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广阔天地 - 行长驾到 - 林外秀木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行长驾到 >

第141章广阔天地

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比翼齐飞,陆祎好整以暇,把目光盯在了国际业务上,这是个新业务,同业厮杀很是激烈。百府是我国最大的绿豆出口基地,出口量占全国的40%,国际结算量较大。要抢占市场,首先得强身健体,为提高国际业务服务水准,陆祎带领业务人员到省行学习、请六合市外管局到支行指导、规范操作,业务水平极速提升。

经过不懈努力,支行的国际业务结算量抢占了当地市场份额的92%。流失的8%,还是被六合市行公司部给撬走了。市行出台的刺激政策是,按国际业务结算量提绩效工资,市行具体做国际业务的是公司部的司莱子,他借统计客户名单的便利,偷偷和百府市的结售汇大户联系,窃走了8%的结算量。百府市支行怎么肯吃这个亏,一纸报告上传市行,“明确责任,哪些户归支行,哪些户随便抢,以免跑单、漏单,责任无法落实。”市行主管行长是省行下派的郑军,狠狠把司莱子一顿训斥,“跟县支行争利益,还要不要脸了?”

92%的市场份额,让陆祎在百府市金融行业有了一席之地。

大谷银行的主业还是服务“三农”。目前,各家大型商业银行都收缩了在乡镇机构,固守县城,放弃了乡镇。大谷银行在乡镇也只剩下了一个分理处。支持县域“三农”重任主要由农村信用社承担,基本上抢占了农村融资的主市场。但信用社网点大多数设在乡镇,资金来源有限,吸收存款难度较大,资金和财务包袱较重,服务功能不足,产品定价过高,有的个人贷款利率高达13%,远远高于大谷银行百府支行执行的贷款利率,支行仍有产品价格优势。农村市场的资金需求量是巨大的,风险相对分散,农民在骨子里还是具有“借债还钱”的朴素认识,通过金融部门依法收贷,及媒体对诚信重要性的广泛宣传,农民的信用观念有了大幅度提高,另外,相对于企业法人而言,农户与银行相比仍处于弱势地位,贷款出现不良时便于依法处置其财产。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出台了多项惠农政策,激发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农民增加了投入,资金需求旺盛。省行布置,可以考虑增加对农户生产经营性贷款的投入。

百府是商品粮基地县、粮棉大县。全市现有耕地183.9万亩,农村人均占有耕地7亩。土质比较肥沃,土壤类型多样,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盛产玉米、水稻、谷子、小麦。经济作物主要有绿豆、红小豆、红干椒、西瓜、粉条、蓖麻、芝麻、葵花、山杏仁等。其中鹦哥绿豆是三才省名牌产品,丰盛牌红干椒曾获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会金奖。产品销往国内23个省、市、自治区,远销六个国家和地区。年交易量达20万吨,年贸易额6亿元,拉动了附近周边地区600万亩杂粮杂豆种植面积。

畜牧业在百府农村经济中占有较大的比重,现有草原面积232万亩,草质优良,年产鲜草20万吨,载畜量可达110万只羊单位,年产秸杆150万吨,为大力发展畜牧业奠定了良好基础。百府是国家级优质细毛羊基地县,养羊数量连续多年居全省之首,优质细羊毛在2001年三才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会上被评为名牌产品。百府市依托老牛乳业集团公司实施了奶牛“富市裕民”增收计划,奶牛已发展到5.02万头,成为三才省最大的鲜奶奶源基地。

百府市现有林地129.45万亩,全市活立木总蓄积量260.4万立方米,主要有杨、松、榆、柳等树种,森林覆被率11.94%。百府市在北部半山区启动建设了百万亩山杏基地,目前已栽植山杏85万亩,盛果期年可产干果3500万斤,成为全国最大的山杏生产基地,山杏加工潜力巨大。

百府市拥有全国最大的杂粮杂豆市场和大区域内最大的红干椒市场,杂粮杂豆年交易量在50万吨以上。拥有集仓储、配载、电子商务于一体的物流配送中心和兴旺农贸市场、黑牡丹西瓜市场、三棵树粉条市场、轻工市场等49个专业市场。以农产品购销为主的贸易户1500余户,自营出口权企业达40户,2002年完成自营进出口额2550万美元,同比增长27.5%,被评为三才省重点农产品出口基地县。目前有5000多经纪人活跃在全国各地。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队伍建设迫在眉睫!

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生产力最活跃的因素是人。作为直接面向“三农”的客户经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面向“三农”机制的传导和基层大谷银行市场定位的实践。建设一支好的客户经理队伍,是基层行服务县域经济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从支行实际看,客户经理现状与服务“三农”需求的种种不适应,大大地削弱了“三农”客户经理的职能作用。客户经理业务素质的参差不齐与“三农”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之间不适应。面向“三农”,必须支农、懂农。百府市共辖30个乡镇,随着网点撤并、整合,支行只在三棵树镇有一个分理处、一个储蓄所,大谷银行从农村市场的退出,使得客户经理与“三农”渐行渐远,普遍存在着对“三农”不了解,对农业贷款风险控制不了解等问题。

客户经理职业精神的缺失与面向“三农”社会责任之间不适应。要担当起服务“三农”的社会责任,就必须建设一支乐于奉献,吃苦耐劳,愿意为穷人服务的相对稳定的客户经理队伍。但从支行实际看,所有客户经理在网点撤并后,家庭均搬迁到县城。能够长期在农村生活工作的客户经理已经没有,农村客户经理队伍的不稳定性,弱化了服务“三农”的社会责任。

打造服务“三农”的专业化人才队伍迫在眉睫。在“三农”人才队伍建设上,重点是要解决能力风险、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问题。一方面,加强员工培训,注重强化对“三农”服务新理念、新产品、新技术、新方式、新制度的培训,分类别、分层次地培养一批适应“三农”业务发展和风险控制需要的员工队伍,提高其促进“三农”业务发展,有效控制风险的能力,将培训与岗位资格认定和授权挂钩。另一方面,不断加强“三农”业务人员的职业操守教育,尤其是廉洁从业和尽职教育,强化依法经营与合规操作理念的灌输,消除产生道德风险和操作风险的思想隐患。同时,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对县域支行管理层,建立预期收入账户、风险抵押金等长期激励制度;对客户经理、产品经理、审查审批人等,通过“三包一挂”等方式,充分调动其促进“三农”业务健康发展的积极性。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