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感谢苦难的磨炼(2) - 哈佛教授讲述的300个心理学故事 - 牧之 苏陌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38章感谢苦难的磨炼(2)

第38章感谢苦难的磨炼(2)

回国后,他从事了政治活动。他先在州议会中工作了两届。然后,他竞选副州长失败。这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但他用这样一句格言鼓励自己:“经验不等于经历,经验是一个人经历之后所获得的感受。”这指导他更自觉地去尝试。紧接着,他学会驾驶一辆特制的汽车并跑遍全国,发动了一场支持退伍军人的事业。那一年,总统命他担任全国复员军人委员会负责人,当时他34岁,是在这个机构中担任此职务最年轻的一个人。约翰卸任后,回到自己的家乡。1982年,他被选为州议会部长,1986年再次当选。今天,约翰已成为亚特兰城一个传奇式人物。人们可以经常在篮球场上看到他摇着轮椅打篮球。他经常邀请年轻人与他进行投篮比赛。他曾经用左手一连投进了18个空心篮。引用一句格言说:“你必须知道,人们是以你自己看待自己的方式来看你的。你对自己自怜,人家则会报以怜悯;你充满自信,人们会待以敬畏;你自暴自弃,多数人就会嗤之以鼻。”一个只剩一条手臂的人能成为一名议会部长,能被总统赏识并担任一个全国机构的要职,是这些格言给了他力量。同时,他的成功也成了这些格言的有力佐证。

【智慧点睛】

英国诗人雪莱说:“除了变,一切都不会长久。”有些人宁可在困境中沉沦,也不期冀在改变中挣扎。他们害怕林阴小路后是万丈悬崖,而不敢去采撷那份芳菲;害怕改变是更大痛苦的序言,而不敢走出熟悉的圈子。正如司汤达所言:“一个真正的天才,绝不遵循常人的思想途径。”当众人在困境中负隅抗争时,你是否看到困境外那缕阳光呢?成功也许就这么简单。

199.画饼充饥的巴尔扎克

【哈佛心语】

通过苦难,走向欢乐。

——贝多芬

【故事殿堂】

巴尔扎克是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生创作了96部长、中、短篇小说和随笔,他的作品传遍了全世界,对世界文学的发展和人类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曾被马克思、恩格斯称赞为“超群的小说家”、“现实主义大师”。

但是巴尔扎克的成名之路并不顺利。在成名之前,巴尔扎克经历过一段困顿和狼狈的日子,几乎没人能想象得出他所经历的窘迫和艰辛。

巴尔扎克的父亲一心希望儿子可以当律师,将来在法律界有所作为。但巴尔扎克根本不听父亲的忠告,学完四年的法律课程后,他偏偏想当作家,为此父子关系相当紧张。盛怒之下,父亲割断了巴尔扎克的经济来源。而此时,巴尔扎克投给报社、杂志社的各种稿件被源源不断地退回来。他陷入了困境,开始负债累累。

然而,他丝毫没有向父亲屈服的意思。有时候,他甚至只能就着一杯白开水吃点干面包。但他依然那么乐观,对文学的感情已经深深地在他的内心生根发芽,他觉得没有什么困难可以阻挡自己向智慧女神膜拜的脚步。他想出一个对抗饥饿与困窘的办法,每到用餐时,他就随手在桌子上画上盘子,上面写上“香肠”、“火腿”、“奶酪”、“牛排”等字样,在想象的欢乐中,他开始狼吞虎咽。

为了激励自己,穷困潦倒的巴尔扎克甚至还花费了700法郎买了一根镶着玛瑙石的粗大的手杖,他在手杖上刻了一行字:我将粉碎一切障碍。正是手杖上这句气壮山河的话支持着他夜以继日,不断地向创作高峰攀登。最终,他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查尔斯·詹姆士·福克斯对那些面对挫折从不灰心丧气的人,总是寄予厚望,他说:“年轻人首次登台亮相就博得满堂喝彩当然不错,不过我更欣赏在失败后还能一再尝试的年轻人,这才是生活的强者,他们往往比首战告捷的人发展得更好。”

【智慧点睛】

哲学家尼采曾经说过:“那些能将我杀死的事物,会使我变得更有力。”历史上很多的英雄人物都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典范,他们不怕苦难,相反他们把苦难看作人生最好的礼物。苦难锻炼了一个人的意志,磨炼了一个人的精神。经过苦难的洗礼,弱者会变强,而强者会变得更强大。如果巴尔扎克没有经过苦难的考验,也许他就不会写出脍炙人口的佳篇了。正是这些苦难,让他更加贴近社会,贴近现实;正是这些苦难给了他无穷的素材和灵感,成就了他的伟大。下次面对困难时,记得对它笑一笑,因为它给了你变得更加完美的机会。

200.我赢了上帝

【哈佛心语】

卓越的人的一大优点是在不利和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

——贝多芬

【故事殿堂】

一位电台主持人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遭遇了18次辞退,她的主持风格被人贬得一文不值。

最早的时候,她想到美国大陆无线电台工作。电台负责人以她是一个女性,不能吸引听众的理由拒绝了她。她又来到了波多黎各碰运气。但是她不懂西班牙语,为了练好语言,她花了三年的时间。在这段日子里,她最重要的一次采访,只是一家通讯社委托她到多米尼加共和国采访暴乱,甚至连差旅费也是她自己出的。

