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左手曾国藩右手胡雪岩大全集:下册》(6) - 左手曾国藩右手胡雪岩大全集:全2册 - 鲁中石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十三章《左手曾国藩右手胡雪岩大全集:下册》(6)

1823年(道光三年),胡雪岩与李鸿章、丁日昌、李秀成同年出生。小名顺官,其后有月桥、秋槎、鹤年三个弟弟。19世纪40年代,胡雪岩在钱庄当学徒。此间,结识王有龄。

1850年(道光三十年),27岁的胡雪岩成为杭州阜康钱庄老板,初步登上晚清经济历史的舞台。12月,金田起义。

1851年(咸丰元年),太平天国建立。胡雪岩资助王有龄当上浙江海运局“坐办”,完成了京城用粮“改漕运为海运”的工作。

1852年(咸丰二年),王有龄提升为湖州知府,阜康钱庄开始代理无息官银,胡雪岩获得了第一桶金。

1854年(咸丰四年),胡雪岩利用何桂清、王有龄等人际关系做成了第一笔丝出口生意。

1855年(咸丰五年),太平军攻克武汉,石达开入江西,令曾国藩十分苦恼。胡雪岩携手广东买办世家徐润等进入上海房地产生意。

1859年(咸丰九年),胡雪岩吸纳太平军存款。

1860年(咸丰十年)5月,王有龄任浙江巡抚。胡雪岩受到王有龄的器重,几乎垄断了当时浙江省大半的战时财经,综理漕运,办理粮械。

1861年(咸丰十一年),胡雪岩从上海运军火、粮米接济杭州清军,被太平军击退。王有龄守城失利,被迫自杀。胡雪岩失去了在官场中的靠山。

1862年(同治元年),左宗棠任浙江巡抚,登上晚清政治舞台,成为胡雪岩在官场中的另一强有力的靠山。得到左宗棠信任后,胡雪岩往来于上海、宁波等地,满足军队的需求,办理粮台转运等,还同驻宁波的法籍官兵组成“常捷军”,镇压太平军。

1864年(同治三年),胡雪岩任杭州善后局总办。

1865年(同治四年),左宗棠向同治皇帝上奏折,请求把胡雪岩调往福建,获得批准。

1866年(同治五年),左宗棠在福州创办船政局,胡雪岩负责集资,选择地点,并与洋人谈判,建立起中国第一个新式造船厂。

1867年(同治六年),胡雪岩任上海转运局委员,协助左宗棠平定西乱,负责购运军火、西征借款,转运东南协饷。

1868年1月,福州船政局正式开工。

1869年(同治八年),胡雪岩协助左宗棠创办西安机器局,保证了西征军的武器供应。

1871年(同治十年),李鸿章为胡雪岩在江南的贡献请赏。

1872年(同治十一年),胡雪岩为饱受大寒的西征军捐制棉衣棉裤,可谓雪中送炭。

1873年(同治十二年),胡雪岩的母亲胡金氏获得圣上赏匾。

1874年(同治十三年),胡雪岩筹建杭州胡庆余堂。

1875年(光绪元年),胡雪岩开始做丝生意。同年,左宗棠被任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1876年(光绪二年),胡雪岩于杭州涌金门外购地10余亩建成胶厂。胡庆余堂雪记药号以一个熟药局为基础,重金聘请浙江名医,收集古方,总结经验,选配出丸散膏丹及胶露酒的验方400余个,精制成药,便于携带和服用。其时,战争频仍,疫疠流行,“胡氏辟瘟丹”“诸葛行军散”“八宝红灵丹”等药品备受欢迎。此后,胡雪岩亲书“戒欺”字匾,教诫职工“药业关系性命,尤为万不可欺”,“采办务真,修制务精”。其所用药材,直接向产地选购,并自设养鹿园。胡庆余堂成为国内规模较大的全面配制中成药的国药号,饮誉中外,对中国医药事业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1878年(光绪四年),受左宗棠的委托,胡雪岩向洋商购置纺织机器、招聘外国技术人员,筹办织呢总局。

1879年(光绪五年),织呢总局正式开工,成为中国第一家机制国货厂。同年,左宗棠上奏高度赞扬胡雪岩,请求皇帝赏赐胡雪岩黄马褂。

1881年(光绪七年),左宗棠奉旨回京,离开西北。为了满足继任杨昌浚和刘锦棠的要求,让胡雪岩帮助代借洋债400万两。

1882年(光绪八年),胡雪岩在上海开办蚕丝厂,耗银2000万两,高价尽收国内新丝数百万担,企图垄断丝业贸易,惹怒外商,联合拒购华丝。又因海关海运操于外人之手,不能直接外运。

