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会说话是修养,管住嘴是教养》(2)
问“开放式问题”,开启讨人喜欢的聊天模式
1.从对方最感兴趣的地方开始吧
美国著名人际关系学大师戴尔·卡耐基告诉人们:“如果我们想要交朋友,并成为受人欢迎的说话高手的话,就要用自己的热情和生机去应对别人。”而接触对方内心思想的妙方,就是和对方谈论他最感兴趣的事情。柯达公司的ceo乔治·伊斯曼决定在曼彻斯特建造剧院、音乐厅和纪念馆。美国优美座位公司的经理亚当森得知这一消息后,希望自己能争取到这笔生意,便决定去拜访伊斯曼。
到达柯达公司总部后,亚当森获得了5分钟的谈话时间,当他走进伊斯曼的办公室时,对方正忙着处理文件。亚当森扫视了一圈周围的环境,说道:“伊斯曼先生,很抱歉打扰您的工作。说实话,我一直从事室内木工装修的工作,不得不说,您的办公室装修得太精致了。”
这话让伊斯曼很高兴:“这间办公室是我自己设计的,我很喜欢它。”亚当森又走到墙边,用手指敲了敲模板说:“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这是英国橡木吧?”伊斯曼更加惊喜:“是的,的确是从英国进口的橡木,一位朋友专程去英国为我订的货,他是专门研究室内细木的。”
见伊斯曼如此高兴,亚当森深知自己的话题引起了对方的兴趣。之后,伊斯曼放下了手里的文件,开始向他介绍办公室的所有装饰,甚至谈起了自己当初设计、装修的过程。结果,两人足足聊了几个小时才结束谈话。
最后,亚当森不仅成功得到了那笔订单,还和伊斯曼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在交谈的过程中,如果我们能引出对方感兴趣的话题,让对方来主导这场谈话,那我们就能了解对方的真实想法,从而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而与素不相识的人交谈,更应该找到对方喜欢的话题,才能让对方侃侃而谈。
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提起对方的主要爱好,如体育运动、娱乐方式等话题,来引起对方的兴趣。比如对方在工作上曾取得了一些成就,那我们就可以谈论对方的工作。又比如说,对方如果习惯在早上浏览一遍报纸,那我们与对方沟通时就可以先说说最新的时事新闻。包括对方的孩子几岁了、父母的身体是否健康、时下的房价如何、怎样节约资源等,通过巧妙的询问和认真的观察与分析,总能找到对方感兴趣的话题。
因此,我们在与对方进行沟通之前,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对这个人的特殊喜好和品位等进行研究。如此才能保证我们在与对方的沟通过程中,能够有的放矢。
马海波是某汽车公司销售人员,在一次汽车展示会上,他结识了一位潜在客户。一番观察后,他发觉对方对越野型汽车非常感兴趣,而且品位极高。但当马海波把公司的产品手册交给对方后,对方却一直没给他任何回复。试着电话联系两次后,对方却表示自己平时工作很忙,周末则要和朋友到高尔夫球场打球。
后来经过多方打听后,他得知对方酷爱高尔夫球。所以马海波查了大量有关高尔夫球的资料,还掌握了一些打高尔夫球的基本技巧。再一次打电话时,马海波对销售汽车的事只字不提,只告诉对方“我无意中发现了一家设施特别齐全、环境十分优美的高尔夫球场”。然后,马海波在那里顺利地见到了客户。
期间,马海波对高尔夫球的了解,让对方对他刮目相看,大叹自己“找到了知音”。回程的路上,对方主动表示自己喜欢驾驶装饰豪华的越野型汽车。一场有着良好开端的销售沟通,就这样形成了。
在寻找对方感兴趣的话题时,我们要注意一点:要想让对方对某种话题感兴趣,我们最好对这种话题同样感兴趣。因为整个交流的过程必须是互动的,如果只有对方对这话题感兴趣,而我们却表现得兴味索然,或者内心排斥却故意做出喜欢的样子,那对方的谈话热情和积极性必定会被冷却,如此就很难达到良好的沟通效果。
所以,我们应该在平时多积累各方面的知识,或培养一些比较符合大众口味的兴趣,比如体育运动和其他积极的娱乐方式等。这样,等到和别人交流时,双方的话题就不至于捉襟见肘,也不至于让对方感到与我们的沟通寡淡无味了。
2.请教是最受欢迎的聊天模式
我们先来看下面两种语境:
第一种:“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告诉我这到底怎么处理好?”
