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大声拒绝,让你不失人缘的N种拒绝方
第35章大声拒绝,让你不失人缘的n种拒绝方法(3)
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前总统杜鲁门接见傲慢的麦克阿瑟将军。在会面中,麦克阿瑟拿出烟斗,装上烟丝,然后把烟斗叼在嘴里,取出火柴。当他准备划火柴点烟时,才停下来,对杜鲁门说:“我抽烟,你不会介意吧?”显然,在他已经做好抽烟准备的情况下,这不是在真心征求意见,如果杜鲁门说介意,那就会失风度。面对这种挑衅,杜鲁门看了一眼麦克阿瑟,说:“抽吧,将军。别人喷到我脸上的烟雾,要比任何一个美国人脸上的烟雾都多。”这时,傲慢的麦克阿瑟慢慢地把火柴放回了火柴盒,取下嘴里的烟斗放在了桌子上。
杜鲁门这句“抽吧,将军。别人喷到我脸上的烟雾,要比任何一个美国人脸上的烟雾都多”,言下之意“我是美国总统,没有任何人敢随便在我面前抽烟,也只有你傲慢的麦克阿瑟能提出这样无理的要求吧!”在总统自嘲式的说“不”之后,傲慢的麦克阿瑟将军也不得不作出让步。
故意转移话题,从侧面说出“不”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总会在一些事情上产生分歧,或遇到一些令人尴尬的问话,比如涉及国家、组织的秘密,涉及个人收入、个人生活、人际关系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继续谈论已经发生争议的话题,会发生更多的不愉快,两个人即使是缄默不语,也不能解除尴尬的局面;如果用“不能告诉你”来回答,那会使你显得粗俗无礼;如果套用外交用语“无可奉告”来作答,那又会给提问者造成心理上的失望与不快。最简单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掌握“顾左右而言他”的语言艺术,采用故意转移话题法,这样能够让两个人顿时轻松不少。
所谓“故意转移话题”,就是在对方还没有完全表达出想说的话时,就将其话断开,转向其他的话题。事实上,这对于拒绝对方而言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两个青年去拜访老师,在谈话中提到:“老师,听说您的夫人是教英语的,我们想请她指教,行吗?”
老师为难地沉默了片刻,说:“那是我以前的爱人,前不久分手了。”
“哦?对不起,老师……”
“没什么,喝点水吧。”
“老师,您的书什么时候出版?快了吧……”
这样转换话题,特别是提出对方很愿意谈的话题,就会使谈话很快恢复正常,气氛活跃起来。
在说话过程中,当对方有意无意地触到我们心中的隐痛、忌讳或者自己不愿回答的问题时,如果一时没有好办法应答,那么,就干脆使在场者的注意力从自己身上挪开。问话者见我方对其问题不予理睬,在尴尬的同时会很快意识到自己的鲁莽和无礼,从而不再追问。
某单位一张姓女子结婚,在单位散发喜糖,刚巧该单位有一位尚未谈对象的35岁的大龄女青年。大家吃着糖,突然一位中年科员笑着对那位女青年说:“喂,什么时候吃你的喜糖啊?”大家都望着那位女青年。那位女青年脸微微一红,把脸转向邻近的一位女同事,然后指着那位女同事身上的一件款式新颖的上衣问:“咦?这件上衣什么时候买的?在哪个商店买的?”两个人便兴致勃勃地谈起了那件衣服。
在大庭广众之下问大龄女子什么时候结婚的确是一件很不礼貌的事情。女青年碰到这个尖锐的问题时处境非常尴尬,回答不好可能会引起大家的闲话,再说这事也没必要让大家来参与。于是她立刻把话题转移到同事的衣服上,借以回避对方的无聊问题。问者受到毫不掩饰的冷落,自然也认识到自己的失礼,没有理由责怪女青年对自己的置之不理。
这种转移话题的方法固然可以达到摆脱窘境的目的,但是它又未免太过生硬,效果并不是非常好,有的人使用更为婉转的方式来“言其他”,会显得更漂亮、干脆。这种方法就是岔换法。岔换法是针对对方的话题而岔换新的话题,字面上看是回答了对方的问题,而实质意义却是不相干的两个问题。它给人的感觉通常是干脆利落,能显示出一种较为强硬的表达气息。话题调头言其他,经常会被用于解窘,但是我们应该尽量圆滑地去利用这一方法,使它更加不着痕迹地化解尴尬。
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方法供我们“顾左右而言他”。
1.节外生枝法
谈话总是要围绕一个中心内容来谈,如果你对此不感兴趣,或不想多谈,你可采用节外生枝的方法,转移活题。比如,谈论某个人的是非,可你不想谈,那么你可先听对方说,然后说些和被谈论人无关紧要的事,说自己的事,说说话人的事,说近来发生在身边的有趣的事。
2.巧转视线法
谈话中,眼睛看向窗外,表现出对外面的天气或景物的关注,评论天气的好坏,气候的变化;谈话中,把视线集中在对方的穿着打扮上,夸她的服饰有档次、有品位,夸她的肤色青春靓丽,向她讨教护肤的方法,讨教如何购买化妆品等。
3.先声夺人法
未等对方完全摊开话题之前,你就另立个话题,然后天南地北地说起来,不时地还向对方征求意见,让他发表高见,并向他讨教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为自己指点迷津,态度极为诚恳。不给对方喘气儿的机会,再提话题的时间。
4.锦上添花法
锦上添花法,即由对方话语中的某一点引出新的话题。
朋友甲在交谈中夸耀自己的孩子:“我女儿这次数学考试又得了满分!哎,你儿子怎么样?”乙的儿子数学较差,如果他不愿意公开,就可以说:“哦,满分?你女儿真聪明,语文一定也考得不错吧!”听到人家夸奖自己的女儿,甲喜笑颜开,又开始介绍女儿的语文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