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人生路上的自我修炼》(7) - 有修养的人才能脱颖而出 - 约翰·托德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一百一十三章《人生路上的自我修炼》(7)

为人别自私我曾在阿拉斯加参观过一次“死马沟”,然而,就在这条古老而破旧的沟上曾有一段悲惨的历史。

当阿拉斯加发现了黄金之后,兴奋而激动的人们像疯了一样奔向了发现黄金的地点。人们赶着马儿,背着硕大的袋子,用快得不能再快的速度奔向育空河下方的山脉。然而,4000匹马中有一部分被丢在了那里,直到它们被饿死和冻死。几年以后,这些可怜生命的骨骼纵横交错地堆满了整个河道,于是,这条河沟就因它们那悲惨的命运而得名了。那些马儿曾经无比忠诚地为它们的主人效劳,但是最终却不得不为它们那些残忍的“上帝”而献身了。这一切都是贪婪惹的祸。

那些马匹被遗弃之后,有一些体力虚弱者,一些生病的和跟不上队伍的人落在了后面,他们因无人照顾而失去了生命。为了奔向那个心驰神往的地点,淘金者是如此如痴如狂,以至于没有人愿意留下来照顾落在后面的人。淘金者把让他们变得富有的希望完全寄托在了那个黄金点上,他们同时也深信自己由来已久的难题也会因此而解决。

难以想象的是这种事情竟然会发生在文明的时代,竟然会发生在一块信奉基督教的土地上,这一切真是令人难以置信。然而,类似的事几乎每天都会发生。

贪婪可以让你忽略那些陷于困境的人,贪婪可以让你眼睁睁地看着那些跟不上队伍的兄弟在生命线上挣扎,贪婪可以让你抛弃那些曾经竭诚地为你服务的生命。当危难来临的时刻,贪婪会让老板向为他效忠多年的忠实员工支付最后一次薪水。当员工们患病或是遭受其他不幸时,他们就再也见不到工资袋了,也没有人同情他们,这些可怜的人唯有面对被解雇的命运。

自私而贪婪的人天性就渺小且猥琐,所以永远也不会成长为健全的男人和女人,那是因为自私压制了他们情感的成长,让他们永远也长不大。

如果有一朵玫瑰的花蕾自言自语地说道:“我不能把我的花瓣打开,不能把我的美丽和芳香撒向一个无人欣赏的世界。我要阻止它们,把它们留给自己!”能够这样吗?当然是不能的,怀有这样想法的玫瑰是永远都不会绽放的,因为正是蓓蕾的展开、正是它本身的怒放才使它得到伸展,才能让它显露出芳香和美丽。因此它是不可能在阻止这一切发生的同时成为一朵玫瑰花的,那样做的后果只有凋谢和死亡。

自作自受的人总是那些自私者。如果我们选择自私地保留一切,那最终的结果只能是枯萎和死亡,你永远都无法散发出美丽和力量。实际上大多数犯罪的背后动因都是自私。世界上大多数的坏事都源于自私的动机,自私的人总是为自己着想、为自己谋利、图自己快活以及攫取所垂涎的某种东西,正是这样的想法驱使着他们去干坏事。

如果你心里只想着自己,不久之后你就会发现,你在得到某件东西后会非常失望,甚至那个东西到了你的手上之后立刻会化为乌有。然而,如果你谋求发展、力求贡献,如果你的生活目标是成为有用之才,如果你的愿望是让地球变成更加美丽的居住场所,如果你认同并且遵从为人类服务的号召而不是聚敛钱财的号召,那么,你将会得到永远的满足。

这个世界的主人安排了万物都会与自私的人作对。所有的人和所有的事都在排斥着自私的人。没有人会喜欢这样的人,没有人愿意和他们待在一起,所有的人都出于本能地对自私者嗤之以鼻。

不管你信与不信,天地之间都存在着一种补偿的法则,这个法则总是努力地想要达到一种相对的平衡。你所付出的一切都会在不久之后重新回到你的身边。如果你只想着一本万利,如果你总是企图只收获而不付出,如果你常常是在吸纳和聚敛财富,如果你总是不择手段地索取并尽可能少地给予,那么,不管你想得到的是什么,补偿法则都会让你得不到什么。流入量和流出量在你那里总会体现出一致性,你能够得到的东西会与从你那里流出的东西完全对应,因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从来都是相等的。

