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风(2) - 诗经全鉴 - 张凌翔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诗经全鉴 >

第3章风(2)

第3章风(2)

柴草高高而杂乱,用刀割取那荆条。姑娘赶快嫁给我,我来喂饱她的马。汉江之水广又宽,不可能游到对面。江水悠悠长又长,乘筏渡过也不行。

柴草高高而杂乱,用刀割取那蒌蒿。姑娘赶快嫁给我,我来喂饱你的马。

汉江之水广又宽,不可能游到对面。江水悠悠长又长,乘筏渡过也不行。

【鉴赏】

这是一首山野樵夫唱的情歌。樵夫在山上砍柴的时候,看到高大的乔木和浩瀚的江水,想起了自己一直爱慕的姑娘,心情忧伤之下,就唱出这一首感人至深的情歌。樵夫对那位姑娘念念不忘,却始终难遂心愿,感到十分惆怅。他用汉水和江水的宽广难渡来比喻爱情之路的艰辛,倾吐了自己心中强烈的愁绪。

从这首诗的结构上来看,全篇分为三章,第一章相对独立,后两章则开始使用叠咏,这与《诗经》中其他重章叠句的民歌看似没什么差异。但从艺术意境来看,三章层层叠加,相互关联,其内在逻辑也颇具诗意。

汝坟

【原典】

遵彼汝坟1,伐其条枚2。未见君子,惄如调饥3。

遵彼汝坟,伐其条肄4。既见君子,不我遐弃5。

鲂鱼赪尾6,王室如毁。虽则如毁7,父母孔迩。8

【注释】

1遵:沿着。汝:即汝水,是淮何的支流。坟:河流的堤岸。2条枚:即枝叶。3惄(ni):忧愁。调(zhou):通“朝”,即早晨。4肄(yi):树枝砍断后再长出来的小枝。5遐弃:远离。6鲂(fáng)鱼:即鳊鱼。赪(chēng):浅红色。7毁(hui):火,形容像火焚一样。8孔:甚。迩(ěr):指穷困的境地。

【译文】

沿着汝河堤岸走,用刀砍下树枝叶。许久未见心上人,忧愁如早晨挨饿。

沿着汝河堤岸走,用刀砍下细树枝。已经见到心上人,请不要再远离我。

鳊鱼尾巴赤红色,王室召唤急如火。虽然召唤急如火,父母穷困难养活!

【鉴赏】

这首诗分三章,第一章写一位妇女在汝河岸上一边砍柴一边思念远征未归的丈夫,忧愁的心情难以排解:第二章写终于见到了久别归来的丈夫,央求丈夫不要再离开:第三章写王室的劳役政策又使他们无法相见,妇女感到仅凭自己难以支撑这个家,向丈夫哭诉自己的难处。

全诗用语简洁生动,比喻新奇有趣,将妇女心中的思念和哀怨化作缕缕青丝,渗透在字里行间,读来感人肺腑。

麟之趾

【原典】

麟之趾1。振振公子2,于嗟麟兮3。

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

麟之角4。振振公族,于嗟麟兮。

【注释】

1麟:即麒麟,是一种传说中的动物,被古人看作至高至美的祥瑞之兽。趾:指麒麟的蹄。2振振(zhēn):形容诚实仁厚的样子。公子:指贵族子孙,与后面的公姓、公族一样。3于(xu):通“吁”,这里作叹词。4定:指额头。

【译文】

麟的蹄子啊。仁厚的公子,哎哟麟呵!

麟的额头啊。仁厚的公姓,哎哟麟呵!

麟的犄角啊。仁厚的公族,哎哟麟呵!

【鉴赏】

这首诗旨在赞美尊贵的诸侯公子。也许今天的读者会奇怪,古人为何以“麟”起兴,其实这在古代是一件异常庄重的事,因为麒麟被誉为一种兆示“天下太平”的仁义之兽,在古人的心目中有着非常尊崇的地位。所以,本诗以“麟”起兴,表达对诸侯公子的赞美之情也就理所当然了。

全诗分三章。开篇以“麟之趾”引出“振振公子”,让瑞兽麒麟与仁厚的公子交相辉映,传递出一种神圣的美感,令人情不自禁发出“于嗟麟兮”的赞叹。后面两章也只是稍微改了两个字而已,其含义并无多大变化,但如此三章回旋往复,视觉意象和听觉效果水乳交融,就制造出一种热情洋溢的情感氛围。

国风·召南

西周初年,召公奭居西部镐京,统治西方诸侯,范围包括今河南西南部、陕西南部及今四川一带。《召南》就是召公统治下的南方地区的民歌,共有14篇,与《周南》合称“二南”。

鹊巢

【原典】

维鹊有巢1,维鸠居之2。之子于归,百两御之3。

维鹊有巢,维鸠方之4。之子于归,百两将之5。

维鹊有巢,维鸠盈之6。之子于归,百两成之7。

【注释】

1维:发语词,无实际意义。鹊:即喜鹊。2鸠:布谷鸟。传说布谷鸟不自己筑巢。3两:通“辆”。百两:形容很多车辆。御(yu):迎接。4方:占据,占领。5将:护送。6盈:充满,占据。7成:完成仪式。

【译文】

喜鹊有巢在树上,布谷飞来就居住。姑娘就要出嫁了,百辆大车来迎她。

喜鹊筑巢在树上,布谷飞来占有它。姑娘就要出嫁了,百辆大车护送她。

喜鹊筑巢在树上,布谷飞来占满它。姑娘就要出嫁了,百辆大车迎娶她。

【鉴赏】

“之子于归”四字点明了本诗主旨,这是一首描写婚礼的诗。我们可以从诗中所描绘的送迎车辆之盛推测,这应该不是一般的民间婚礼,而是一场贵族的婚礼。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