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人生路上的自我修炼》(5)
做一个真实的人卢梭曾经说过:“根据自然的法则,我们生而平等,人们的共同职业就是做人,一个人不管受过多么好的教育,如果他推卸了他做人的职责,就不会有资格走上相关的岗位。对我来说,我的学生是不是适合做军人、教士还是律师都无关紧要,我要教他的是如何生存。当他离开我的时候,他会既不是军人,也不是律师或教士。我要让他首先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命运也许会让他从事不同的职业,但他总是会找到自己的位置。”
曾经有个人问年轻的詹姆士·a.加菲尔德长大之后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个小男孩回答说:“首先,我必须让自己成为一个人,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我就会一事无成。”
在现今这个世界上,那些身体强健且精力充沛的人是我们最需要的。我们必须拥有像动物一般过剩的精力来承受高度文明带给我们的压力。我们一定要保证身体强健,仅仅没有疾病是远远不够的,因为那根本就算不上健康。只有那些四溢而出的山泉才能给予下面的山谷以生命和美丽,而半满的泉水是做不到的。那些因活着而欢喜的人,那些享受生活的人,那些感觉浑身血脉贲张且四肢充满力量的人,那些像男孩子一样在溜冰场里滑行的人才能算是真正健康的人。
如果我们滴酒不沾,那我们就更可能远离医院;我们从不举债,那我们就更少机会麻烦律师;如果我们选举的是正人君子,那就可以避免煽动性的政客;如果我们勤劳苦干,那就可以避免贫穷。
大画家戈弗雷·内勒爵士有一天正在屋里与亚历山大主教聊天,这时看见了他那位贩卖奴隶的几内亚侄子走了进来,于是便对他说:“侄子,你真是荣幸,你见到了世界上最伟大的两个人。”他的侄子鄙视地看着他们的五短身材,然后说道:“我并不知道你们有多伟大,但我不喜欢你们的长相,我买的人要比你们好得多,骨骼健壮,而且全是肌肉,只需花十几尼。”
一个可以自己行走、不需要拐杖或他人搀扶的人是最幸福的。吉恩·保罗·里克特曾说:“我竭尽我的所能,倾注我的所有,没有什么比这更幸福的了。”伏尔泰在给爱尔维修的信中这样写道:“运动员的体魄和圣人的灵魂就是我们对幸福的要求。”
尽管美国有着几百万的失业者,但是要从这些男女老少中找出一个细心、可靠、自立和勤奋的人,让他或她做佣人、勤杂工、教师、司机、售票员、工程师、店员、图书管理员或是其他的职业是件多么不容易的事啊!无论是在哪个部门里,要找到一个真正有能力的人几乎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我们往往都要经过反复测试才能找到一个真正合适的人选。
如今这个时代,几乎没有哪个人具备直接工作的素质,因此你也可以说这是一个肤浅的年代。在数千名年轻的女打字员中,有许多人是相当无知的,甚至连基本的知识都匮乏,以至于她们经常出现拼写和语法错误,即使是标点符号的常识都知之甚少。实际上,正是她们糟蹋了英语,她们会的单单是抄写,仅此而已。这样的情况不仅仅出现在这一个行业中,同样的情况在其他的行业中也比比皆是。例如,你想找到一个一流的技工几乎是不可能的,不是手艺太差就是笨手笨脚的,他们反倒会把事情搞得一团糟,既浪费了有用的材料又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当然,我们是能够在专业人士身上发现精湛的技艺和恪尽职责的操守的。然而,那是需要用牺牲心智的健全为代价来换取的。
然而,那些只懂得专业知识的人是非常狭隘的,他们做起工作来也许会更加糟糕,从某种角度上讲,他并不能称得上是一个真正的人,而是一个只懂得某些方面的技术和专长的可怜虫,因为大自然的广阔和人类交流的意义他们并没有真正了解。在如今的社会上,只依靠着专业方面的知识是无法获得成功的,那样的成功人士也并不存在,因为他们在把自己全部的聪明才智奉献给某一专业领域的同时也丧失了自己的人格。洪堡德曾经说过:“人的目标应当是协调发展各方面的能力,力图达到最高的程度,从而成为一个全面的整体。”