人世间的万物都是公平的,补偿法则就意味着善有善报和恶有恶报。如果我们总是在为自己着想,总在期盼着最有利的时机的到来,那我们就会变得渺小而卑微,变得不受别人的欢迎,这也是人之常情。换句话说,我们不能只是为了自己而去努力。如果自私、贪婪和卑鄙占据了我们的心灵,那么我们的天性就必然得不到充分的发展,我们的前景也就必然会暗淡无光。

自私的人是永远都不会得到幸福的。只有毫不利己和无私奉献才能成就属于你的幸福。而自私只能带给你最低限度的满足,但那种满足并不是来自高等动物的大脑,而是属于带有兽性的较低等动物的满足。换句话说,我们不可能得到幻想中的所有名利,也不能达到最充分的可能发展的程度,除非那一切碰巧是上帝已经为你作好的准备,然而,那其实也是上帝对于全世界安排的一部分。所以,我们的生活不能完全以自我为中心,只有无私奉献才能让你同时拥有安宁感和幸福感。

为什么当我们对不起另一个人的时候,心中总会觉得自己非常卑鄙呢?其实,那是因为我们在伤害别人的同时也伤害了自己。不管你做那些事情的时候是多么隐秘,也不管你所亏待的那个人是多么卑微和低贱,这种反作用都依然存在,任何事情都必须要遵循一种无情的法则,因此你不可能在伤害他人的同时而不伤害到你自己。

实际上,在每张人与人之间的合同和契约中,都存在着一个不言不语的合作伙伴,这个伙伴默默地注视着合同和契约是否公平公正地签署,审视着它们在方方面面都能否体现出绝对的公平。因此,不管你对其他人做了什么,也不管你打算对其他人做些什么,你迟早都会得到相应的惩罚和应有的报应。这是一条亘古不变的铁一般的定律。如果你打算真正地奉献,如果你努力地帮助其他人,那你就一定会得到善报,任何东西都不能阻止我们得到这种善报。如果你向慈善机构捐赠了1000美元,并且不让任何人知道这笔钱来自何处,然而,那个不言不语的合作伙伴仍然会看到你的行为,而且会给予你应得的奖赏,你的生活也因你的善举而变得富足和美满。但是,如果你行为卑劣的话,不管你是出于自私的动机做事情还是蓄意伤害别人,你都会忍受贫穷的打击,而且你伤害别人越深,你所受的苦也就越深。打在别人身上的拳头终会落在你自己身上。卑劣的行为、恶毒的言语和邪恶的思想总会回过头来击伤其实施者的。

自私会让你永远得不偿失。如果你总是一毛不拔,那你就永远都得不到任何东西。你播种了什么,就会收获什么。这是一条自然法则,是一条永远铭刻于我们骨髓之中的永恒法则。

实际上我们已经认识到了欺骗别人完全是一个错误的行为,因为欺骗别人的最终结果只能是欺骗自己。在万物的本性中其实一直都存在着某种东西,它见证着公理的缔造,它确保着我们“账户”上的收支平衡。当你觉得自己在欺骗别人的时候,你也同时在欺骗你自己。当我们确认自己获得了某桩交易的最大利益时,我们实际上也成为了最大的受害者。那桩交易最终会给我们留下一个损害自尊的伤口。或许我们在故意欺骗了某人之后并不认为自己会受到多大的伤害,然而,欺诈的行为会让我们从物质的角度上讲变得很穷。

过去很多人都相信欺诈是有利可图的,因此有很多人就靠着骗人过日子,然而,他们始终没有意识到一点,每当他们做出不诚实的行为时,都在让自己变得更穷,他们始终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生活之所以会变得更穷,是由于他们所实施的每个欺诈行为。当我还是个小男孩的年代,商人们总是认为蒙骗别人时自己是不吃亏的,但最近这些年,已经没有哪条原则能像“黄金法则”那样在商界屡试不爽了。现在人们终于发现了诚实有好报,骗人不划算,终于发现了就物质方面的损失而言诚实根本不需要以牺牲道德为代价。事实也不断地证明诚实永远是最好的策略。世界上的许多大公司如今也认识到了你越是遵守“黄金法则”,利润就会越高,生意也会越做越大。

