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大声拒绝,让你不失人缘的N种拒绝方 - 口才三绝:会赞美 会幽默 会拒绝 - 盛安之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36章大声拒绝,让你不失人缘的N种拒绝方

第36章大声拒绝,让你不失人缘的n种拒绝方法(4)

夸张是故意夸大或缩小表述对象的实际情况,突出其某种特征或品性的一种修辞手法。比如,“他们看见那些受人尊敬的小财东,往往垂着一尺长的涎水。”这是一种增大的夸张。“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这是一种缩小夸张,并且先用比喻,再用夸张。除此之外,还有一种称“超前”的夸张,比如,“憨老汉真是饿极了,那位大嫂刚把一碗黑面端进来,他接住,嘴还没沾上碗边,半碗黑面早就咽下肚了。”

夸张能够使得表述对象的某种特征更突出。夸张必须和事实有较大差距,往往是不可能的事,夸张并不是希望人相信所说的是事实,而是处于情理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其实,夸张的功用不仅局限于文学领域,在人际交流沟通中,有时候故意使用夸张的表述往往有助于使事态朝着对自己有益的方向发展。

举个例子,在实际生活中,如果你想称赞对方冰雪聪明,可以说:“你是个充满智慧的人。”然而,一旦将此话予以夸大的表述,说成“你简直是个充满智慧的人”,对方会觉得你在对他进行讽刺和挖苦,从而面露不悦之色。凡事都是“过犹不及”,过分夸张的遣词用语,往往表达着和那些语句相反的意思。

当欧洲就要进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英国某政治家,忧虑一天比一天沉重地压在英国上面的纳粹德国的威胁,对当时的首相温士顿·丘吉尔这样说道:“这简直是绝望的情况吧,你意下如何呢?”以倔强闻名的丘吉尔,原想一口加以否认,但这样似乎无法解除对方的忧虑,于是乎,这样回答对方:“真是无可言喻的绝望呀,我竟然觉得年轻了20岁!”

丘吉尔在对方的“绝望”之上,冠以“无可言喻”的夸大形了的容词,强烈地否定了绝望。当你想要表示拒绝之意时,运用此招很能发挥功效。

想拒绝时,最好不要提对方的名字

名字,对于一个人来说,是任何语言中最甜蜜、最重要的声音。名字,是身份与自尊的象征。人性的本能告诉我们,记得我们名字的人,一定是尊敬我们的。名字里所蕴含的奇迹,完全取决于我们交往的人,没有人可以取代。名字使人出众,使人在许多人中显得独立。

如果你想与一个不太熟悉的人早一点建立亲密关系,记住对方的名字,并把它叫出来是个不错的选择。如此一来,可以很快地拉近和对方的心理距离,进而把自己所想的事情轻松地说出来。比如,在某次派对中,你遇到了一位比自己年长的男性,选择一个恰当地时机将“某某先生”改称为“某兄”,则能大增社交效果。也就是说,我们所做的要求和我们要传递的信息,只要从名字与称呼着手,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早安,您是……”男推销员说着,一边友善而爽快地伸出手来。这样一来,秘书也不好意思不报出自己的名字来。

“你好,我是张旭娟,”秘书一边回答,一边跟男推销员握手,“我有什么地方可以效劳吗?”

“是啊,您一定能帮得上忙,张女士。”年轻的男推销员重复了秘书的名字,轻快地说道,“我们公司刚刚派我接管这个地区的业务,我想勤快一些,亲自拜访所有顾客。虽然今天早上我没有先约好时间,但是,如果您能让杨先生抽出一点时间来,我保证不会逗留太久,不会耽误杨先生其他的事情。”

从心理学分析,这位年轻的男推销员的高明之处在于,在起初就先听好并记住对方的名字,这对他来说是最重要的。然后他重复说出对方的名字,是为了强调对方名字的重要性。接着又说:“是啊,您一定能帮得上忙。”这样一来,就以很微妙的手法,让张女士负起责任,因为张女士本来就在问,有没有什么地方可以效劳的。于是,张女士被引向她这边来。

接着,男推销员又用“勤快”和“亲自”这两个字眼,来表示必须要见杨先生,并且进一步把张女士拉进这个事件中。最后,男推销员又说,如果“您”能让杨先生抽出一点时间来,这就显得,是张女士个人给予她的恩惠。男推销员还说,“我保证”不会逗留得太久,这样一来,张女士就不用担心会不会因为这个没有事先约好时间的访客而打扰到老板。

先听好对方名字,然后重复说出对方的名字对拉近彼此心理距离的作用由此可见一斑。通常情况下,见一次面就能记住别人名字的人,常容易与他人接近,因此,在交谈中不断称呼别人名字,并冠之以“兄”“先生”“姐”“女士”等词语,容易产生亲近感。那么,我们如何把这件事运用到说“不”的场合呢?鉴于与对方之间的心理距离越近,越难说“不”,所以,当你想对对方说“不”时,便应杜绝这种亲密的表示,即对方的名字一概不提,这样会无形中拉大与对方的心理距离,因此较容易把“不”字说出口。即便是对方为了引出你的“是”而连连称呼你的名字,你也绝对不可提到对方的名字。

稍加观察,便会发现初次见面的企业界人士都有交换名片的习惯。而绝大多数的人都把接受的名片放在面前说话。这种做法除了是一种礼貌,还能使一方在交谈中能叫出另一方的名字,进而使沟通更为顺利。所以,如果你想要与对方说“不”,就不要交换名片,或者即使收到名片也不去当场仔细过目。常常看见一些人把收到的名片立刻放进口袋或者表现出一副不太情愿的样子,也算是一种“不”的沉默表示了。

此外,如果使用“你们”之类的非固有名称的称呼来替代名字,则对于保持和对方之间的心理距离应该更加有效。因为这种非固有名称的字眼,表示你没有把对方承认为一个人。

多余的敬语,会拉大双方的心理距离

避免与对方套近乎,而是给人一种最好对你“敬而远之”的感觉,比较容易把“不”说出来。即便是对方试图与你套近乎,你也要保持头脑清醒,以免做了感情的俘虏,给对方可乘之机。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如何才能让给人一种“敬而远之”的感觉呢?不妨过度使用一些敬语。过度、多余的敬语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传达“不”的愿望和信息。

有位常年从事房地产交易的人说,生意能否谈成,可以从客人看过房屋后打来的电话里得知一个大概。

大部分客人在看过房屋之后,会留下一句“我会用电话和你联系”,然后回去。不多久,他们就打来电话了。从电话的语气中,可以明了客人的心意。

若是有希望的回答,那语气一定是亲密的,然而一开始就想拒绝的客人,则多半会使用敬语,说得彬彬有礼。根据多年的经验,这位房地产经营老手一下子就能判断出交易的大概结果。

据说在法院的离婚判决席上出现的夫妻,很多都会连连发出敬语,好像彼此都很陌生似的。这也是想用敬语来设置彼此间的心理距离,互相在拒绝着对方的表现。

所以,当你想要对对方说“不”时,可以连连发出敬语,使对方产生“可能被拒绝”的预感,并形成对于你说“不”的心理准备。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