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千里沃野积石原(2)
史书写得很清楚:“积石原有始皇大帝牧马场一处,位于咸阳以西,陈仓以东;南临渭河,北依湋水;水草丰茂;地势平坦。”史书上说的积石原就是紫荆5个村所处的地域,南临渭河,北依湋水;更确切说明,秦始皇牧马的地方就是紫荆5个村这地方。
从这些记载推断,紫荆5个村和秦始皇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秦始皇是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统一华夏后焚书坑儒,车同辙,书同文,统度量,是现代科学发展、科技思想的鼻祖。
秦嬴政的接班人是小儿子胡亥,史称秦二世;秦始皇本想让二世以后的子孙三世、四世、十世、百世地将皇权传承下去;可二世胡亥接过皇权没几天,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便把他撵下台;几代人苦心营造的阿房宫,也被暴烈不羁的项羽一把火焚烧。
秦始皇世袭的美梦破灭了,但紫荆5个村依然存在,这又说明紫荆5村和秦始皇关系不大;更何况秦始皇姓赢;紫荆5个村的人姓秦。
一定要说有关系的话,那只有一种可能:紫荆5个村秦姓人曾经给秦始皇牧过马,最后被皇上赐予秦姓。
如果从这个层面说开去,紫荆5村秦姓人还真跟皇家沾一点边;尽管他们不是什么贵胄血统,王上后裔,可也属于皇戚国戚范畴之内的人。
容诗棉喋喋不休说完,大老郭嘘叹一声道:“容夫人没有说错,紫荆5村人能用中草药命名村民,一定跟皇戚国戚有关系;更能说明他们的文化层次不低!”
“郭大哥说得对!”容诗棉振振精神道:“据说紫荆5村自秦朝以来出过不少做大官的,也有不少文人骚客;尤为重要的是紫荆5村人现在实行的乡村自治制度!”
猴子大惊小怪地看着容诗棉问:“师母,乡村自治制度是什么?”
容诗棉清清嗓音道:“用通俗的话语讲,乡村自治制度就是村民自己管理自己;打官司不去法院,而是由村上德高望重的老者共同进行调解;调解不成才用乡规乡约中的条文进行处罚!”
容诗棉定了定神铿锵有力道:“说白了乡村自治制度就是都老制、村老制、寨老制!”
银子接上话:“哪怎么行?如果村中杀了人,由这些老头来乡约,不都和谐哪?”
容诗棉笑笑:“银子聪明,一下子就能说出村老制的弊端和毛病;不过事情都是双刃剑,各种制度有其光明的一面也有黑暗之处;村民自治的好处是有矛盾在家门口解决,不像现在什么事情都上法庭;导致公务员队员剧增。公务员要靠老百姓养活,有些还在其中玩忽职守贪污腐败!村老制却没有这种现象,村老为村民调解纠风不取任何报酬完全是义务做事;群众大部分拥护还能为国家节省不少经费!”
大老郭嘿嘿笑道:“容夫人讲得有理,中国最早的成文乡里自治制度是北宋学者吕大钧、吕大临几兄弟于北宋神宗熙宁九年制定的‘吕氏乡约’;吕氏兄弟是关中蓝田人,又称蓝田公约。
“蓝田公约的四大宗旨是邻里乡人能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它的内容十分丰富,约规包含四大项: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吕氏乡约在关中推行没有多久,北宋被金人所灭;吕氏乡约昙花一现很快被人遗忘。”
容诗棉听大老郭对吕氏乡约也如此精通,便就讶异愕然道:“听郭大哥口吻你完全是个学者型的知识分子,刚才对紫荆花有那么高深的见解,现在又对吕氏乡约如此精准;吕大哥您到底是什么人?”
大老郭听容诗棉这么询问,不禁笑得山响,道:“鄙人口无遮拦班门弄斧了!”
大老郭顿了一下清清嗓音道:“鄙人是西北农学院毕业的,毕业后在园林单位就职;但日本侵略者发动卢沟桥事变,鄙人跟赵寿山将军上前线杀鬼子;由于会开汽车,在少华山跟了关将军。鄙人学的是园林专业,但对政治制度很感兴趣,因之业余时间就翻翻这方面的资料!”
容诗棉瞠目结舌,上前紧紧握住大老郭的手道:“容容今日可真遇见知己,自从来积石原试验种植高产棉花;容容就对紫荆5村的村民自治产生兴趣,一有时间便深入农户调查研究;想在大后方推行,郭大哥既然是这方面的专家;那就给容容详细讲讲这方面的实例吧!”
大老郭讪笑不止:“容夫人既然需要这方面的实力,那鄙人就唠叨几句!”
大老郭说着振振精神道:“要说乡规乡约和村老自治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到周代。《周礼·地官·族师》曰:五家为比,十家为联,五人为伍,十人为联,四闾为族,八闾为联。使之相保、相受,刑罚庆赏相及、相共,以受邦职,以役国事,以相葬埋。
“吕氏乡约之后的南宋,朱熹据此编写了《增损吕氏乡约》,再度使吕氏乡约名声鹊起;到了明代朝廷大力提倡和推广乡约,王阳明的《南赣乡约》应运而生,影响最广。
“《南赣乡约》与《吕氏乡约》相比,王阳明的《南赣乡约》是一个政府督促的乡村组织属官治传统;《吕氏乡约》则为民众自发的乡村组自治组织。
“明代发展的一套以乡约、保甲、社学、社仓为整体性的乡治系统,到了清代被弃而不用。清代乡治不是明代乡治的发扬光大,而是对《吕氏乡约》的异化,破坏了乡治的整体性。
“清代规定乡约由礼部管辖,单纯用来司教化,以宣讲圣谕为主;保甲、社仓由户部管理,专门用来缉盗安民;社学专门用来教养,社仓专门用来救济。
“各项制度分开,而把明末已经发展完全的一套乡治体系打乱支解,乡约成了清政府宣讲圣谕的讲政,不啻为一套定期的政治教育!”
本作品由六九書吧整理上传~~
大老郭说着提高嗓音道:“明清以来汉人和满人推行的乡治和制定的乡约,大多带有官府的旨意,即按照封建礼义的道德规范,对民众进行教育和约束!”
容诗棉听大老郭絮絮叨叨将明清以来变异的乡约乡规制度讲述一番,讪笑一声道:“明清以来的乡约乡规是掺杂了太多的官府旨意,但乡绅、乡老、村老共同治理乡村的传统还基本存在;只是到了北伐战争时期,各地兴起打土豪杀劣绅运动;乡村这一块几同蒸空,不少地方由流氓、无赖管理乡村;社会道德逐步恶化。因此上说,紫荆5村的乡约乡规制度是很有现实意义的;是稳定乡村的最好手段!”
容诗棉说着把手指向郁郁葱葱的棉花地道:“我们在这里搞的这块2000多亩大的棉花试验基地,土地就是紫荆5村几个乡绅免费提供的!”
“2000多亩土地是乡绅免费提供的?”猴子惊诧不已道:“还有这档好事!”
容诗棉笑道:“这几个乡绅都是有知识目光远大的爱国人士,他们说在积石原推广种植高产棉花本身就是一种抗日行动,我们要为抗日贡献绵薄之力,土地出租费用暂时不收;只要给劳工支付每天劳动的工钱就行!”
银子道:“给劳工支付工钱也不是一笔小数额呀!”
容诗棉呵呵笑道:“你师公不是民族企业家吗,他代我们支付了这笔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