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让你大开眼界的幽默十八法(2) - 口才三绝:会赞美 会幽默 会拒绝 - 盛安之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18章让你大开眼界的幽默十八法(2)

第18章让你大开眼界的幽默十八法(2)

推销商为售出电脑,难免夸大其辞,对电脑的性能吹嘘一通。面对顾客的诘难,推销商想随意敷衍了事,不料却落入顾客的质问中,显得十分狼狈。他没有惊慌失措,而是巧妙地利用“母亲的丈夫”和“亲生父亲”两者间的不完全同一性,强词夺理,为顾客生造出一个“父亲”,产生意想不到的幽默效果。当然,这种强词夺理未免有些过火,他自己虽能巧妙脱困,却也可能得罪顾客,不免要功亏一篑。

推销商的强词夺理虽然运用得稍嫌失当,可他的确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摆脱困境,制造幽默的思路:运用一些不成其为理由的理由,在适当的环境中就可以脱困、幽默两者兼得。

当你一不小心掉入语言的陷阱而十分狼狈时,你可能无计可施,弄得脸红脖子粗;可能愤怒或沮丧;可能手足无措。但是这一切都于事无补,你还得另想办法。这时,客观情境的严酷十分需要你调动思维的潜力,作出超常的发挥。因为你的精神处于一种十分亢奋、活跃的状态,说出的话往往机智而又幽默,让人在笑声忘记你曾有过的狼狈。

强词夺理通常是你精神亢奋状态过程中极易闪现的念头。俗话说:“从哪儿跌倒,就从哪儿爬起来。”你在“理”上陷于被动,最好的办法当然是把“理”夺回来,不管是“强词”也好,还是“巧词”也好,只要能通过调侃自己或调侃他人而摆脱困境就行了。

强词夺理其实就是“无理而妙”。明明是无理的东西,你偏偏要把它说成有理,这自然有悖于生活常识,也不符合逻辑的推理。但是,有时候离生活的真实越远,反而还越具有幽默性。越和现实相协调,幽默却越不可能存在。幽默也就这么回事儿!

张冠李戴幽默法

对方明明说的是甲事物,我偏偏当他是说乙事物;对方明明是这种意思,我却故意误认为另一种意思,这就是张冠李戴。

生活中,我们常常免不了与别人发生一些小冲突。这些冲突,有时是对方故意挑衅,找岔子;有时是双方无意间撞到一起,产生了小摩擦;有时是自己不小心触犯了别人,人家不肯罢休……总之,不是什么大是大非的矛盾,基本上都是鸡毛蒜皮的小疙瘩。如果大动干戈,如临大敌似的去对付,未免太小题大做,徒然浪费自己的时间、精力。但是,如果置之不理,却也痛痒相伴,坐卧不宁。这时候,张冠李戴幽默术就可以大显身手。它故意将对方的意思转移到别的事物或人身上,使其产生明显的不和谐,让笑声将冲突消解于无形。

张冠李戴幽默术的运用大致有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对方有意挑衅,试图让你感到难堪。这种情况下,最有效的办法是把“冠”直接给他“戴”回去,让他“自吞苦果”。由于预期与现实的差异性和戏剧性,幽默也随之而生。

一天德国大诗人歌德在公园里散步,在一条狭窄的小路上遇到一位反对他的批评家,这位傲慢的批评家说:“你知道吗?我这个人从来不给傻瓜让路。”歌德却说:“而我恰恰相反。”说完闪身让批评家过去了。这种对抗式的幽默耐人寻味。

这里,批评家以“傻瓜”暗指萧伯纳,萧伯纳却故作不知,巧妙地借同一主题回避了一句话——“给傻瓜让路”,将“傻瓜”的“桂冠”又原封不动地奉还给批评家,令他哭笑不得。我们在佩服萧伯纳的机智之余,肯定会报以会心的微笑。

第二种情况,双方无意间发生冲突,或自己不小心触犯别人而遭到责怪。这时候进行的回击不能像第一种情况下那样锋芒毕露,咄咄逼人,而要尽量地缩小影响,转移矛盾。使用张冠李戴时也尽量避免直接“戴”回对方,而是“戴”到一个与双方都没有关系的第三者身上。因为“戴”得巧妙,幽默的意味也就自然流露出来。

公共汽车突然刹了一下车,车上的乘客全都身子猛地一晃。一个青年脚下不稳,直撞到一个姑娘身上。姑娘横眉立目:“德性?”

青年忙道:“不,是惯性。”

姑娘说“德性”,是责怪青年行为不妥,有缺德之嫌。青年却巧妙地借一个“性”,故意理解为物理上物质的某种属性,再加以否定,代以“惯性”这一物理专业名词,既避免了与姑娘的争执,又委婉地解释了这一意外的原因,说明责任并不在自己身上,从而缓解了姑娘的怒气,消弭了一场可能发生的冲突,并且让笑声在车厢内荡漾。

总而言之,张冠李戴幽默术在引人发笑的同时,既可以有效地驳回恶意的攻击,也可以缓和因误解而产生的嫌隙,至于怎样恰当地利用它的这种双刃的作用,使用者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婉言曲说幽默法

有这样一个故事:

王麻子是个极爱占小便宜的人,常常在别人家白吃白喝,吃完了上顿等下顿,住了两天住三天。一次,他在一个朋友家里吃了三天后,问主人道:“今天弄什么好吃的呀?”

主人想了想,说:“今天我们弄麻雀肉吃吧!”

“哪儿弄那么多麻雀肉呢?”

主人说:“先撒些稻谷在晒场上,趁麻雀来吃时,就用牛拉上石磨一碾,不就得了吗?”

这个爱占便宜的人连连摇手说:“这个办法不行,还不等石磨过来,麻雀早就飞跑了。”

主人一语双关地说:“麻雀是占惯了便宜的,只要有了好吃的,怎么碾(撵)也碾(撵)不走。”

幽默作为语言艺术,与修辞手段密切相连,这个话题所要谈论的婉言曲说就是其中的一例,它与修辞格中的委婉修辞方法相似,但“委婉”修辞方式不能带给人幽默。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