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硕鼠(二更) - 离恨总成欢 - 只是无双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离恨总成欢 >

第309章硕鼠(二更)

第309章硕鼠(二更)

虽然前几年张巍柏私下将大凉几个顶级贵族府中搅了个乌烟瘴气,但他自认为那是他的猎物,算不得合作。张巍柏唯一承认的主子只有大凉睿王府。

彼时谢怀信刚入大凉,虽然骁勇善战的谢家军一上来就将李氏的朝廷军队打得节节败退,但也确实需要这样知根知底的大凉本国谋士。

稍微调查了一下便知道这张巍柏只给睿王府做过门客,且平日大多时候是辅助睿王世子,且那个世子也不过是个庶子刚刚上位;

对于谢怀信来说,不成功便成仁,大凉他是势在必得的。这个巍柏出自睿王府又如何?不论是睿王还是睿王世子,都不足为惧。

且作为大凉子民,外敌入侵第一时间就来变节投敌的小人,谢怀信怎会看重?

不过是各取所需罢了。

张巍柏以为自己是雪中送炭,在最早的时候站队有助于他日后高官厚禄,却不知道从一开始谢怀信就没打算信任他。他还只当自己终于等到机会前途似锦呢。

是以,张巍柏在最开始的时候也确实是尽心尽力的辅佐谢怀信,在后宅做缺德事那几年他没少掌握各府弱点,那些刚刚得势了的当家主母或家主因把柄在他手中,也顺理成章成了手中棋子,正好拿来做投名状。

谢怀信自然乐见其成。

说是五万大军,但从北魏叛逃到南凉又经过一场场战役的消耗人数锐减了不少,再加上军饷和粮草没有充足的储备,更别提在大凉征兵了,这更是无稽之谈。是以谢怀信虽然表现的信心满满,但私下却是忧心忡忡的。

如今张巍柏送上门来,岂不是正好如了他的愿?

这君臣二人一个为了兵不血刃,一个为了趋炎附势,一时间倒也相处的甚为和谐;谢怀信暂时不能给张巍柏什么实际好处,便毫不吝啬自己对他的夸赞,曾不止一次当着众人道:“得巍柏先生可得天下。”

张巍柏闻言喜极而泣,这倒不是装的,他是真的觉得自己守得云开见月明了。于是便更卖力的帮谢怀信做事。

先是大凉右相侵吞军饷,粮草以次充好,饥一顿饱一顿也就罢了,因着用参了糠还发了霉的陈米煮饭熬粥,对已经持续抗战体力消耗非常大的将士来说如同喝水似的没有任何营养,不到一个月众将士就发现体力跟不上了,别说冲锋了,连撤退逃跑都气喘吁吁。

领军的陈元帅大怒,气的直骂硕鼠!硕鼠!一边骂一边一本折子就将右相参了。

将士在前方浴血奋战,哪个不是将生死置之度外?军饷欠了两个月也就算了,顿顿喝粥也忍了,这参了一半糠的陈米是要做什么?难不成右相是私下收了谢氏厚礼,故意陷害我军?

这话可谓诛心,就算脑子不太清醒的大凉皇帝也知道陈元帅发怒了。这可不行,是否能坐稳这个龙椅还要靠陈元帅呢!

大凉皇帝当朝便痛斥了右相,又责令右相自掏腰包送上万石粮草;掉转脸又假惺惺的安抚陈帅,着户部采购二十车硝肉加急送到前线劳军。

陈元帅见皇帝这次还算上道,且采买硝肉也直接落在了户部头上,便也没有再做纠缠。

半个月后,加急制作的硝肉终于送到前线。

没曾想,这劳军硝肉堪比穿肠毒药,好容易开了荤的将士吃了硝肉之后轻则腹泻不止,重则毙命,没出三天,军营里的士兵就病倒了一半。

硝肉在大凉做军粮由来已久,却从来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开始陈元帅以为是敌军投毒,他心疼自己的兵,恨不得提刀去敌营手刃谢怀信;

结果一个老军医的话让他瞬间心中一片悲凉,原来并非敌军投毒,而是这批硝肉是用腐肉做的,味道虽然是被硝盖下去了,但是毒性一点不减;要是身强力壮的吃一点倒也无妨,但这些兵士本就吃了一个月陈米还坚持作战,身体已经十分虚弱了,大多是强撑着一口气在守卫国土,没想到没有倒在敌人枪下,却倒在了朝廷的军粮上。

说好的补发军饷也没了着落,右相的万石粮草更是没有指望。

心灰意冷的陈元帅没再和皇帝发怒,只是领兵风格突然就变了,不仅自己不再奋勇当先,在他的指挥下,大凉朝廷军队遇到敌军能避则避,实在避不开打遭遇战也是草草走个过场便鸣金收兵。

那采买硝肉的户部侍郎夫人此时哪有心思管什么当兵的拉不拉肚子?她只知道“白先生”传话过来,说自家夫君要采买二十车硝肉,让她务必将这买卖给揽下,二人共同做个生意。

这侍郎夫人只当这“白先生”是为了图财,不过这以权谋私的事情自家夫君也没少做,买谁的不是买,“白先生”既然要做这笔生意,她就得想尽一切办法促成。慢不说事后分了两成利,便是分文没有,她也不敢不从啊!

两军对垒,一方势弱对于另一方来说则是天赐良机,若要按照常规打法,谢怀信应当一鼓作气打到大凉国都;

但初入大凉的强行占领到现在缓缓蚕食让谢怀信有些不安的心慢慢放到肚子里,也对之后的事情重新有了思量。

他在北魏是将军,现在到了大凉他日后要登大宝,一国之君和将军是截然不同的。

做将军可以武力征服,做君主却要刚柔并济。

本作品由六九書吧整理上传~~

开始谢怀信是不相信张巍柏那不入流的做法能成功的,他只是没想到大凉居然已经烂到了根上,朝臣后宅妇人都可以染指军粮采买,右相如此,那户部侍郎又是如此;

大凉这个陈元帅倒是个有血性的,可也架不住整个朝廷都在拖他后退,对于陈元帅的消极对战谢怀信倒是十分理解,时局如此,留住这些出生入死的将士命在也是好的。

谢怀信看着这君不君臣不臣的大凉心中直乐,朝上的臣子多硕鼠,朝下的子民又帮着窃国,他不亡国谁亡国?

这样想着,这仗到底是不着急打了,一边看着李氏朝廷上下最后疯狂的腐败,一边加强整治军纪;

大凉百姓见这谢家军过境既不烧杀抢掠也不强抢民女,偶尔还会出手帮他们一把,而朝廷又增加了税赋且强行征兵,两相对比之下慢慢的对这外来的谢家军就不再那么抵制了。

谢怀信有心收服民心,陈元帅又无意抗战,于是这仗就越打越慢。陈元帅不动声色的一退再退,而谢家军则一点点蚕食,等一年之后再看,谢家军竟然已经逼近了国都。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