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 群山之间 - 玉娇容 - 纯爱同人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纯爱同人 > 群山之间 >

第二章

来镇里接吴邪上林场的,一共有三个人。但除了吴邪早已在他三叔的信里认识的那位“熟人”潘子之外,另一位早几年下放到这里的上海知青向爱民,和赶车的林场工人则是为了采买秋季物资,并非专程接他上山。

吴邪虽已有了十七八岁的年纪,但从前到底是生活在父母身边,日常接触的也都是老师同学,这头一回出远门,先是坐了几天几夜的绿皮火车,好容易到了长春,又是几经辗转才与林场的人接上头,此刻略微感觉有了靠山,不是自己孤身一人。

他在这里一路上时而忧虑惊怖,时而满心好奇。一会儿认为自己已是大人,可以处理得来一切事务,一会儿又小心翼翼,仿佛眼见耳闻的都是些新鲜事。心里想着等到了林场安顿下来给家里人写平安信时,又有得说了。

吴邪还在这一路上无数次忆起,他曾在小时候随吴二白去过一趟苏州。他当时跟在二叔背后,不是牵着他二叔的手,就是拉着他二叔的衣袖。

三人与吴邪互相介绍了一番,又帮他把行李收拾上了马车,便一道向山上去了。

那潘子是个身量不很高,但却健壮有力的中年人。他神情严肃,好像不太爱说话,露出袖子外的一双大手粗糙有力,手臂上还有几根隆起的青筋,一看就是做惯了力气活的人。

但他对吴邪的态度却不仅不算热络,而且好像还有些冷漠。可他毕竟是吴三省写了两封信说过的熟人,对于吴邪来说,似乎比起旁人还是有几分亲厚的。

一开始,吴邪与他和那位朝鲜族的赶车工人一起挤在马车前头。即使吴邪整个人几乎是坐在车斗里堆起的物资上,既不舒服,又不太安全,一路随着物资颠簸,他都还是带着笑脸叫他潘叔,要与那潘子搭话。

可潘子竟也不怎么理他。吴邪问他是哪里人,林场有多远、他要做什么活、每天几点就得起床等等。潘子虽然一一作答,但那些回答也都十分简练,并且也没有问吴邪任何问题。要是吴邪不开口,他也就不说话,

这跟吴三省在信中提到的,一切都已经安排好,会为他打点照顾的潘子没有半点相似。可此时还有两个外人在,吴邪也不好开口直问他到底认不认识吴三省,便只能在心里暗骂他那个三叔,即便再接受十年贫下中农再教育,也照样是他印象里不靠谱的样子。

山里的路不太好走,前两天又下过一阵秋雨,土路上还有些泥泞。马车上不但驮着物资,还载着四个人,车轮一旦陷进泥里,即便是车夫把那两匹大马抽死也是拔不出来的。这种时候,就需要有人去推车。又因为这马车很重,往往一个人还推不动。

吴邪虽然在家里干活不多,但此刻倒是很有眼力。马车第一遍陷进泥地里时,他就主动跳下车去,跑到后面帮忙推车。一两次之后,为了方便再推车,且车后长出的那一截木板上位置更大,能坐得更舒服,吴邪也就不再回到前面了。

况且那个名叫向爱民的上海知青,也比潘子好说上话得多。不等吴邪开口,他就主动询问起吴邪是从哪里来的,现在有多大年纪了。当他得知吴邪已经高中毕业之后,还连连称赞说是他们十崖子林场也算是迎来了一个高材生。

“我高一没念完就上这林场来了。”他在马车的颠簸中扶了扶眼镜:“有些人跟我一样地来,但是命好,去年就回城去了。”

吴邪不知道这话该怎么接,只好低着头看马车底下的路一段段地向后退。向爱民便自己哈哈笑两声,又跟吴邪说了几句林场的事。他还提到了潘子:“我看你刚才想跟他搭话。你个小阿弟眼神倒是好得很,他在我们林场的汉人工人里头是说得上话的。”

“就是他这个人不爱理人,虽然我们还有一个更闷的,但潘哥也不好相处的。你要聊天,就跟我们几个老知青聊么。”

向爱民不知吴邪和潘子之间的关系,说出来的话有些拉帮结派的意思。吴邪听了也就笑脸应着心里却有些犯嘀咕。后来,向爱民又提起这里有很多朝鲜族人,因此不是每个人都说汉话的。他现在朝鲜话也说得不好,但多少可以教吴邪两句实用的。

吴邪从小到大都生活在汉语为主体的区域,天经地义地认为整个新中国都应当是能说汉语的,突然发现原来事实并非如此,倒觉得有些新鲜起来。去往林场的后半程里,他便学了几句朝鲜话。教的那个自己就是二不挂五的水平,学的这个更是生来头一遭。吴邪自知说得不好,但兴致却很高。

到了林场已过了饭点。只是海拔越高的地区,天黑得越晚。因此天边还挂着几片被夕阳照得通红的云霞。

下了车,向爱民主动帮吴邪卸下行李,还跟潘子说:“潘哥,我带着他跟我们一道点物资去吧。他不是也认字的么,两个人点总要快一些。”

哪知道潘子早就有了打算,只跟他说不行,吴邪原定的日子就是今天到。路上已经耽搁久了,现在必须要先去报到去。然后潘子便提起吴邪的一件行李,就叫吴邪跟着他走,看也没看向爱民一眼。