第二种:“我想请教你一下,这个问题我不知道该怎么处理。”
在这两种提问方式中,前者看起来比较随意,很容易形成一种命令式的口吻;而后者则是将自己放在一个较低的位置,然后向对方请教,这样就显得谦虚很多。另外,运用请教的方式开头还有一个特别的好处,就是能勾起对方的好奇心,他会想知道“这究竟是个什么样的问题”?所以,一般在这种情况下,对方都会回答:“请教谈不上,什么问题,你说……”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顺理成章地说出自己的问题了。
陆明杰是某公司的新员工,因为他在工作中踏实肯干,并且聪明伶俐,所以深受领导的青睐。很快,领导就给他安排了一个重要的任务。
接到任务后,陆明杰经过周密的分析和调查后,不仅提出了若干方案给领导看,还向领导逐条分析利弊,最后他向领导请教道:“您觉得用哪个方案比较好?”
陆明杰的做法让领导很受用,对他的分析也很信服,自然采取了他所推荐的那个方案。这时,他又向领导请教具体实施的方法。领导说:“你自己放手干吧,年轻人比我们有干劲。”陆明杰连忙回答:“我刚来,一切还不熟悉,还得多听领导的意见。”
因为陆明杰的态度谦恭,意见又非常到位,领导很满意,当即给下面的几个主管打电话,让他们大力协助陆明杰的工作。因为有了领导的支持,加上他在实施方案时时刻注意与各部门进行协调,所以他的工作完成得又快又好,最后领导给他发了一大笔奖金。
与别人交谈时,我们有时需要掌握“我不懂”的说话之道。这并不是故意奉承,而用“请教”的方式来博得别人的好感,是一种配合别人满足感的说话方式。
就算对方的学历或某些方面的能力很一般,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这种“请教”的方式不仅能提高自己的能力,丰富自己的知识,还能给别人留下好印象。可谓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千万不要想:“我这样问,对方会不会嘲笑我,我是不是显得很无知、很丢脸?”如果这样想,那我们就是多虑了。比如,一般上司们都很希望他的下属来向自己请教,这表示下属在工作上有不明之处,而上司予以回答,就能减少错误。如果下属假装自己什么都懂,一切都不需要询问,那上司可能就会觉得“这个人真的都懂吗”?这会让上司会对我们的能力产生怀疑。
所以说,多思勤问的人才更容易获得领导的重视。一则,我们的请教能显示出自己对工作的热情和思考;二则,请教的态度能显出我们的谦虚和诚恳。这样的人,又有谁会不喜欢呢?
此外,我们在推销产品或与客户谈生意的时候,同样可以通过“请教”的方式。比如:“王总,您公司做的工艺桌椅我非常喜欢,您能跟我说说桌椅表面平滑不进水是怎么做到的吗?”这种向别人请教他们熟悉、感兴趣的领域的聊天模式,能让我们更快获得对方的好感。
萧祁然是一位节能汽车推销员,他是这样为客户推销自己的节能汽车的:“先生,请问增加贵店利润的原则是什么?”
一般老板都非常乐意回答这种问题:“第一,降低进价;第二,提高售价;第三,减少开销。”
然后萧祁然就会抓住第三条接下去说:“您说的真是句句真言,特别是开销,那是无形中的损失。比如汽车消耗的能源,如果一天节约20元,而贵店有4辆车,一天则节省了80元,一个月就节省了2400元。发展下去,10年就能节省将近30万。不知您高见如何,有没有节能的必要呢?”
萧祁然的话让对方心生警觉,不自觉地考虑起他的节能汽车来。
人们往往更愿意谈论自己熟悉或感兴趣的东西。因此,当我们从这方面入手向对方请教时,就会因“正中下怀”而达到良好的沟通效果。同时,也能很好地增强我们的人际交往关系。
3.不知道该聊什么的时候,聊吃的!