然而,“黄金法则”在过去常常被当成是一种教会式的原则,是教士们极力宣扬的那一套,是主日学校灌输的那一套,并不适用于日常的事务。因此,商人们很少会去遵守这一法则,即便遵守,也更多是出于义务的考虑而非其他因素。所以,“黄金法则”也就并不会被人们视为划算的法则,那个时代流行的格言是“让买家小心点”。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买东西的人上当受骗了,那怨不了别人,只能怪他自己。商人不会对自己的欺诈行为承担任何责任,而每个经商者都会想尽一切办法讨价还价。你经常会看到一个场景就是各地商店的店员和顾客反复地讨价还价,店员们总会想尽可能以顾客能支付或愿意支付的价格把商品卖掉。

提倡“单一价格”制的第一位商人就是约翰·沃纳梅克。这个制度让整个文明社会的商业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一般来说,对每个顾客而言,名牌的商品价格都是单一的。而要从价格上来讲,商店对所有的顾客都是一视同仁的。

如果说有一种人永远都得不到社会宽恕,那就是自私的人。自私是第一批被历史淘汰的品质中的一种。历史永远不会为贪婪和自私竖立任何不朽的丰碑,因为历史只为那些惠及全人类的人树碑立传。

那些自私和贪婪的敛财者很快就会被世界所忘却,因为他们除了拥有金钱之外便一无所有。最近这些年来我们经常能见到这样的例子:有些百万富翁被宣告死亡之后,会以一种快得出奇的速度退出公众的视线。现如今,仅仅是纽约市,就有成千上万的人连一些千万富翁的名字都叫不上来。然而就是在五年前,这些富翁的名字和相貌还频频出现在传媒界和出版界。但当你现在提到这些名字时,人们的话语中往往会伴随着讥笑,很少会有人怀着崇敬之情。

可是从另外的一个角度来说,由于有些人活着的时候慷慨而无私,那么,即使他们已经死去多年,即使他们去世时是那样穷困潦倒,可他们的名字还是会活灵活现地、回味无穷地留在某些人心怀感激的记忆里。林肯、彼得·库珀尔斯和乔治·皮博迪斯这些伟大的名字不仅仅是单纯地活在历史上,他们的名字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变得越来越响亮。

不管在任何时间和地点,只要你有条件,那就尽可能说一句温暖的话吧,尽可能做一件慈善的事吧,要知道你也许永远都不会再有同样的机会了。任何时候都不要用你已经拥有的一切来欺骗自己。如果别人因为缺少你所保留的东西而遭受痛苦,那你就失去了这件东西的一大半,因为你已经失去了帮助他人、为他人奉献的愿望。你已经失去了自己品性中那些弥足珍贵的东西。

6◇9◇书◇吧

在当今这个社会里,还有哪个人能够脱离社会而独自生活?还有哪个人能够过着自私、没有同情心和不帮助他人的生活?还有哪个人能够享受着通过自私得到的私利而不受到惩罚?你可以只为自己而活,可以不去关心任何人,也可以硬着心肠去对待向你求救的穷苦者,一切只要你愿意。然而,如果那样做了,你又如何显示出自己存在的价值呢?终究会有一天,你将发现在补偿法则的支配下,上帝已经拿走了你企图对别人死抱不放的东西,同时也会发现你将失去体会和享受任何东西的力量。如果你还是继续死抱着本应该对别人有益的东西不放,你就会变成一个铁石心肠的冷血动物,甚至连苦难者的哭泣都无法打动你的心灵。

自私却不受恶报或因自私而获益的事情在这个世界上根本不存在。即使是再狡猾的人也难逃上帝的惩罚,也不能战胜真神制定的伟大的基本法则。大自然的箴言就是“要么奉献,要么失去”。你可以任意地放纵自己的吝啬、卑鄙、自私和下贱,然而,不管是从哪方面来看,你都必须要付出可怕的代价。大自然会通过取走你自身品性中的某种东西来丝毫不差地弥补你对她犯下的罪行。

从古至今,那些只想着自己舒服、自己方便、自己幸福、自己的爱好和欲望的人迟早会发现自己的生活就像是一个干瘪的橘子那样枯燥乏味。在他们年轻的时候朋友就离他们而去了,而社会也会用他对待社会的方式来对待他。即使是在他最急需帮助的时候,社会也没有什么可以给予他的,没有爱,没有同情,也没有帮助。那时的大自然就已经向这个自私的生命征收了一笔可怕的费用。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