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让你大开眼界的幽默十八法(3) - 口才三绝:会赞美 会幽默 会拒绝 - 盛安之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19章让你大开眼界的幽默十八法(3)

第19章让你大开眼界的幽默十八法(3)

设置悬念幽默法

设置悬念法是幽默的一个重要的技巧,相声演员管它叫“设包袱”。即以热切的语调、真实的细节和充满戏剧性的情节引出你的幽默力量,在关键的那句话说出之前,埋下伏笔,预作暗示,让听众“着了你的道”。然后,用关键的话一语点破,或叫解开“扣子”,抖开“包袱”,让听者有出乎意料的感觉,于是,幽默的效果就发挥出来了。

公园的椅子上坐着一位老妇人,一个小孩走过来。

“婆婆,您的牙还行吗?”

“已经不行了,都掉了。”

于是孩子拿出一包胡桃,说:“请您替我拿一拿,我去打球。”

这则幽默中的悬念被顽皮的孩子设置得甚是巧妙,令人捧腹。

运用设置悬念法时,有两个问题需要注意:一是不要故弄玄虚,让人不着边际;二是设置悬念要巧妙,顺理成章,从而达到幽默的效果。否则,“斧凿”的痕迹太重了,给人以故弄玄虚之感,不仅不显得幽默,反而使人反感。设置的悬念要紧扣主题,精心设计,恰到好处。

不要急于求成。如果你迫不及待要把妙语趣事说出来,太急于要引起听众发笑,太早地让人知道有趣的“谜底”,就会显得操之过急,太早泄露“天机”泄露了惊奇,由于铺垫不够,火候不成熟,结果也就失去了幽默感。

所以,设置悬念应娓娓而谈,不疾不躁,使听众对结果有错误的预期,有一个缓冲思考的时间,然后再一语道破。但是也不能太慢,慢到使听众忘了他所期待和预期的是什么了。再看以下这则幽默,就是以不同方式埋下伏笔,设置悬念的。

邮递员送来一份电报,小芬芬用筷子夹着,小心地走进屋里,说:“爸爸,你的电报。”爸爸见了,奇怪地问:“你为什么用筷子夹着?”

小芬芬说:“我怕触电啊!”

在这则幽默里,小芬芬用筷子夹电报就是埋下伏笔,设置悬念,最后小芬芬说:“我怕触电。”就是一语解开了“扣子”。

设歧引疑幽默法

从前有个人请客,酒席间有一客人,刚一举杯就放声大哭。主人忙问:“老兄为何临饮而哭?”客人回答说:“我于生爱的是酒,如今酒已死了,为何不悲不哭?”主人笑道:“老兄差矣,酒怎么会死呢?”客人故作沉痛的样子说:“既然没死,为啥没有一点酒气?”满座哗然。

客人发现主人不用好酒待客,不直说,而以故意放声大哭诱发主人的疑问:为何临饮而哭?客人还是不直答,而是风趣地说:酒已死了。这又引出第二句:酒怎么会死呢?这时客人才解答疑句:说酒死是因为它没酒气。这样设歧引疑,旁敲侧击,真可谓迷离藏趣,令人会心而笑。

有两则同样幽默的故事:

一个穷人,应邀到朋友家做客,可是这位朋友的招待实在太差劲了,仅仅给他喝了几滴米酒。临走时,他恳求主人在他的左右两边腮帮子各打一个耳光:“为的是让我老婆看见我两腮通红,以为我吃饱喝足了。”

还有一位吝啬鬼,更是小气得出奇。他在大杯子里仅仅倒上一丁点儿酒,刚好盖过杯底,一位客人向他要一把锯子。

“你要锯子做什么用?”

“为了把杯子的无用部分全部锯掉。”

这两个富有讽刺意味的幽默,用的正是“设歧引疑”的暗示之法。

含沙射影幽默法

罗西尼是十九世纪意大利著名的作曲家。有一次,一个作曲家带了份七拼八凑的乐曲手稿去向他请教。演奏过程中,罗西尼不住地脱帽。作曲家问:“是不是屋里太热了?”罗西尼回答说:“不,我有见到熟人脱帽的习惯,在阁下的曲子里,我碰到那么多熟人,不得不连连脱帽。”

对于这位求教的作曲家七拼八凑的乐曲手稿,罗西尼显然非常不满,但他没有点破对方“抄袭”“拼凑”,而是用富于幽默的“不住地脱帽”的动作和“碰到那么多熟人”的解释,委婉含蓄地暗示了自己尖锐的批评意见,这种批评虽不如直说那般鲜明尖锐,但它不仅生动形象,而且幽默、含蓄,更富于讽刺意味而耐人寻味。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