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八、激战前夕(1) - 锄奸杀寇 - 生活在记忆中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锄奸杀寇 >

二二八、激战前夕(1)

深夜的珞珈山草坪上遥望着东方,在胸前划了个十字,然后默默祈祷着:“万能的主呀,一群年轻的孩子,为了万千生灵不再惨遭涂炭,他们尊你的名为圣,按照你的旨意,把和平的福祉传播到罪恶之国,以唤回岛国鬼魅迷失的灵魂,让恶魔导演的战争结束,救万民于水火之中,原你保佑他们,直到永远,阿门!”因为东征计划是她的主意,所以,当勇士们踏上征途的时候,她便默默地为他们祈祷,祈祷年轻的勇士们能够凭借着大智大勇的大无畏精神和勇气,唤起觉醒,唤醒一小撮军国主义分子和军阀的良知。

所以,当东征计划即将付诸实施的一刻,有许多高级将领提出让飞机挂满杀伤性炸弹,狠狠教训一下但坚持认为,投和平宣言更好,攻心为上,同时还可以扩大中国在世界外交舞厅上的政治影响力。

徐焕升投弹的命令下达后,弹舱盖突然打开,雪花般漫天飞舞的纸片,扬扬洒洒地飘落在日本的土地上。

散发的传单中

早从昭和六年,就对人民这样宣传:“满洲是的生命线,只要满洲到手,就国富民强。”可是,占领满洲,今已七年,在这七年之间,除了军部的巨头做了大官,成了暴发户外,人民得到些什么呢?只有沉重的捐税、昂贵的物价,贫困与饥饿,疾病和死亡罢了……

诸君,等着等着,解放是不会自己来的,现在正是人民争回自由的时候了。你们掌握着生产,掌握着日本军阀之心脏的工人兄弟!觉醒诸君尽伟大的力量吧!诸君掌握着东洋的命运,打倒日本军阀!为解除两国人民的痛苦,以同盟罢工来战斗吧……

我们的目的,不是要伤害贵国人民的生命财产。我们的使命,是向日本国民说明贵国的军阀,在中国领土上做着怎样的罪恶……

飞机飞过熊本、福岗、佐世保、长崎、左贺、久留米市,飞遍了九州半岛,撒下了上百万纸传单之后,随着徐焕升的一声令下,两架战鹰朝着祖国的怀抱飞去。

两架飞机返回武汉后,闻讯而来的民众人山人海、万人空巷,他们自发在机场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中共代表和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的代表,也向勇士们献上锦旗:“气吞三岛,威震九州。”

蒋夫人更是亲临机场,一一与东征勇士们握手,并且赠送每人一件皮夹克。

英国《新闻纪事报》当天发表了题为“胜利炸弹”的评论:“中国飞机日前飞往日本散发传单,唤醒日本人民,推翻军阀,此事意义极为重大,且亦饶有趣味。”

美国《华盛顿邮报》及《新闻》登载中国空军赴日散发传单,与日机轰炸中国武汉等不设防城市相比较的插图,同时发表评论:“中国空军报复日机之轰炸,为散发传单,与日本人之文明相较,实令日本军国政府置身无地。”

这一大批“纸弹”,从精神上沉重地打击了日本军国主义,日本朝野上下,一个个拿着传单震惊无比,收到了比扔下几十颗炸弹更大的奇效。天皇见到了传单,大发其火,责令参谋总部迅速拿出报复方案。

日本天皇原以为中国国民政府自顾不暇,在军阀将领们的蛊惑下,还以为过不了几个月就可以彻底征服中国,却没想到在这个时候,中国空军的飞机居然飞临日本本土的上空,想想这样传单如果是炸弹的后果,天皇的脊梁骨冷汗直冒,他立即责令参谋总部迅速拿出报复方案。

于是,便有了连续三份电报传到冈村宁次的手里,命令他立即开启对武汉的攻略战。

如此同时,日寇第二军由大别山北麓地区,击破所在的中国军队,首先进入光山、商城一线,紧接着日寇第二军第十、第三师团于由六安开始,向固始、潢川、罗山、信阳方向攻击前进;团由霍山北侧向商城、沙窝、麻城、黄安、花园方向攻击前进;第山开始向叶家集、新店、宋埠、孝感方向攻击前进。

为了不让第二军抢了自己的风头,冈村宁次决定在近几日内,选择一个适当的时机,突然向九江发动袭击。在他的授意下,波田支队已经在鄱阳湖东岸的湖口秘密集结,海军第三舰队和航空兵团也已经进入战时状态,随时等待着冈村宁次下达总攻的命令。

