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饕餮现状
几十年的恶疾,几十年来积累的陈规,破除谈何容易?但也非绝对不可能。裨将有一个药方,只有八个字:“撤并省市两级分行”,市分行完全撤消,全国大谷银行按东南西北中设五个大分行,县级支行经营与管理高度统一,废除全部的科室设置,由支行行长兼职分理处主任,分理处设常务副主任主持工作,变以科室来行使职能为以人来行使职能。富余人员可以多渠道消化,既可充实基层一线,也可以增设新的经营机构,这和总行撤并低效网点的要求并不矛盾。说回来,即使这些人什么也不做,也可以为单位节省大批的费用。原来两级分行负担的管理职能由新的五大分行承担,不过提醒一句:千万别设太多的科室,三五个就行,也是以人来替代科室行使职能。
中国人喜欢下棋,因为其中有人生的大智慧,每一颗棋子都有自己的位置、空间和自己独特的功能,下活才是赢棋的关键,如果满盘都是棋子,子没过河就先来窝里斗,如何攻城掠地?这棋自然就没法下了。下棋也要有魄力,如果固步自封、卒不过河、车不出户也只能是盘死棋。裨将希望能为上级行领导一些改革的参考,或许还可以看到大谷银行的一线曙光。
难受的不仅仅是大谷银行,春天银行、夏天银行、秋天银行、冬天银行四家银行也不好受。
近年来银行改革潮起潮涌,改革是银行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各家银行各级行长说的频率最高的词。但“改革”大旗掩盖下的腐败和变味的东西却值得引起社会的关注。
越腐败的地方越探讨要不要纪律监督的问题。
当夏天银行、冬天银行股改上市一浪高过一浪,春天银行股改也毫不示弱,大有迎头赶上之势,一些金融专家们正在探讨股改后纪律监督何处去、要不要的问题,似乎“一股”银行的企业监督机制便可天然生成,国外的“猫”定能抓住老鼠,而全然忘却了四大银行国家一股独大的特殊性,更忘却了现在的“金融砖家”们——那些各家银行的大小行长们,他们是不必为银行的经营好坏和质量高低及资金损失承担多大责任的,只要任期内几年该拿的拿上,该装的装上便可赚的盆满钵溢,出了问题,大不了换个地方交流或退休,损失的是国家,与他何干?
而目前四大银行的实际是:各级行长一人独大,人权、财权握于一手,甚至有些银行贷款都由行长钦定,行长说行谁人敢说不行?近年银行改革最大的成就就是把银行变成了家,一肩挑,行长成了真正的家长。
审贷会、财委会、研究人事会等只不过是掩人耳目的幌子,是应付上级检查的程序。本来对银行行长的监督已经缺失,而那些所谓的专家们却还在探讨要不要的问题,真不知那些背钱跑的、乱放款的小行长们,还有那些因受贿、吃回扣而撤职大小行长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制度的缺陷,抑或是用行动嘲讽那些还在研究探讨“要不要”的所谓砖家们!
改革掩盖下的机制腐败。目前,各家银行都在改革的旗号下制定了许许多多分配机制,并且总行、省行、市行、县区行各有各的,美其名曰“绩效考核”、“分配挂钩”。
其实质就是将大家的工资集中起来,重新分配,每月只发三、四百元的生活费,然后从上向下分配任务,而分配的任务基层总有完不成的项目,这样最基层的工资理所当然拿不全;即使其他项目超额完成任务,但奖的没有扣的多;或者你全面完成了任务,甚至效益比上年有较大增长,但因上级主管行未全面完成任务,照样拿不全工资,这就出现了基层行利润增加了而工资反而却降低了的特色笑话。
也就是说:不管怎样干,基层一线那些创造价值、创造利润的员工都不能将核定的属于他的那些工资拿走。那么造成上述奇怪现象的原因何在?其实质就是层层“圈钱”!也就是上级管理行层层“圈”下面基层行员工的辛苦钱据为己有。
那么上级行为何要这样做呢?私利使之然!企业名义掩盖下的腐败机制使之可以然!试想如果每一位员工都将自己的薪水拿了,上级行、管理层他们还能多拿吗?而一线基层员工每天必须提前到网点,每晚推后下班,还要牺牲双休日加班,外加各种存款、基金、保险、各类卡的营销任务后方可得到。
银行的工资总额是相对固定且逐年增长的,那么上级行只有层层将基层行员工的工资扣下来集中起来,以绩效考核的办法重新分配,那些行长们、经理们及上级管理行员工们的高薪才有着落,才拿了高薪还让你有关部门查不出来。
有苦有乐!这几年的银行改革特别是春天银行的改革带给员工的除了下岗、分流、买断、内退、减薪和越来越重的任务及沉重的心理压力外,便是任务越重、责任越大而薪水却越减越低的心理失衡!
制度执行中产生的腐败,罚下不罚上。近年来,银行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不可谓不多,各种处罚条例多如牛毛。但这些制度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头轻脚重,只罚基层不罚上层;只罚县区以下的不罚市地以上的;只罚员工不罚上级领导。
如某一地区发生大案,株连受处罚者,最倒霉的是同一网点或部门一起上班的,一律开除;其次是网点或部门负责人一律解除合同;再是基层行主管行长或行长免职或行政处分;最大的领导最多涉及二级分行的正副行长每人一个行政警告或记过。
为何银行的制度却总是等级森严刀刃向下?银行制度腐败的另一表现就是抓小放大。人民银行、银监局在银行大案不断,为银行业制定多少多少条“严禁”时总是忘掉一个最大的“严禁”,就是对银行有权人的行为限制和约束!而这正是中国银行业资产质量低下的最根本的根源!几大商业银行,大大小小的规章制度能装几箩筐,但大多是规范一线操作员工的,而对行长们的权力的规范和限制即使不疼不痒也难得找见几条。
基层员工的操作行为确实应当规范,但中国银行业的最大毒瘤不是基层职工贪污了几万或挪用了几十万的问题,而是产生几百个亿上千个亿的不良资产的问题,并且新的不良资产仍以较高的速度在继续产生。
银行制度对一线员工二万元的操作都需控制、授权、监督,但对几千万几个亿甚至十几个亿的放贷的监督却是那样的苍白和空白,任由行长主持下的几个审贷委员就搞定了。这是对现行制度的多大的讽刺和嘲笑!
难怪有人说:当前的银行制度是典型的抓芝麻丢西瓜。出台的一系列措施和办法治标不治本,那些针对基层一线员工的制度就像是一个得了癌症的病人贴了张鸡眼膏,看似治病,其实质是并非真想治病,因为果真开出一剂治病的处方,哪岂不断了那些“金融砖家”们的财路?而这又岂是他们愿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