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不伤人是一种修养,不被伤是一种气场》(4)
他“做”错了,你千万别再“说”错了1.别逞口舌之快,弄清真相再批评
当发现别人犯了错误时,我们总是习惯第一时间站出来,给予批评教育。或是急于表达自己的好意,或是仅仅图一时之快,却忽略了自己是否对事情的起因、经过有足够的了解。
余姚遭水灾的时候,有网友爆料某领导视察灾情时因为害怕弄湿高档皮鞋,让年近60岁的村支书背着进村,并且附上了照片为证。
于是,各类媒体开始针对此事进行口诛笔伐,就连很多权威性很高的报纸和电视台,也开始立场分明地进行批判。很多网友也开始站在道德的至高点上批评起这个“书记”:“鞋子没有进水,脑子进水了!”“这简直就是人民的‘父母’呀!”“骑在人民身上的畜生!”
至此,“被人背着的镇干部”在一段时间里成为全国的舆论热点。那位“坏”干部也无时无刻地在被网友批评着。
然而,事情的真相却与大家所认为的相差甚远。被人背的只是一个小主任,此行只是去看望一位80高龄卧病在床的前任村支书。由于积水太深,主任穿的又是老北京布鞋,所以和主任关系非常要好的支书就背着主任走过了积水的地方;出来时,又把他背了出来。而且,这个主任平时工作认真,群众口碑也很好。
了解真相之后,我们发现这位主任也并不是如人们口中的那样不堪,人们对他的批评都是凭借主观臆想的愤怒之火。虽然,事情澄清了,但批评带来的伤害却不会凭空消失。
批评本来就是让人难以接受的事情,无论批评是否正确,被批评的人都会感觉自己被伤害了。而且,空穴来风的批评,会对被批评的人造成更大的伤害,更让人无法接受。因此,我们一定要在弄清楚事情真相以后再决定要不要开始批评对方。
批评人的目的是为了限制、制止或纠正对方不正确的行为,预防类似问题再次发生。但是,如果对方本来就没犯错,那么你的批评很可能就会成为对方耳中的“毒舌”。会让对方认为你就是觉得他是那种会犯错的人,但其实你并不了解他,然后开始和你关系疏远。
所以,我们在批评他人时,事情要准确了解,责任要分清,原因要查明。从实际出发,弄清事情本来的面目,这样的批评才能做到有理有据,不伤害到一些本来就无辜的人。
那么,怎么做才能不去随意批评他人呢?
一方面,不要对道听途说的事情进行评判。听说张三不孝顺父母,还经常拳脚相向;听说李四手脚不干净,邻居都早有耳闻;听说赵五被传销拉入伙了,都已经昏了头脑……这些消息都是道听途说的,我们没办法确保事情的真实性,所以不要盲目附和这些负面评价。
另一方面,不要对自以为是的事情进行批评。我们不能根据自己的所见来主观推断一些事情,比如看老太太倒地了就觉得她想讹人,就批评人家“现在的老年人越来越坏了,没有一点良知了,都是蛇蝎心肠”。可是,万一老太太真的身体不舒服倒下了呢?你不仅没有去帮她,还揣着恶意批评她,太伤人了。
草率的批评,不仅带不来好的结果,往往还会让别人不开心。本来你是一片好意,可能最后还会变成做了不好的事情。所以,我们一定要在了解事情真相之后,再决定批评与否。
2.“三明治策略”:表扬、批评、再表扬
在批评他人的时候,都是想让对方听了我们的批评,能够更好地改善自己的状况;然而,很多时候,我们的良苦用心会被人家当成耳边风。
胡海部门新来了一个实习生,领导让胡海带着他。
可能是因为不适应职场生活,这个实习生在工作上总是出错。打印文件份数不对,会议资料记录不完整,还老是迟到。胡海知道这个实习生能力还是有的,很多大事情他都处理得很好,就是不认真。
于是就找来了这个实习生说:“你怎么回事?怎么这么不认真?现在是在工作,不是在学校了,你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不然之后的考核期你要怎么过?好不容易进来的公司,以后留不下来了怎么办?”
实习生一脸不悦地说:“知道了。”但那以后,实习生不仅没有改,反而都不跟胡海汇报工作了。胡海没有办法,只有跟领导说他带不了这个实习生,两个人之后在公司见面连招呼都不打了。
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对自己存在的问题觉察不清,需要旁观者劝导说服。但“忠言逆耳”,生活中常见这样的情景,本来是好意给对方提出忠告,对方却很不高兴。
批评大多是批评者对受批评者的不恰当的思想和言行给予的否定的评价,想以此来唤起他们的警觉,以努力改正他们自己的缺点和错误的一种方法。但是批评若运用不当,负面效应可能就会大于正面效应。不但会使朋友蒙受委屈,还会使彼此的友谊陷入僵局。
在经典电视剧《西游记》中,孙悟空因与唐僧发生矛盾,独自回到了花果山;后来佛祖帮悟空收服了六耳猕猴,对悟空说了三句话:
“你这泼猴,一路以来不辞艰辛保护师傅西天取经。”
“这次何故弃师独回花果山,不信不义。”
“去吧,我相信你定能发扬光大,保护师父取得真经。”
这三句话先表扬了孙悟空之前保护唐僧的所作所为,又批评了他这次离开唐僧的不对,最后还从侧面表扬了悟空能力强,能让他信任。心高气傲的孙悟空欣然接受了。可见这种褒贬结合的批评方法能更好地让我们达到目的。
这种批评方法,在心理学中,叫“三明治批评法”,即指对某个人先表扬、再批评、再表扬的一种批评方式。由于这种批评方式并不是单一地批评对方,而是将褒贬结合的三段式结构,因此被称为“三明治”式的批评。
美国玫琳凯化妆品公司董事长玛丽·凯说:“批评应对事不对人。在批评员工前,要先表扬一番;再批评后,再设法表扬一番。总之,应该用一种友好的气氛开始和结束谈话。”
有一次,玛丽的女秘书被调任别处,新来的女大学生接替了女秘书的职务。可是,这个新秘书打字总是不注意标点符号,这让玛丽十分苦恼。
有一天,玛丽对新秘书说:“你今天这套漂亮的衣服,更显示了你的美丽大方。”新秘书听到老板对她的称赞,受宠若惊,十分激动。玛丽看到了姑娘的表现,又接着说,“尤其是你这排纽扣,点缀得恰到好处。所以,我们要注意,在文章中的标点符号,就像这衣服上的扣子一样,只有使用得当,文章才能更加条理易懂。你这么聪明,相信你以后肯定会更加注意这方面的!”