次年夏,被迫贱卖,亏耗1000万两,家资去半,周转不灵,风声四播。各地官僚竞提存款,群起敲诈勒索。十一月,各地商号倒闭,家产变卖,胡庆余堂易主,宣告破产。

1884年(光绪十年),朝廷下旨革去胡雪岩的官衔,并勒令还清其在各地方欠的公私款项。经左宗棠同意,胡家和最大债权人文煜家签订买卖胡庆余堂契约。

1885年(光绪十一年)秋,左宗棠病逝,胡雪岩失去靠山。十一月,胡雪岩郁郁而终。

胡雪岩商政语录

生意经

◎官票刚刚发出来,好坏虽然还不晓得,不过我们总要往好的地方去想,不能往坏的地方去想。因为官票固然人人要用,但利害关系最密切的是我们钱庄,官票信用不好,第一个倒霉的是我们钱庄,所以钱庄要帮官票做信用。

◎我们做生意一定要做得活络,移东补西不穿帮,就是本事。你要晓得,所谓“调度”,调就是调动,度就是预算,预算什么时候款子进来,预先拿它调动一下,这样做生意,就比人家走在前面了。

◎我的市面要摆到京,摆到外国,人家办不到的事我办得到,才算本事。

◎做生意第一要市面平静,平静才会兴旺,我们做好事,就是求市面平静。“饥寒起盗心”,吃亏的还是有钱的人,所以做生意赚了钱要做好事。

◎做生意总要市面平静,而市面的平静,不能光靠官府,全需大家同心协力。胡雪岩一向有此想法,所以听了老太爷的话,细想一想其中的利害关系,自觉义不容辞,有替漕帮好好出番力的必要。

◎看样子洪杨的局面难以久长。一旦战局结束,抚辑流亡,百为俱举,那时有些什么生意好做?得空倒要好好想它一想,要抢在人家的前面,才有大钱可赚。

◎为啥要开典当,开药店?这两样事,一时都无利可图,完全是为了公益,我开典当是为了方便穷人。胡雪岩三个字,晓得的人,也不算少了,但只有做官的和做生意的晓得,我以后要让老百姓都晓得,提起胡雪岩,说一声:这个人不错!事业就会越做越大。为此,我要开药店,这是扬名的最好办法。再说,乱世多病痛,大乱以后,必有瘟疫,将来药店的生意,利人利己,是一等一的好事业。

◎做小生意迁就局势,做大生意先要帮公家把局势扭转过来。大局好转,我们的生意就自然有办法。

◎我,胡某人有今天,朝廷帮我的忙的地方,我晓得,像钱庄,有利息轻的官款存进来,就是我比人家有利的地方。不过,这是我帮朝廷的忙所换来的,朝廷是照应你出了力、戴红顶子的胡某人,不是照应你做大生意的胡某人,这中间是有分别的。

◎朝廷应该照应做大生意的。不过,我是指的同外国人一较高下的大生意而言。凡是销洋庄的,朝廷都应该照应,因为这就是同外国人“打仗”,不过不是用真刀真枪而已。

◎我同洋人“商战”,朝廷在那里看热闹,甚至还要说冷话、扯后腿,你想,我这个仗打得过打不过人家?

◎我胡某人自己觉得同人家不同的地方就在这里,明晓得打不过,我还是要打。而且,我要争口气给朝廷看,叫那些大人先生自己觉得难为情。

◎四海之内皆弟兄,况且海禁一开,我们自己不亲近,更难对付洋人了。

◎那些人是闭门造车谈洋务,一种是开口就是“夷人”,把人家看做茹毛饮血的野人,再一种就是听见“洋人”二字,就恨不得先跪下来叫一声:“洋大人。”这样子谈洋务,办洋务,无非自取其辱。

◎恨洋人的,事事掣肘,怕洋人的,一味讨好,自己互相倾轧排挤,洋人脑筋快得很,有机可乘,决不会放过。这类人尤其可恶。

◎你说现在是出人才的时世,我相信!乱世做事,不必讲资格例规,人才容易出头。再有一层,你到过上海,跟洋人打交道,就晓得了,洋人实在有洋人的长处,不管你说他狡猾也好,寡情薄义也好,有一点我们及人家不来,人家丁是丁,卯是卯,你说得对,他一定服你,自己会认错。不像我们,明明晓得这件事错了,不肯承认,仿佛认了错,就失掉了天朝大国的面子。像洋人那样,不会埋没你的好处,做事就有劲儿了,才气也容易发挥了。凡是有才气的人,都是喜欢做事的,不一定为自己打算。所以光是高官厚禄,不见得能出人才,只出旗人对皇上自称的“奴才”!

◎表面上看起来,种鸦片、卖鸦片的,都是东印度公司,其实是英国政府在操纵,只要对东印度公司稍微有点不利,英国政府就要出面来交涉了。东印度公司的盈余,要归英国政府,这也还罢了,然而,丝呢?完全是英国商人自己在做生意,盈亏同英国政府毫不相干,居然也要出面来干预,说你们收的茧捐太高了,英商收丝的成本加重,所以要减低。

◎局势要坏起来是蛮快的,现在不趁早想办法,等临时发觉不妙,就来不及补救了。

◎钱财身外之物,我不肯输这口气,尤其是输给洋人,更加不服。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