题,既能学习到他人的长处,知道怎样来弥补自身的不足,还能赢得他人的尊重。运用情商思维来处理问题,则能减少人际摩擦,实现合作共赢。从社会的角度来看,情商思维不仅体现在人际关系处理层面,还在于它的社会影响力方面。把道德元素融进人的情商思维之中时,又可以在实现人际关系融洽的同时,实现社会关系的和谐。
所以,作为社会人,就不应该仅仅从个人的私心出发,为实现个人的私利而置社会的良知于不顾,应该担起必要的社会责任,将自己的思想境界升华,将良好的品德融入情商思维中。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整个社会的良好风气,让人不再成为受私心和利益驱动的利己者。因而,用情商思维来处理问题,是社会发展中人性共同的需求,而升华情商思维,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必要条件。
1.怎样用情商思维来分析问题
当今社会,无时无刻不在变化,社会发展中,唯一不变的法则就是变。在多变的现实面前,如果不及时跟进思路、认识以及处世态度,就会被他人甩出一大截。要想跟上时代变化的脉搏,甚至凡事都先人一步,首先就得改变自己固有的思维模式。如果学会运用情商思维来分析各种问题,就会在社会交往、人际关系构建等诸多社会事务中,凡事逢源,为自己的事业成功赢得诸多先机。
情商思维,是一种从他人角度反观自身的理性思维,它让自己的思维始终处于可控的情绪范围内,尽量避免消极情绪产生。运用情商思维来分析问题,既能学习到他人的长处,知道怎样来弥补自身的不足,还能赢得他人的尊重。要做到这一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第一,要知道自己所处的大环境和小环境分别是什么。
大环境是一个范围很大的空间概念,通常指包括社会风气、风土人情、经济水平等因素在内的社会环境和集体环境。以当今社会为例,尽管社会上还存在一些局部的冲突和战争,但总体来说,社会发展已进入一个和平与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的人们,眼光更多落在物质享受和精神需求两个方面。当然,相对自身的生存空间和事业范围来说,这个概念还可缩小,小到一个城镇或社区。
小环境通常指的是自身所接触到或涉及的范围,包括家庭环境和朋友圈子的环境。如亲朋关系、自身的影响力和日常人际交往的氛围等。
弄清楚自己所处的大环境和小环境,能够培养起自己的宏观战略眼光,这样看问题就会更深入、全面,从而能把握全局,不会让自己成为追逐泡沫的人。
第二,要明晓别人的长处在哪里。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三人行,必有吾师。把合适的人用在合适的地方,才能有效发挥集聚的效应,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个农夫每次从河边挑水回家,都只能得到一桶水——两只木桶中,有一只完好无损,另一只却裂开了一条缝。所以,他每次挑满一担水回家时,有裂缝的桶里的水都会漏完。可他就是不修桶,任其漏水。为什么农夫要这样做呢?原来农夫在挑水回家的路一侧撒满了花籽。每次,他挑水路过时,就将漏桶当作花洒,给这些花籽浇水。
这说明,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都是集优点与缺点于一身的共同体。如果把眼光只落在那些缺点上,不仅会让自己的气量变得越来越狭窄,还对解决问题于事无补。反之,如果把眼光落在别人的长处上,不仅能赢得他人的敬重,还能凝聚人心,为成就自己的事业增加力量。
第三,要明白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
在人际交往中,经常发生这样的情形:一些亲密无间的伙伴,突然间就反目成仇。这种情形的实质,更多都是人在思维中将事实与个人的想象、愿望混为一谈,并且始终没有明确的观点、坚定的立场,一切都从自己的私心出发。这样的人,注定会成为社交场合中的失败者。这样的行事方式,效率非常低,可谓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相对于他人来说,在处理自己的行为时,要遵循“不给他人添麻烦”的行事原则。意大利著名哲学家说过这样的话:“应该重视你在街上的行动。一个国家的国民教育程度,最能从他们的行为举止中体现。你在街上的表现,说明了你的教养。”这句话是针对公共关系场所提出来的。实际上,在与人相处时,这句话同样可作为个人行为的鉴定语。自己在别人眼里是什么形象,不在于你怎么讨好别人,而在于怎么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有人去一个法国家庭做客,发现孩子的琴房消音措施做得相当到位,没有一点声音外泄。孩子的父母骄傲地告诉客人,他们终于找到了特殊的隔音措施。这样,孩子可以尽情地弹琴,外人也不会受到影响。