吴邪追着潘子去了,一路跟着他找到书记报了到,听过训话之后又去拿钥匙、领脸盆被子等。因为他到的晚了,做管理的人已经开始休息,这时候再去打扰,少不得说了一路的好话。一番琐事做完,等到终于能在宿舍里吃上饭时,吴邪早已经饥肠辘辘。半冷不热的高粱米饭、几筷子咸菜和一缸热水也能吃出滋味来。

他住的屋子,说是宿舍,其实也就是一间平房。与普通林场工人住的没有区别。只是这里总是归知青住,便叫做宿舍而已。而现在,老几年的知青回城的回城,成家的成家,也就只有他一个人住在这里而已。

吃过了饭,潘子突然用湖南话问他现在能不能听懂他在说什么。吴邪就也用湖南话回道:“潘叔,我在家里就是说湖南话的。”

潘子点了点头,这才向他询问起他的情况。待到吴邪告诉他,他三叔已经在湖南乡间结了婚,潘子才长叹一声道:“小邪,你三叔对我有恩的。若不是他当年救我,我可能早就死了。你到这里来,我照顾你也是应该的。”

吴邪对于他三叔竟还能救过人非常吃惊,下意识地就问那是怎么回事。

“这就是我要说你的第一件事。”潘子道:“不该问不该说的,就别问别说。这儿不比你屋里头,这几年说错几句话,就死了人的事情,我见得太多了。”

他像是想起了谁,又说道:“不要以为主动跟你交朋友的就是好人。那个向爱民是结了婚的,他家里成分也不好,回城也轮不到他。现在来跟你交朋友,有谁知道安他的是什么心?你跟这里的朝鲜族人相处也要当心,他们不会说,但是跟汉人生活久了,很多也能听懂意思。你知道检举揭发是什么噻?出门在外,说话一定要小心咯。”

这一番话把吴邪说得脸热起来。想不到他三叔靠谱了一回不说,这潘子对他的种种劝告竟然像是家里长辈。只是他感到自己还像是没有长大,临出发前家人已经对他有过许多叮嘱,现在刚跟潘子见上面,竟又被教育一番。就连潘子也为他挂心,他就有些愧疚起来。

“谢…谢谢潘叔。”吴邪小声道:“让你费心了。”

潘子叹口气,直道他们就不必见外了,只拿他当作亲叔叔就行。他自知刚才的话说得重了,就又多安慰了吴邪两句,让他记得:“给家里写封平安信,晚上早点休息。明天一早就得起。”说完,便离开了吴邪的宿舍。

吴邪接连几天车舟劳顿,也是疲乏不堪。潘子一走,他赶紧收拾了床铺,就着冷水将就洗漱一番,连行李都没拆就睡下了。

第二天一早,吴邪就迎来了他到林场以后的第一个任务。林场的主要工作有伐木运输、巡山护林等,都是无法早上教了一遍下午就能上手的。况且秋天是林场最忙的时候,暂时也抽不出人来从头指导一个愣头青。

他便被指派去做发放秋季物资并登记的工作,顺便还能和林场里的人都打上照面。

吴邪从来没有在工作环境中跟人打过交道,一时间也不知脚该怎么动、手该怎么放才是对的。只记得家里教过伸手不打笑脸人的道理,对每一个来领物资的人都是笑着的,但心里却是战战兢兢。

况且这些林场的工人总是面无表情地来去。很快地拿了物资,给吴邪过目。只等吴邪在自己的本子上核对之后点过头,他们就在桌上摊着的名录里找到自己的名字按上手印了事。

也有会跟他搭话,甚至说笑几句的。但大多数人的冷漠,还是让他感到无所适从。

下午的时候,物资已经分发出去一多半。此时还有几人没来领取,但吴邪有了这一天的工作经验,自信能够应付得来,因此也不再慌张。

吴邪等了一会儿,感到或许不会很快就有人来。他便趁此机会进到库房,把自己本子上的物资明细、桌上的名录和剩余的物资核对一遍,到底是没有出错,他这才松了一口气。

他从库房里出来,忽然看到已经有个人在等着了。

那是一个约莫二十四五岁的青年,笔挺地站着。五官是一副端正的汉人模样,一双眼睛淡淡地看着桌面,也不开口催他,反倒让吴邪不知道他在这里等了多久,进而不好意思起来。

吴邪转身走进库房给他拿出一份物资,还解释道自己刚刚是在清点,没有注意到有人来了。但那青年既不说话,也不点头,没有任何反应,只是收检了自己的物资,又伸出拇指去蘸桌上的红色印泥。

吴邪感到有些尴尬。但忽然又想到,或许这青年只是长了一张汉人的脸,实际上却只会说朝鲜话也不一定。因此吴邪便硬着头皮用他刚学来的朝鲜话跟他说了一句再见。

那青年按完了指印,听到这话擡起头看了吴邪一眼。吴邪注意到他的两只眼珠乌如墨玉,不像一般人的深棕色。

“不对。”青年开口道,接着便用更加标准的朝鲜话重复了一遍。吴邪愣了愣,又跟着他学了一声,他这才点点头带着东西离去。就好像他这一番出现,专门为了纠正吴邪的发音一般,一派事了拂衣去的样子。

吴邪为这莫名其妙的举动有些生气。心想,原来这人根本就会说汉语,真不知道一开始在装神弄鬼个什么劲。

他低头去找那张名录,果然就在一个新按上去的、未干的红色指印下,找到了“张起灵”三个字。

———

快了单机。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