在漫漫历史的长河中,往往有着不可思议的巧合,而人类又无法回避命运之神的安排,

十二年前,正是素有“铁军”之称的在军长张发奎的率领下,雄风猎猎,斩关夺隘,一路杀到了九江,当时,作为军事顾问,冈村宁次正在孙传芳的九江前线司令部效力,

就在一个月黑风高之夜,攻,孙传芳兵败如山倒,冈村宁次险些被俘,慌乱中,他换上老百姓的衣服,才得以从鄱阳湖逃上了鬼子停泊在长江的军舰上,现在他手里拿着的地图,正是当年逃命时从孙传芳司令部中盗取的。谁知十二年过去,命运之神又让两位老对手阴差阳错地相逢在九江。

“张发奎,”面对鄱阳湖对岸的九江,冈村宁次咬牙切齿地嘟囔了一句:“看看这次究竟是谁把谁赶下了鄱阳湖!”

而在九江城中螺蛳山指挥部里,看到连日来江湖水面上日军扫雷艇进进出出,九江的频繁出没,还有日本空军对守军阵地反反复复的侦察,张发奎越来越感到大战在即的那种令人透不过气来的压力。当然,他内心所感到的巨大压力,还不仅仅限于鄱阳湖和长江对岸的鬼子,还有外界舆论的众口一辞,说什么九江外围地形对守军极有利,守住九江应无太大问题。不但国民政府最高统帅部这么认为,连日寇的随军记者也跟着起哄,守阵地,面对百万日军,固守一年不是问题。

外界越是把九江防线夸得神乎其神,张发奎心里越是没有底气,虽说九江外围有长江、鄱阳湖地障对守军有利,但这只是对冷兵器时代的步兵作战而言,面对既无海军又无空军支援的情况下,江湖不仅限制了国军的运动,而且还给鬼子提供了随意登陆的漫长滩头,除了以兵力分散为代价处处设防,张发奎根本无法在短时间内集中优势兵力阻止日寇的登陆。根据九江的地形,张发奎对登陆作战的战例进行了研究,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自不必说,即使是在世界战争史上,除英法联军在达达尼尔海峡加利波利登陆失败外,计划登陆作战一方几乎还未有过不成功之举,因此,外界舆论的乐观估计更使他坐卧不安。

其实,在此之前,张发奎曾向军事委员会上报过一个方案,由于九江临江靠湖,利于日海军舰队和空军飞机发挥其海空优势。为避免前期为敌突破登陆成功,影响以后作战,

烦躁至极的张发奎拿起了电话,问高志彬:“刘凯峰还在特务连吗?”

因为一下子失去了南造云子的音讯,刘凯峰担心张发奎的安危,白天在城中到处搜捕,晚上则跑到特务连来指导警戒,这几天天天如此,所以张发奎才有此一问。

“是的,营座正在我这里。”高志彬还是习惯称呼刘凯峰在第八集团军时的职务。

“那就让他到我这里来一下。”

“是。”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没一会,刘凯峰一溜小跑地来到了指挥部,张发奎一边看着地图,一边朝他招了招手:“市民疏散工作进展的怎么样了?”

刘凯峰有些无奈地说道:“地方官员和有钱人倒是纷纷撤离了,只是大部分市民出于对总司令您的爱戴和信任,都不愿离开,说有您和铁军的保护,九江绝对安枕无忧。”

张发奎用目光示意刘凯峰看地图,然后问道:“那你对九江防守的前景是如何看待的?记住,要实话实说,别学着别人乱拍马屁!”

“是。”刘凯峰走到他身边,指着地图说道:“九江地处长江以南、鄱阳湖以西,以古代战法的眼光来看,这江湖地障确实是易守难攻,但在拥有陆、海、空等现代化优势装备的日寇面前,这纵横交错的水路枢纽,恰好能够为他们调兵遣将和后方交通补给提供便利。进攻时,他们可选择多点登陆,空中的绝对优势,又为他们登陆提供了安全保障。而无海、空军支援的我们,前面是江湖地障,纵深又不过十里地,大部分阵地都在敌人炮火的射程之内,既无机动性可言,又无回旋余地。卑职以为,与其拒敌于九江城外,不如诱敌深入,然后再关门打狗。”

张发奎摇了摇头:“连你都看出了死守江湖沿岸的弊端,可我们的却要坚持拒敌于登陆滩头之上,在政治上,他确实堪称领袖,但在军事上,他也就仅仅只是一个士官的表现了!”

听到张发奎如此评价,站在一旁的刘凯峰作声不得。

张发奎看了看表,然后对刘凯峰说道:“时间还早,走,你陪我出去一趟。”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