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感谢苦难的磨炼(1)
第37章感谢苦难的磨炼(1)
生命并不像我们所想象的那样,总是充满着阳光和一片坦途。面对挫折,一定要让自己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告诉自己:“这没什么大不了的。”从挫败的阴影中走出,它就会成为你迈向成功的一个新起点。无论在什么样的艰难困苦之中,我们都要保持一份乐观向上的精神。这样,我们就能战胜生活中的种种打击。卖汉堡包并不会有损于你的尊严。你的祖父母对卖汉堡包有着不同的理解,他们称之为“机遇”。
——哈佛学子比尔·盖茨
自古以来的伟人,大多是抱着不屈不挠的精神,从逆境中挣扎奋斗过来的。
——哈佛学子、美国副总统戈尔
哈佛精英之海伦·亚当斯·凯勒
海伦·亚当斯·凯勒(helenadamskeller,1880~1968年),是美国一位残障教育家。她生于亚拉巴马州,父亲亚瑟是位南方联邦老兵。她在19个月大时因为一次高烧而引致失明及失聪。后来借着她的导师——安妮·莎利文(annesullivan)的努力,学会说话,并开始和其他人沟通。1898年,海伦·凯勒考入了哈佛大学附属剑桥女子学校。1900年秋,考进哈佛大学的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1904年,海伦·凯勒成功取得文学学士学位。从1902年4月开始,她又在莎利文老师的帮助下,开始在美国的一家杂志上连载她的自传《我的一生》(又译《我生活的故事》,thestoryofmylife)。第二年结集出版后轰动了美国文坛,甚至被誉为1902年世界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两大贡献之一。
海伦·凯勒的作品还有:1908~1913年著《我的天地》(又译作《我生活中的世界》)、《石墙之歌》、《冲出黑暗》。1929年著《我的后半生》(也译作《中流——我以后的生活》)。1953年美国上映海伦·凯勒生活和工作的纪录片《不可征服的人》。1955年著《老师:安妮·莎利文·梅西》。
1933年海伦荣获坦普尔大学荣誉学位;1955年,她荣获哈佛大学的荣誉学位,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受此殊荣的妇女。马克·吐温称她和拿破仑是19世纪最杰出的两个人物。
海伦从童年时起,每一任美国总统都邀请她到白宫做客,她还被政府称为全美三十名为国家作出突出贡献的杰出人士之一。1964年,荣获美国总统亲自颁发的“自由奖”,并被誉为美国的高级公民。1959年,联合国在全球发起以她的名字命名的“海伦·凯勒”运动,以资助世界各地的聋盲儿童。1960年,描写她成长经历的剧本《奇迹的创造者》获普利策奖,并被拍成电影。同年,美国海外盲人基金会在海伦80岁生日那天,宣布颁发“国际海伦·凯勒奖金”,以奖励那些为盲人公共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人。
1971年,国际狮子会的国际理事为了纪念海伦·凯勒不屈不挠的精神,宣布将每年6月1日定为“海伦·凯勒纪念日”。
海伦传奇而充满斗志的一生是对哈佛大学坚毅精神的精彩演绎。
194.伟大的尚多朋克
【哈佛心语】
被克服的困难就是胜利的契机。
——丘吉尔
【故事殿堂】
在1995年的时候,法国记者尚多朋克突然心脏病发作,导致四肢瘫痪,而且丧失了说话的能力。
被病魔袭击后的尚多朋克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头脑清醒,但是全身的器官中,只有左眼还可以活动。
可是,他并没有被病魔打倒,虽然口不能言,手不能写,他还是决心要把自己在病倒前就开始构思的作品完成并出版。
出版商便派了一个叫门迪宝的笔录员来做他的助手,每天工作6小时,给他的著述做笔录。
尚多朋克只会眨眼,所以就只有通过眨动左眼与门迪宝来沟通,逐个字母地向门迪宝背出他的腹稿,然后由门迪宝抄录出来。门迪宝每一次都要按顺序把法语的常用字母读出来,让尚多朋克来选择,如果尚多朋克眨一次眼,就说明字母是正确的。如果是眨两次,则表示字母不对。
由于尚多朋克是靠记忆来判断词语的,因此有时就可能出现错误,有时他又要滤去记忆中多余的词语。开始时他和门迪宝并不习惯这样的沟通方式,所以中间也产生不少障碍和问题。刚开始合作时,他们两个每天用6小时默录词语,每天只能录一页,后来慢慢增加到了3页。
