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颜渊第十二 - 论语·孟子 - 刘洪仁,周怡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论语·孟子 >

第12章颜渊第十二

第12章颜渊第十二原文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1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2。”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注释~~~1归仁:称仁。朱熹《集注》:“归,犹与也。”2目:条目,具体内容。

译文~~~颜渊问仁德。孔子说:“约束自己以符合礼制,就是仁。一旦这样做到了,天下的人都会称许你是仁人。实践仁德全靠自己,还靠别人吗?”

颜渊说:“请问具体的行动内容。”孔子说:“不合礼制的事不看,不合礼制的话不听,不合礼制的话不说,不合礼制的事不做。”

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明,也要照您说的去做。”

诵读星级

原文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仲弓问仁德。孔子说:“出去工作如同去接待重要外宾,役使百姓好像去承当重大祭典。自己所不喜欢的,不强加于别人。在朝中供职没有怨恨,在家也没有怨恨。”

仲弓说:“我虽然不聪明,也要照您说的这话去做。”

诵读星级

原文 司马牛1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rèn)2。”

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

注释~~~1司马牛:即司马耕,字子牛。此章所记之事,《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有记载。2讱:言语迟缓,话不轻易出口。

译文~~~司马牛问仁德。孔子说:“有仁德的人,他说话迟缓出言谨慎。”

司马牛说:“说话迟缓出言谨慎,这就叫做仁了吗?”孔子说:“做起来难,说起来能不谨慎吗?”

诵读星级

原文 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

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xing)不疚,夫何忧何惧?”

译文~~~司马牛问怎样做才是君子。孔子说:“君子不忧愁,不恐惧。”

司马牛说:“不忧愁,不恐惧,这样就可以叫做君子了吗?”孔子说:“自己问心无愧,那有什么可忧愁、恐惧的呢?”

诵读星级

原文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wu)1。”

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注释~~~1亡:同“无”。

译文~~~司马牛忧愁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只我没有。”

子夏说:“我听说过:死生自有命运,富贵全在天意。君子只是对工作认真负责不出差错,对待别人恭敬而合乎礼节。天下之大,到处都是好兄弟,君子又何必担忧没有兄弟呢?”

诵读星级

原文 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

译文~~~子张问怎样才叫做“明白”。孔子说:“点滴积累的谗言,切肤之痛的诬告,都在你这里行不通,这就可以叫做‘明白’了。点滴积累的谗言,切肤之痛的诬告,也都在你这里行不通,这就可以叫做有远见了。”

诵读星级

原文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译文~~~子贡问怎样搞好政治。孔子说:“让粮食充足,让军备充足,百姓对政府就有信心了。”

子贡说:“如果不得已在粮食、军备和人民的信心三者中要去掉一项,先去掉哪一项呢?”孔子说:“去掉军备。”

子贡说:“如果不得已在粮食和人民的信心两者中要去掉一项,先去掉哪一项呢?”孔子说:“去掉粮食。自古以来人都要死亡,如果人民对政府缺乏信心,国家就不能维持稳定。”

诵读星级

原文 棘子成1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

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2!驷不及舌3。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kuo)4,犹犬羊之鞟。”

注释~~~1棘子成:卫国大夫。2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是“夫子之说君子也惜乎”倒装形式。3驷:拉一辆车的四匹马。这里借指车马。及:赶上。舌:指说出去的话。4鞟:去毛的皮,皮革。

译文~~~棘子成说:“君子只要有好的本质便够了,要那些礼仪文采干什么呢?”

子贡说:“可惜呀,先生这样来谈论君子。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如果本质就是文采,文采就是本质,那虎、豹的皮便等同于犬、羊的皮了。”

诵读星级

原文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

有若对曰:“盍(hé)彻乎1?”

曰:“二2,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

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