当我们不知道该和别人聊什么的时候,聊吃的是一种不错的方式。比如早上吃的什么?中午吃的什么?楼下新开了一家火锅店可好吃了……这能让彼此不熟悉的人很快熟悉起来。
杨欣然和相亲对象正尴尬地坐在一家咖啡厅里,两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实在找不到话题。不是杨欣然不想改变这种气氛,而是对面的男生也是个不会讲话的人,一见面就问她学什么的。听到她回答“国际政治”后,男生先是一脸茫然,然后干笑两声就没了下文。
好不容易等到他再次开口吧,结果他又来了一句:“哈,今天天气真不错哈。”杨欣然瞥了一眼窗外阴沉的天空,礼貌地回了一句:“啊,还可以。”然后,两人又卡住了。
沉默了半天,还是杨欣然灵机一动,问男生:“你喜欢吃什么?”男生一听,立即来劲了,说:“我喜欢吃烤鸭。”这下两人算是聊开了,因为杨欣然也是个爱吃的人,两人就这么从烤鸭聊到红酒、牛排,又聊到了成都小吃,话题一直不断。
和别人聊天,尤其是与不太熟悉或是陌生人聊天的时候,最好不要开口就问“你家住哪里”“未来有什么打算”“你有什么梦想”之类的。一般这种话题,要么容易卡壳,要么对方不愿意说。
比如,当对方说出自己的家乡名字后,我们却不知道这个地方,岂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再比如,我们一上来就问对方:“你将来想干什么啊?”对方就算嘴上不说,心里也会不以为然地想:“这和你有什么关系,我们又不熟。”
还有太过专业的东西最好也不要涉及,搞不好会把自己给难住了。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聊吃的,像什么水煮鱼、酸辣藕丁等,都是极容易展开的话题,既可以研究它们的美味,又可以探索其中的营养,何乐而不为?
况且,都说“民以食为天”。所以,“吃”之一字,可谓所有人最大的事业。别否认,要知道,我们可以不谈时尚、不搞旅游、不看电影,但绝对不能不吃。事实上,不管人类的科技如何发达,文明怎么高度发展,“吃”却从来不会被淘汰。
所以,谈论美食就成了我们共同的话题,也成了人们交流时最好的沟通桥梁。正因如此,当专业、天气、人生理想之类的话题通通失灵的时候,那不妨试着聊聊吃的,相信马上就有说不完的话。
公司安排刘浩军和另外一名同事到桂林分公司上班,两人都不是那种特别善于聊天的人。为了避免尴尬,两人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上班埋头干活,下班则溜得飞快。但毕竟要共事很长时间,两人一直不说话也不是办法。
直到有一次,两人意外地在公司附近的一家餐馆相遇,看着各自餐盘里的宫保鸡丁盖饭和老干妈辣酱,他们瞬间找到了话题。
就这样,两人从“你今天吃了什么”一直谈到“公司食堂的菜真难吃”,又谈到“这附近就这家餐馆的盖饭不错”,再谈到中国的八大菜系。最后,两人还意犹未尽地约定“找时间一起去吃点儿好吃的”。
在一个公司上班,无论我们和同事的关系怎样,都免不了抬头不见低头见,像电梯口、周边饭店等公共区域,都是经常会遇见的场所。如果我们因为和同事不熟或关系不好,就直接选择躲避,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不知道该聊什么的时候,聊吃的是个不错的主意。
而且,生活中其实处处隐藏着雷区,尤其是在与别人交流的时候。比如聚会时,朋友带了不认识的人过来,这个时候,如果我们贸然就两人的关系展开话题,很容易引发误会。万一朋友和这人是兄妹,结果却被我们误解为男女朋友,这岂不是很尴尬?又或者说,我们和一中年妇女聊天,如果贸然提及对方的丈夫,万一人家两口子正闹离婚,那我们提出的话题岂不是在往对方伤口上撒盐?
美食就不同了,一说起“吃”,不管是男的还是女的,有文化的还是没文化的,国内的还是国外的,都能发表几句自己的感言,可谓是完全没有门槛的一个话题。像什么“你们公司附近有什么好吃的”“你们家乡什么东西比较好吃”“我知道你们那儿的凉粉很好吃”,等等,都是能让对方瞬间眼睛放光、自信高涨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