所以,明白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并积极做到消除负面影响,既是一种高素养的表现,也是在人际中提升自己的有效方式。这种处世方式所运用到的,就是典型的情商思维。
第四,明白别人的行为对自己的影响。
对照上面的思路,明白别人的行为对自己的影响,指的就是不让别人给自己添麻烦,它们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即使是在一个社会素质普遍较高的国家,不让别人麻烦到自己,也是人们的一种正常心理。但要明确的是,不让别人给自己添麻烦,侧重点在于不去自惹麻烦,无事生非。当别人有困难或遭受灾难时,就不应该出于回避麻烦的心理而袖手旁观。所以,要从情感和道义上正确区别麻烦的性质。
汤姆每次回家都习惯把车停在离家不远处的街角一侧。那儿,常年守着一位乞丐。对此,汤姆显得非常有同情心。每次回家,他都会特意送上几个硬币。有一天,汤姆再次到街角一侧停车时,突然间冒出四五名像乞丐一样的人围住他,向他伸出乞讨的手。而与以往的那个老乞丐不同,这些人的眼里都射出了贪婪之光,甚至还显现出杀气。当他准备像往常那样决定多送上几个硬币时,乞丐们都缩回了手,显出了拼命的架势,让人很快将他们与强盗联系在了一起。对此,汤姆既没让自己脸上现出怒意,也没像一些人那样充满惊恐地大喊大叫,而是保持高度冷静,并尽量用平静、和悦的语言来打动对方。终于,在他的冷静面前,双方有了交流。汤姆得知,由于自己工作疏漏,新办的化工厂排放设施不完善,排出的污水导致附近的这些人庄稼减产。他们多次提出交涉,但因为自己分身在外,没能及时处理,故而他们准备采取过激行为冲自己“讨说法”。得知真相后,汤姆主动承担起农户们的损失,同时,立即更添治污设备。他的这一举措,既迅速平息了事端,又消除了工作中的漏洞,还为自身赢得了极高的声誉。
当然,别人的行为对自身带来的积极影响也有必要及时知晓。这种行为,实质上就如是一种变相的合作,能取得合作共赢的效果。
运用情商思维来分析问题,就是在问题发生时提前预知问题的扩散性、负面性和影响性。当然,有些问题很简单,人们一眼就能看出利弊,这时,要理智地寻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解决办法,不让冲动、愤怒等消极情绪驾驭自己。这种思维,能够让自己在处理纠纷、解决矛盾时,留有充足的回旋余地,还可以在解决分歧、化解纷争的过程中,争取到更多有效的支持。这些都能让人做到尽可能地维护自身的权益,在各种社会活动中,始终处于不孤立,有作为,受人敬重的地位。
图10-1-1情商的构成要素
2.怎样用情商思维来解决问题
现代社会的各行各业,每天都要面对各种挑战。挑战,往往就意味着生存与毁灭,所以,不论行业还是个人,如果不及时调整思路,改变策略,就会随时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而且稍不留神就会成为时代的淘汰品。那么,该怎样改变自己以适应时代发展趋势呢?世界著名的咨询公司——麦肯锡公司在这方面先人一步,提出了用情商思维来解决问题的理念。下面,就将他们的这一理念作个大致介绍。
第一,用零基准来思考事物,拆掉所有框架。
基准,是机械制造中的一个概念,它的定义是:“用来确定生产对象上几何关系所依据的点、线或面。”比方说,生活中用到的丈量单位“米”,它的标准就是从国际米原器而来。国际米原器规定,1米就是国际米原器在0摄氏度时两端的两条刻线间的距离,这个“1米”,就是国际长度的基准。所谓“零基准”,就是取消一切基准,一切从零开始。具体到管理学上的企业来说,就是打破企业的条条框框,改变现有的思维模式来解决问题。
通常情况下,企业内的各种规章制度,对于常规性的问题,都有明确的规定,即具体解决的程序和方法。但是,对于那些非常规的问题,如果套用常规思维,就会显得僵化,甚至不通情理。
达荷公司位于洛杉矶,主要制造高端类儿童玩具产品,它的销售市场主要在欧洲。一天,欧洲的客户来公司考察,随行的还有他们的家属。这是一个数量相对庞大的客户群,为招待他们,达荷公司几乎动员了所有的力量。除接待招待外,还安排员工及其家属陪客人们观光旅游。最终,客户玩得非常尽兴,离去时,签下了超出往年一年的订单。
达荷公司之所以能让客户满意、让自己受益,就在于他们敢于打破常规,用零基准来解决非常规问题。按照达荷公司的制度,客户来参观是客户自己的事,他们的一切公共活动都与达荷公司无关。如果公司依旧用这个标准来对待欧洲客户及其家属,就争取不到客户订单,不利于企业获益及发展。
第二,运用逻辑来思考问题,层层拆解,追根究底,理清问题与解答的因果关系。
