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为何拒绝很难——说“不”与说“是” - 口才三绝:会赞美 会幽默 会拒绝 - 盛安之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26章为何拒绝很难——说“不”与说“是”

第26章为何拒绝很难——说“不”与说“是”的心理影响(2)

1902年,中国留日学生已达3000人左右,大多思想激进,倾向革命。同年,蒋百里当选为中国留日学生大会干事,并组织”浙江同乡会“,又于1903年2月创办大型综合性、知识性杂志《浙江潮》。该杂志32开本,月刊,每期约8万字,行销国内,鲁迅先生积极支持《浙江潮》,每期都寄回国内让亲友阅读,他的第一批作品《斯巴达之魂》等,即发表于《浙江潮》。身在上海狱中的章太炎先生的诗文也在该刊登载,《狱中赠邹容》一诗万人争诵。

蒋百里为《浙江潮》所写的发刊词,声情并茂,传诵一时。他又以飞生、余一等笔名,发表《国魂篇》《民族主义论》等长篇论文连载,鼓吹民主革命,提倡民族精神。他的文章立论独到,条理清晰,文辞流畅,感情奔放,与梁启超的文笔十分类似;而他倾向革命,又不同于梁启超的改良主义,颇受读者注意。

蒋百里一向视梁启超为恩师,执礼甚恭,但在革命与改良问题上,却从不含糊,敢于同恩师公开论战。1902年,梁启超在日本横滨创办《新民丛报》,宣扬”立宪“,尤重”新民“,指出:“欲维新吾国,当先维新吾民,中国所以不振,由于国民公德缺乏,智慧不开……。”接着他又写出了《新民说》《新民广义》等文章,系统地阐述发挥。改良主义论调泛滥一时,迷惑了不少人。蒋百里立即用笔名“飞生”,撰写《近时二大学说之评论》,刊于《浙江潮》,尖锐指出:“《新民说》不免有倒果为因之弊,而《立宪说》则直所谓隔靴搔痒者也。”此文连载两期。刚刊出上半篇,即引起梁启超的高度重视,马上回应,写了《答飞生》一文,刊于《新民丛报》,进行辩解。这场论战,实际上是后来章太炎与梁启超那场大论战的前奏。同好问蒋百里:“梁任公是你的恩师,你怎么同他公开论战?不怕损害师生情谊吗?”蒋百里直言相告:“吾爱吾师,但我更爱真理!”(引文自金宝山的《蒋百里:“吾爱吾师,但我更爱真理!”》)权威不等于真理。所以,我们不能盲目进行权威崇拜而失去说“不”的勇气,而应该用自己的大脑思考,以作出理智的判断和决定。

想讨好并取悦他人的心理让

“不”在心口难开

近日,王硕满脸苦恼地对朋友诉说,他感觉四处讨好他人让自己活得很累。领导交代的任务,从来不打马虎眼,就算是被要求额外加班时也满口答应,因为他总想着借此给领导留下一个好印象。对于同事恳请的事,不管是不是分内之事,也违心地应承下来,担心说“不”会伤害同事之间的情感。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这类人常常扮演奉献者的角色。他们通常认为,别人必须得到我的帮助,在与人交往时我必须作出牺牲,以使别人欢愉,同时也为自己赢得一个好人缘。他们绝对遵守法律和社会道德,就是对一般的社会习惯也不敢轻易说“不”。

类似王硕这种想讨好并取悦他人的心理让“不”在心口难开。大致说来,人们想讨好并取悦他人有双重含义:一是功利性的,即通过主动讨好别人而达到自己的某种企图或目的;二是防御性的,通过讨好别人而达成情感联盟,避免树立攻击对象,为自己取得宽松的生长环境。由此可见,讨好别人有着它积极的一面。但过分“讨好”也会给人带来无尽烦恼。

我们每个人都不是神,并不能满足他人的所有要求。换句话说,无论我们多么尽力,总会有人感到不满意。况且,即使我们能够实现对方的某种愿望,也总要为自己的幸福和快乐多想一些。难道有人找你要很多钱,为了避免说“不”带来的愧疚,为了筹钱就可以去违法犯罪吗?或有人喜欢你,想跟你在一起,你就必须说“是”吗?既然有很多事情我们做不到,无法取悦所有人,何必还要过于耿耿于怀,心存不安呢?

记住一个原则:对方有求于你,如果你能够帮到他,那是他亏欠你的;如果你因为心有余而力不足才拒绝对方,也只是互不亏欠。你没有必要刻意讨好别人,更不必因为拒绝对方而感到亏欠对方什么。相反的,必要的拒绝反而是替对方节省了时间,帮助他尽快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简而言之,对他人说“不”绝不等于亏欠!别人没有义务帮助你,同样的,你也没有义务一定要迁就对方,可帮助对方达成其所愿。

法国权威沟通培训师佛朗斯·布雷卡尔提供了一个测试人们是否迁就他人的小练习。现在,请思考下列情况,勾选出最符合你的选项。

1.最近一次违心答应别人请求时,在说“是”之前你在想什么a)“我无权拒绝。”

b)“如果拒绝了,别人就不喜欢我了。”

c)不假思索就答应了。

d)“拒绝会招致不快。”

2.最近一次违心答应别人请求时,你有何感想

a)气愤,但是说不出口。

b)控制不住的冲动涌上心头。

c)感到非常焦虑。

d)感到莫名的不适。

3.最近一次违心答应别人请求时,你的内心深处有什么想法a)“为什么非要说‘是’呢?说‘不’并不困难,也不复杂,难道不是吗?”

b)他们非要我答应下来。

c)我不愿意,但应该答应。

d)我不愿意,但没能拒绝。

4.最近一次违心答应别人请求后,你有什么想法a)“为什么我总是这样?”

b)“人是自私的动物。”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