在现实中,有些人能够给我们留下无所不能的印象。那样的人似乎对一切都有着非凡的理解力,他们似乎有着超人的智慧,他们如同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一般,好像没有什么事能够逃得过他们那敏锐的洞察力。然而,不知道是怎么搞的,他们总是会让我们大失所望。他们先是为我们点燃了希望,然后又使它破灭。你也可以认为那样的人是言而无信的人,因为在他们的性格中一直存在着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缺陷。
那些胸怀天下的人才是这个世界所需要的,因为他们从来不会用挑剔的眼光去看待芸芸众生。换句话说,那些手捧着结满蜘蛛网和落满灰尘的神学书的教士不是我们所需要的,我们需要的是能把商人当做生意人、把店员当做售货员、把律师当做辩护人、把医生当做救死扶伤者的教士。实际上,这样的教士能够把悸动、不安、争斗、阴谋、野心、冲动、引诱和各式各样的人当做他生活的一部分,能够与他们同时存在,而且还可以用眼睛、耳朵和心灵去观察、倾听和体会他人的感受。“我们需要的是一个真正的人”,这样的一条招聘广告应该出现在世界的各行各业中。
我们需要的不是那些沦为职业奴隶的律师,我们也不需要走到哪里都喋喋不休地谈论市场行情的店主。我们真正需要的是那些能够懂得他职业以外的事的人,这样的人具有更广泛且更全面的知识,他们永远不会在社交场合只谈论他的店铺,因此也就不会有人怀疑他是靠什么生活的了。
职业或专业所造成的伤害是这个专业化的年代里最显而易见的。专业化无疑促进了商业的发展,而且明显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但往往又使人们变得狭隘。这样的专业化会让律师沉迷于狭隘的司法生涯中,让生意人完全沦落为赚钱的机器。
试着想一想吧,如果上帝造就的一个优秀的人才一天到晚总是站在机器旁边生产螺母,那他还会有什么个性?他还会有什么创造力?他的协调能力、判断力以及抉择能力就更无从谈起了。这个曾经的优秀人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站在机器旁边,直到他也快变成一台机器为止。他不是没有才华,也不是没有能力,只是由于缺少锻炼而变得平庸和低下,就这样,终有一天他会成为机器的一部分。
那些在茫茫的人海中迷失自我的人并不是我们所需要的,我们需要的是那些能勇于坚持自己信仰的人,我们需要的是那些敢于对全世界说“不”的人。我们不需要在信念的驱使下变得过于偏执的人,因为他们的做事方法只会让自己的特长阻碍自身的全面发展。
而那些只知道埋头于工作的井底之蛙也同样不是我们所需要的,如果他把自己的工作仅仅看做是一种谋生手段,那这本身其实就是对他的一种自我贬损。那些把工作看做是自我发展、学习文化知识、训练纪律性、磨炼性格和品质的机会的人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人。
大自然以她特有的方式教导我们要遵守自然的法则,服从她的人能够充分地享有健康、乐趣和幸福,而违背她的人则要忍受痛苦和疾病,另外,她还使用各种各样的手段诱使我们开发出体内的潜能。她不断地鼓励着我们继续奋斗,并且用所有美好的祝愿来当做回报。她在我们的面前高高地举起奖品,这使得我们在枯燥的前进中也有了兴致。我们向她伸出双臂,那金灿灿的东西几乎可以触手可得,但是你却永远都无法完全拥有。她为未来描绘出光彩,让我们看不到她通过磨炼来加强纪律性和通过吃苦耐劳来锤炼性格的真实目的。她唯恐冷酷的现实让我们变得心灰意冷,害怕我们辜负了她的一片美意。大自然能够让年轻人想象出未来的幸福与美好,而那种美轮美奂的景象也会让年轻人一直魂牵梦绕,直到他们下定决心要抛开身边的诱惑,去将它们变成美好现实的时候,这是一种多么高明的手法啊!这就如同母亲教婴儿走路时在远处拿着一个玩具一样,她的目的并不是要让她的孩子拿到玩具,而是要让他的肌肉和力量得到锻炼,如果和这个目的比较起来,玩具只是一个无足轻重的东西了。大自然也是如此一般地走在我们的面前,她用一个又一个玩具引导着我们,她的目的也只有一个,那就是促使我们不断进步。
在任何绘画大师不朽的作品中,都会存在着一个突出的理念或形象,而图画上其他的理念或形象都是为它服务的。然而,这些理念或者形象本身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但它们都指向了中心的理念,并在那里得到真正的诠释。因此,在浩瀚的宇宙中,上天创造的每一个事物都可以看做是一个路标,而它们共同指向的核心就是人类。大自然的思想体现在每一片叶子上,体现在每一个创造物上,它弥漫在花香里,闪烁在星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