世上的事,包括矛盾和问题,都有一个前因后果。如果将这些前因后果理清弄明,就能减少解决问题的阻力,少走弯路,为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赢得时间,争取主动。这其中所用到的就是逻辑思维。
当问题出现,在运用逻辑思维进行层层拆解时,对每一层都要提问:“是什么样的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这时,可将逻辑思维分为两个结构类型:“并列型”和“解说型”。并列型把问题建立在证据上,所遵循的横向原则是:“同一层必须无重复、遗漏和离题,且符合mece(分类学上完全穷尽,相互独立的原则)。”纵向原则是:“上一层是下一层的概括,下一层是上一层的说明。”解说型把问题建立在事实上,在思维上的纵向原则上与并列型相同,横向原则是:“事实、基准和结果间存在因果关系。”比如说,针对生产班组不能完成生产任务的问题,用逻辑思维来处理就会有非常明晰的效果。
如果用并列型的思维模式,可以列出车间每个班组已经完成的工作量和急需完成的任务,再将这些工作量层层分解,最终落实到每一个操作工身上。这样,已完成的工作量和未完成的任务在每一层上都避免了重复、遗漏。而在这些分解的基础上,就能得出人的加工能力和机器的加工能力,从而排除干扰,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
第三,运用议题来思考事物,遇到问题时先不急着寻找答案,而是用假说将简单的提问转化为有意义的议题。
麦肯锡公司研究后指出,好议题具有三要素:一是属于本质性的议题:一旦找出答案,就会对其后讨论的方向性具有重大的影响性;二是具有深入的假说:具有颠覆常识的洞察,或以新的结构来解释面临的问题;三是找到答案的概率高:现阶段,以自己的能力、技术和资源等能够找出答案,是个大概率事件。
议题思考,就是寻找本质问题的过程。值得找出答案,能提出解答,才是真正有意义的问题。在遇到问题时,先不要急着找出答案,而是要判断问题本身。比如说,遇到执行力有问题,先要判断出执行力只是一种症状,而不是一种症结,然后再寻找导致执行力不足的症结。确立议题可以遵照以下五种方法:
(1)删减变量。将复杂问题简单化,通过缩小范围来有针对性地提供对策。
(2)可视化。通过图示的方法帮助人们快速理解所要表达的内容。
(3)从最终情形倒推,即运用逆向思维倒推。
(4)反复问“那又怎么样”能够帮助人们更深入地思考,查明议题。
(5)思考极端的实例,从而发现变动的关键要素。
第四,假设思考,根据事实快速假设,犯错快改,不要最后一刻提出错误解答。
假设思考就是先建立假说,再用假说将简单的提问转化为有意义的思考。在做假说时,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立场是什么。然后再在这个前提下,确定“议题是什么”,这也就确定了解决问题的思路:针对议题找答案。比如说,针对车间不能完成生产任务,确立议题是:工人欠缺哪些操作技能?针对这个议题找答案,就能解决生产能力不足的问题。
议题确定后,就会步入收集信息的阶段。对于议题的信息收集,麦肯锡公司给出了三个技巧:一是接触一手信息。一手信息是通过亲身接触获得的信息,基本上都是经过人们过滤后所获得的信息。这些信息往往让人看不到信息产生和传递的过程,通常会让人在处理或应用这些信息时作出错误的判断,以致作出错误的指令。只有亲身经历过,才能做出有针对性的方案。二是掌握基本信息,要做到将常识和信息加以整合。比如,按照mece原则列出问题涉及的所有相关方。其中,需要确定的是数字、问题意识和架构等。三是信息收集时,要处理好付出的精力、时间和所获得信息量的比例关系。收集信息的目的是吸收这些信息来为自己服务,一旦处理不好付出与所得的合理关系,就会物极必反。另外,个人再怎么努力,都做不到尽善尽美的地步,所以,还应该虚心接受指教。
在获得信息的基础上,提出假设。比如说,在谈到车间不能完成生产任务时,针对工人欠缺哪些操作技能这个议题,可以提出这样的假设:工人技能不足,是否可以通过更换先进生产设备来解决?提出这个假设后,再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证明这个假设。
在证明假设,得出结论时,要做到分析解决方案明确化。当解决方案有了资料和证据的支撑,也就能成为最终的解决方案。
这就是麦肯锡公司运用情商思维来指导工作的理论模式。这种模式,将人的情商思维融于具体的事务当中,实际上就是为了有效解决企业管理中出现的各种人的问题,是处理人的问题的境界提升,能有效降低人力消耗,减少人际纠纷,从而提升凝聚力,促进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3.怎样把道德元素融入情商思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