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让你大开眼界的幽默十八法(1) - 口才三绝:会赞美 会幽默 会拒绝 - 盛安之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17章让你大开眼界的幽默十八法(1)

第17章让你大开眼界的幽默十八法(1)

滑稽比喻幽默法

比喻要有可比性,这是修辞的规律。可是,把本体与喻体之间没有一致的地方直接扯在一起,这是产生幽默感的规律。除了用不相称的分类和排列引起怪异感以外,还可以用不伦不类的比喻来造成滑稽的效果。

清朝的《新刊笑林广记》中有一个关于学台的故事:

秀才的家丁把娃娃撒尿,良久不撒,于是吓他说:

“学台(考官)来了。”

娃娃立即撒尿,秀才问其原因,家丁回答说:

“我见你们秀才,听学台下马,吓得屁滚尿流,才想出这个主意。”

把撒尿和秀才考试相比已经荒唐,小孩一听学台之名立即撒尿,则更是荒唐之至。

汉语有一种特殊的修辞方法,就是歇后语。歇后语本来属于比喻的暗喻之列,但是它有一个特点,那是本体与喻体之间是不伦不类的,因而大都十分滑稽,如形容人做事有条不紊或唱曲子有水平,从容不迫,口语叫做有板有眼。这是一个带着褒义的词语,可是有一个歇后语是:光屁股坐板凳——有板,有眼。这与做事或唱戏有水平不但风马牛不相及,而且在联想意味的雅俗上也不能相容的典型。

绝大多数歇后语都以本体与喻体之间的无类比喻为特点。

因而文学家茅盾认为歇后语是一种“文字游戏”。歇后语不是一种正经的修辞方法,而是一种戏谑性的修辞方法,由于它往往远及无类,而强加比喻,常常奇趣横生。如:

(形容人做了不必要的无用功)脱了裤子放屁——多此-举。

(形容人说话不实)阎王出了告示——鬼话连篇。

(说人的水平不怎么样)床底下放风筝——不高而不妙。

(说人意图不善)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多数歇后语以荒诞、滑稽取胜。但是也有一些滑稽意味并不太浓的要细心鉴别,否则可能产生不雅的效果。不仅不雅的歇后语要鉴别,而且任何一种不伦不类的比喻都要留心使用。

比喻的巧妙运用能使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幽默。

震撼世界的相对论,是科学发展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创立相对论的爱因斯坦晚年时,一群青年学生请他解释什么是相对论,他生动而幽默地打了一个比方:

“当你和一个美丽的姑娘坐上两小时,你会感到好像坐了一分钟;但要是在炽热的火炉边,哪怕只坐上一分钟,你却感到好像是坐了两小时。这就是相对论。”

荒谬话语幽默法

这种幽默的生命,不但在于人物在一点上着迷,而且在于不管怎样走向极端,着迷点不但不会消失,反而会增强。并不是一切真痴真呆都能构成幽默,也不是一切真痴真呆的幽默有同样的水平。要使真痴真呆显出奇趣,起码得设法使其傻言蠢行,导致显而易见的荒谬。荒谬有结果自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导致荒谬的过程,要让读者看到荒谬的前因和后果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如何被一步又一步,一个环节又一个环节歪曲的。

要找到一个荒谬的前提已经很难,难就难在它虽然是荒谬的,但是对故事中的人物来讲却是很真诚的。如果他不能真诚地信守虚假的前提,就不是真痴真呆了。

清朝程世爵编的《笑林广记》中有一个《瞎子吃鱼》的故事:

说是一群瞎子搭伙吃鱼,鱼少人多,只好用大锅熬汤。鱼都蹦到锅外面去了,瞎子也不知道。他们都没吃过鱼,不知鱼的滋味;大家围在锅前,喝着清水汤,齐声称赞:

“好鲜汤!好鲜汤!”

鱼在地下蹦到一个瞎子的脚上,这个瞎子才大叫起来:“鱼不在锅里!”众瞎子感叹起来:“阿弥陀佛,亏得鱼在锅外,若是真在锅里,我们都要鲜死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