历经几个月的艰辛之后,他们终于完成这部著作。据粗略估计,为了写这本书,尚多朋克共眨了左眼20多万次。
这本不平凡的书有150页,已经出版,它的名字叫《潜水钟与蝴蝶》。
【智慧点睛】
成功是需要很多条件的,比如,健全的体魄、聪明的头脑、坚韧不拔的精神等,但这些条件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具备的。一个成功者,首先就在于他从不苛求条件,而是竭力创造条件——哪怕他只剩下一只眼睛可以眨。
成功如同一支带刺的玫瑰,只有坚持不懈的人才能摘取,也只有他们才配拥有它甜美的芬芳。
195.艰苦的小加缪
【哈佛心语】
真正的自由是能做你应该做的事情,而不是获得你想要得到的东西。
——蒙哥马利
【故事殿堂】
1957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阿尔贝·加缪出身在一个贫苦的家庭。在他还不懂事的时候,父亲就在战场上牺牲了,只剩下母亲与他相依为命。因为家里没有什么积蓄,小加缪和妈妈的生活特别艰难。但是,为了不让儿子在同伴中感到自卑,在小加缪到了上学年龄,妈妈还是毫不犹豫地把他送到了学校。可是,懂事的小加缪很快就发现,因为自己上学又增加了学费和其他一些开销,妈妈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妈妈每天都努力地工作着,由于经常熬夜,才三十几岁的人,脸上就已经早早地爬满了皱纹。懂事的小加缪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一天晚上,小加缪又伏在那盏小煤油灯下复习功课,写完作业之后,他看见妈妈还在忙碌,自己又帮不上忙,就早早地上床睡觉了。半夜里,小加缪忽然被一阵咳嗽声惊醒了,睁开眼睛一看,妈妈还没有睡觉,她正借着微弱的灯光缝补衣服呢。小加缪再也忍不住了,他一骨碌从被子里爬起来,“妈妈,我以后再也不能让你这么辛苦了,你看,我已经长大了,是个小男子汉了,我想出去找点活儿干,减轻一下家里的负担。”
儿子善解人意的话,让妈妈的眼睛湿润了。她把小加缪紧紧地搂在怀里,泪水顺着面颊流了下来。
看见妈妈流下眼泪,小加缪有些不知所措,“妈妈,难道我说错了吗?你为什么哭了?”
“好孩子,你没有说错。可是你现在还太小了,妈妈怎么舍得让你去干活儿呢?你现在需要的是好好学习,只有等你长大了,才能帮助妈妈减轻负担呀。”妈妈抚摩着小加缪的头轻轻说。
听了妈妈的话,小加缪认真地点了点头,从那以后,他学习更认真了。但是,无论妈妈怎么努力,他们家的生活还是很困难。读完小学以后,在小加缪的一再央求下,妈妈终于同意了他的要求,让他去做些事情,帮助家里减轻负担,但前提是不能耽误自己的学习。从那以后,小加缪一边读书,一边劳动。一开始,他找到了一份扫大街的工作。对小加缪来说,这份工作无疑是份苦差事。因为他每天不仅需要很早起床,还要拿着几乎跟他一样高的扫帚去扫大街,人小,扫的地方又大,小加缪常常累得满头大汗。
为了给妈妈减轻负担,小加缪努力着坚持过来了。后来,小加缪又到一个饭馆里去洗碗。这个工作和扫大街的工作比起来更辛苦,小加缪和几个小伙计每天都拼命干活,还常常不能按时洗完那些小山一样高的碗碟。
艰难的生活让小加缪经受了磨炼,也养成了他刻苦勤奋的优良品质。后来,他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考取了大学,并最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成为举世瞩目的大文学家。
【智慧点睛】
你也许会用完时间,但是你不会用完能力,能力是越用越多的,如同智慧一样。因此,不要躲避任何发挥自己能力的机会,承担责任吧,责任是开启能力的钥匙,唤醒责任之心,你也将最大程度地唤醒你沉睡的潜能。
196.恐怖小说大师的悲惨生活
【哈佛心语】
人生在世,绝不能事事如意。反正,遇见了什么失望的事情,你也不必灰心丧气。你应当下个决心,想法子争回这口气才对。
——马克·吐温
【故事殿堂】
有一位熨衣工人住在拖车房屋中,周薪只有60元。他的妻子上夜班,虽然夫妻俩都工作,但赚到的也只能勉强糊口。他们的婴儿耳朵发炎,只好连电话也拆掉,省下钱去买抗生素给孩子治病。
这位工人希望成为作家,夜间和周末都不停地写作,打字机的噼啪声不绝于耳。他的余钱全部用来付邮费,寄原稿给出版商和经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