那次以后,这个新秘书做事越来越有条理,很少再出现像以前那样的错误了。
玛丽·凯被人们称为“美国企业界最成功的人士之一”。她在教导员工的时候,一直都遵循着这样一个基本原则:无论批评员工什么事情,必须找出一点值得表扬的事情留在批评之前和批评之后说,而绝不可只批评不表扬。这也是她从当初只有九个人的公司,成为现在的国际大公司的关键成功因素之一。
著名的心理学家汉斯·希尔说:“太多的证据显示,我们都不喜欢受人指责。”如果你不停地指责一个人,他就会产生逆反心理,不知不觉往你说的那个反方向上走去。而且,只是批评别人,还会让对方觉得你是在针对他,想让他难堪,你们之间的关系就会慢慢变淡。
所以,我们批评他人时,这种“三明治策略”可能会给我们带来更好的效果。
首先,我们要找到对方一个可以夸的地方。比如,“你今天的妆很漂亮”“你的皮鞋很酷呀”“你新买的杯子不错呀”等,在交谈的时候最开始告诉对方。
其次,说出你要批评他的地方。比如“你最近的工作态度不是很认真呀,得要改改啦”“你的业绩这个月不达标,被甩很后边了,得努力了”“你要对你父母好点,人年纪大了,你多多体谅一下”等。等对方接受了你的第一波夸赞,趁着他开心,赶紧说出你的批评建议。
最后,再找个跟缺点相关的优点表扬一下。拿上面的缺点为例:“像你之前的工作态度就很认真呢,公司很多人都拿你当榜样,最近有什么不顺心的事了吧?”“看你以前的经历就知道,你的实力肯定不止这个水平。”“我也知道你很孝顺,可能是平时方法不太对,被他人误解了。”这样,就能把你批评他时他的不满减轻很多,从而让他更容易接受你的意见。
将批评藏于表扬之中,人们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你的批评,还不会让他们感到难堪和厌恶。这样的方法不会让我们在批评的时候给对方造成大的伤害,还有益于维护我们与被批评者之间的关系。
3.批评的话,私底下关起门说
在生活中,我们时常会见到有些人在公众场合批评其他人,而这些人从来没有站在他人角度考虑被批评的滋味。试想,在有第三者在场时,批评会令他人感觉颜面尽失,这样无形中被批评者的心里就会留下对批评者的憎恶和不满。
在一次公司的新闻发布会上,陈楠作为公关部经理负责招待记者,并且给他们准备了一些礼物。由于公司需要宣传,特意招待了这些记者,就是希望他们能增加一下公司的曝光率。可是,过了一段时间,陈楠发现,有几家媒体一直没有发布过关于自己公司的任何新闻。
后来,在另一个新闻发布会现场,陈楠和那次收礼的一个记者相遇了,那个记者很不好意思地跟陈楠道歉。但她依旧不依不饶地责怪对方:“怎么没见你发稿?你还有什么可解释的?该吃的吃了,该拿的拿了,可你的文章为什么没写?你这样很不讲道义呀!”众人都向这个记者望去,记者只得灰溜溜地打道回府。
后来,这个记者所在的媒体不断地攻击陈楠所在的公司,直到陈楠辞职后,才停了下来。
每个人都是非常爱面子的,如果在公开场合批评他人,很可能让他人感到难堪、不适,从而对我们怀恨在心,可能还会造成不好的影响。像陈楠这样当众让他人受到侮辱,然后对方怀恨在心,报复的事件也很常见。
其实被批评者在听取批评意见时,更多关注的是批评者对自己的看法,以及批评意见的可接受程度。我们在公众场合批评他人,这样不仅让对方没法理解我们的意图,还会让他更关注我们对他造成的伤害,是很不妥当的。
批评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件难为情的事,如果再当着好多人的面被批评,那只会让人更加不能接受。本来,批评的真正目的并不在于将对方批评得体无完肤、彻底地击溃对方,而是为了纠正对方的错误。
那么,舒缓的方式肯定更加合适,即私下批评的效果应该比当众批评更好。
李良是一家工程公司的安全协调员。他的任务就是每天在工地上转悠,提醒那些忘记戴安全帽的工人们戴上安全帽。开始,每次一碰到没戴安全帽的人,他就会大声批评,他觉得这样会让他们长记性。可工人们表面虽然接受了他的训导,却满肚子不愉快,常常在他离开后又将安全帽取了下来。
公司的一位经理,看到了这种情况,就告诉李良,不如换个方式去批评他们,并告诉了李良一个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