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认清体质好养生(3)
第3章认清体质好养生(3)
体质是人体各层次阴阳运动的产物,是大自然中万事万物阴阳运动的产物。所以我们只有顺应自然之阴阳、天地之阴阳、自身之阴阳……努力安排好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与自然相“合”,与天地相“合”,与自身本质相“合”,使人体内在的、外在的各种阴阳对立关系都达到平衡状态,这样才能健康长寿。所以,每一个人都要重视自然界的阴阳平衡关系,要把阴阳平衡当做体质养生的宗旨,顺应体质,合理养生。根据不同体质治病
体质作为个体在生命过程相对稳定的特殊状态,必然贯穿于疾病的整个过程,成为制约和影响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基本要素。通过辨识体质类型,可预示不同体质类型所易患的疾病,以利于通过辨体施保、辨体施养,预防疾病的发生。
体质不同,需要采取的保健方法也不同。根据体质选择适合自己的养生保健方案,量体裁衣,才能将体质调养到最佳状态。由于体质的特异性、多样性和可变性,形成了个体对疾病的易感倾向、病变性质、疾病过程及其对治疗的反映等方面的明显差异。因此,中医学强调“因人制宜”。体质是治疗的重要依据。在疾病的防治过程中,按体质论治既是因人制宜的重要内容,又是中医治疗学的特色。临床所见同一种病,同一治法对此人有效,对他人则可能不但无效,反而有害,其原因就在于病同而人不同,体质不同,故疗效不一。
体质决定病因
体质决定对某种致病因素和某些疾病的易感性。不同体质对某些病因和疾病有特殊易感性。中医病因学对这一现象早有认识,针对某种体质容易感受相应淫邪的特点有“同气相求”之说。如阳虚体质形寒怕冷,易感寒邪而为寒病,感受寒邪亦易入里,常伤脾肾之阳气;燥红质者素体阴虚,不耐暑热而易感温邪;黏滞质者体素湿盛,易感湿邪,常因外湿引动内湿而为泄为肿等。《黄帝内经》中还有“五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小骨弱肉者,善病寒热”,“粗理而肉不坚者,善病痹”
(《灵枢·五变》)等记载。由此可见,由于脏腑组织有坚脆刚柔之别,不同体质的人发病情况也各不相同。肥人多痰湿,善病中风;瘦人多火,易得痨嗽;年老肾衰,多病痰饮咳喘。凡此种种,均说明了体质的偏颇是造成机体易于感受某种疾病的根本原因。
体质影响发病与否及发病情况
中医学认为,正气虚是形成疾病的内在原因,而邪气只是疾病形成的外在条件。邪之所客必因正气之虚。正气虚,则邪乘虚而入;正气实,则邪无自入之理。正气决定于体质,体质的强弱决定着正气的虚实。因此,发生疾病的内在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是指人的体质强弱。
体质决定发病与否及发病情况在于体质是否易感受外来的邪气。人体受邪之后,由于体质不同,发病情况也不尽相同。有立刻发病的,有不立刻发病的,也有时而复发的。体质健壮,正气旺盛,则难以致病;体质衰弱,正气内虚,则易于发病。如脾阳素虚之人,稍进生冷之物,便会发生泄泻;而脾胃强盛者,虽食生冷之物,却不发病。可见,感受邪气之后,机体发病与否,往往决定于体质。当然我们决不能因为强调了体质在发病过程中的作用而否定邪气的作用。要提醒的是,人体感受了邪气,因其体质不同,也不一定就能患病;即使患病,其临床类型和发病经过也因人而异。
体质不同导致同病异证和异病同证
同一致病因素或同一种疾病,由于患者体质各异,其临床症状类型则有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之不同。如同样感受寒邪,有的人出现发热恶寒,头身疼痛,苔薄白,脉浮等风寒表证;有的人一发病就出现畏寒肢冷,纳呆食减,腹痛泄泻,脉象缓弱等脾阳不足之证。前者平时体质尚强,正气御邪于肌表;后者阳气素虚,正不胜邪,以致寒邪直中太阴,故出现上述情况。又如同一地区、同一时期所发生的感冒,由于病邪不同,体质各异,感受也有轻重。因此,其临床类型有风寒、风热两大类别,以及挟湿、挟暑等不同兼证。张仲景所论之伤寒,其转变途径一般是由太阳而阳明而少阳,然后传入三阴。
为什么有的人从厥阴而热化,有的人却从少阴而寒化。其原因就在于,从热化者素体阴虚,从寒化者素体阳虚。由此可见,病因相同或疾病相同,而体质不同,则出现不同的症状。另一方面,异病同证亦与体质有关。即使是不同的病因或不同的疾病,由于患者的体质在某些方面具有共同点,常常会出现相同或类似的临床症状。如泄泻和水肿都可以表现出脾肾阳虚之证。这可能是由于虽然病因不同或疾病不同,而体质相同,所以才出现了相同的征候。可见,体质是形成“证”的生理基础之一,辨体质是辨证的重要根据。
最完美的平和体质
1、体质成因先天禀赋良好,后天调养得当。
2、形体特征体型匀称、健壮。
3、精神特征积极乐观、精力充沛。
4、心理特征:心理素质好、随和开朗、情绪稳定、思维理智、不偏激。
5、外貌特征:
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炯炯有神,鼻色明润,嗅觉灵敏,味觉正常,睡眠安和,饮食规律,二便正常,淡红舌,薄白苔。
6、常见症状:
耐受寒热,不易疲劳,较少出现不适症状。
7、易患疾病平时较少患病。
8、体质分型先天禀赋好,后天调养佳。
9、适应能力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
反复感冒的气虚体质
1、体质成因:
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如父母体弱、早产、人工喂养不当、偏食、厌食,或病后气亏、年老气弱2、形体特征肌肉松软。
3、精神特征懒言少语、疲乏神倦看一看,你属于九型体质中的哪一种。
4、心理特征性格内向、情绪不稳定、善惊易恐。
5、外貌特征:
面色萎黄或淡白、易出汗、舌淡胖嫩、舌边有齿痕、步态缓慢。
6、常见症状:
头晕、健忘、自汗、乏力、便溏、腹胀、食欲减退、心悸、嗜睡、气短、胸闷、下肢水肿、小便清长、夜尿频多、便秘但不结硬或大便不成形、睡时流涎、目露白睛、出血不易止。
7、易患疾病:
反复感冒、咳嗽、哮喘、内脏下垂、眼睑下垂、虚劳、紫癜、久病不愈。
8、体质分型心气虚、肺气虚、脾胃气虚、肾气虚。
9、适应能力不能耐受寒邪、风邪、暑邪。
畏寒怕冷的阳虚体质
1、体质成因:
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孕育时父母体弱、早产、气虚过甚损及阳气等。
2、形体特征:
多白胖或清瘦、肌肉松软、四肢不健壮。
3、精神特征精神不振、少气懒言。
4、心理特征性格内向沉静。
5、外貌特征:
面色苍白或晦暗、口唇色淡、舌淡胖嫩、舌边有齿痕、毛发易落、易出汗、步态缓慢、羞明畏光6、常见症状:平时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大便溏薄、小便清长,甚则心悸怔忡、胸闷气短、腰膝痿软、下肢水肿、头目晕眩。
7、易患疾病:冠心病、低血压、胃痛、腹痛、胃溃疡、久泻、消化不良、水肿、男子阳痿、女子宫冷不孕、痛经、闭经等。
8、体质分型心阳虚、脾胃阳虚、肾阳虚。
9、适应能力较弱不能耐受寒邪、耐夏不耐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