在以后的几年里,她不停地换工作,不停地被辞退,有些电台指责她根本不懂什么叫主持。

有一次,她向一位国家广播公司的职员推销她的清谈节目策划,得到了肯定。不久,那个人离开了广播公司。她又向另外一位职员推销这个策划,但是这位职员并不感兴趣。她找到第三位职员,要求他雇用自己。这个人虽然同意了,但他却不同意主持清谈节目,他希望她能策划一个政治节目。

她对政治一窍不通,但是她不想失去这份工作。于是她废寝忘食地补习政治知识。1982年的夏天,她的节目开播了。她凭借娴熟的主持技巧和平易近人的风格,让听众打进电话讨论国家的政治活动,包括总统大选。这在美国的电台史上是没有先例的。她几乎一夜成名,她的节目成为全美最受欢迎的政治类节目。她叫莎莉·拉斐尔。

现在她已经是美国一家自办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两度获得全美主持人大奖,每天有800万观众收看她的节目。现在在美国的传媒界,她就是一座金矿,无论她到哪家电视台、电台,都会带来巨额的回报。

回想起曾经的艰难时光,莎莉·拉斐尔说:“我平均每1.5年,就被人辞退一次,有些时候,我认为这辈子就这样完了。但是我始终相信,上帝只掌握了我命运的一半,我越努力,我手中掌握的一半就越庞大。终于有一天,我赢了上帝。”

【智慧点睛】

拉斐尔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终于克服了困难,找到了自己的舞台。她的故事告诉我们成功并不难,难的是你有没有坚持下去的精神。

失败乃成功之母,成功之前难免会失败,但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就可能获得成功。所以不要被暂时的困难蒙蔽了双眼,给自己一点勇气、一点信念,相信成功不会离你太远。人生路上,我们肯定会面临各种各样的考验。当我们面对困难时,是否拿出了坚持到底的决心?当我们产生悲观情绪时,是否愿意继续拿出百折不挠的精神去战胜它?

在黑暗中,有时是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找到通往光明的道路的。面对困难我们要坚定而自信地对自己说:“不要放弃,一定要坚持。”只有坚持,我们才能最终破茧成蝶。

201.与世隔绝的辛蒂

【哈佛心语】

烈火试真金,逆境试强者。

——塞内加

【故事殿堂】

在美国艾奥瓦州的一座山丘上,有一座不含任何合成材料、完全用自然物质搭建而成的房子。住在里面的人只能依靠人工灌注的氧气生存,以传真的形式与外界联络。

住在里面的人叫辛蒂。1985年,当时的辛蒂还在医科大学读书。有一次,她到山上散步,带回了一些蚜虫。回来后,她拿起杀虫剂为蚜虫去除化学污染,就在这时,她突然感觉到一阵痉挛。她以为那只是暂时的症状,没有在意。

但是从那以后,她对香水、洗发水以及日常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所有的化学物质都开始过敏,甚至连空气也能使她的支气管发炎。原来,这种杀虫剂内所含的一种化学物质破坏了辛蒂的免疫系统,使她得了一种叫做“多重化学物质过敏症”的奇怪慢性病,这种病到目前为止仍无药可医。

患病的前几年,辛蒂一直流口水,尿液变成绿色,有毒的汗水刺激背部形成了一块块疤痕;她甚至不能睡在经过防火处理的床垫上,否则就会引发心悸和四肢抽搐——辛蒂所承受的痛苦是令人难以想象的。1989年,她的丈夫吉姆用钢和玻璃为她盖了一所无毒房间,一个足以逃避所有威胁的“世外桃源”。辛蒂所有吃的、喝的都得经过选择与处理,她平时只能喝蒸馏水,食物中不能含有任何化学成分。

多年来,辛蒂没有见到过一棵花草,感受不到阳光、流水和风等正常人毫不费力就可以拥有的美好东西。她躲在没有任何装饰品的小屋里,饱尝孤独之苦。更可悲的是,无论怎样难受,她都不能哭泣,因为她的眼泪跟汗液一样也是有毒的物质。

在最初的一段时间里,辛蒂每天都沉浸在痛苦之中,想哭却不能哭。随着时间的推移,她渐渐改变了生活的态度,她说:“在这寂静的世界里,我感到很充实。因为我不能流泪,所以我选择了微笑。”因为她知道每一种生命都有自身的价值,因为在绝境中她仍然能看到自己的价值所在。

辛蒂在生病后的第二年创立了“环境接触研究网”,以便为那些致力于此类病症研究的人士提供一个窗口。1994年辛蒂又与另一组织合作,创建了“化学物质伤害资讯网”,保证人们免受化学物质的威胁。目前这一资讯网已有来自32个国家的5000多名会员,不仅发行了刊物,还得到美国上议院、欧盟及联合国的大力支持。

【智慧点睛】

当自己陷于痛苦之中时,请试着微笑一下吧,至少为生命减少一份沉重和悲壮,平添一份勇气和轻松。当你学会在苦难中微笑的时候,你已经不同凡响。生活是你自己的,选择快乐还足痛苦都由你决定。

要想赢得人生,就不能总把目光停留在那些消极的东西上,那只会使你沮丧、自卑、徒增烦恼,最终,你的人生就可能被失败的阴影遮蔽它本该有的光辉。乐观是无形的,但它是有力量的,而且力量又是超乎想象的。乐观的人总能在困难和不幸中发现美好的事物。他们总向前看,他们相信自己,相信自己能主宰一切,即使在乌云的笼罩之下,他们也会充满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202.生活在折磨中升华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