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配合劝说
范蠡的工厂开始招聘了,首先是市里和县里的电视台的招聘广告,然后就是小河镇周边张贴的招聘广告。最后,在华夏国的一些大型招聘网站上,也发布了招聘广告。
广告上的招聘单位是富林范氏工贸公司,除了招聘生产、仓储、销售的管理之外,还招聘大量普工。
记性好的人,马上就发现,这个大量招聘的单位,就是小河镇那个受害者单位。
原来新闻里,对这家公司报道的十分详细。
这个公司的老板不但是一个年轻有为的慈善家,还是一位善待工人的好老板,另外,还听说,这个公司的工资很高,待遇极好。
并且,由于对弱者的同情,人们更加对范蠡的公司看好了。
一时间,人们都在打听范蠡公司招聘的事情,有的人通过网上投送简历,有的人通过熟人介绍,有的人,干脆直接开到范蠡的工厂门口,前来面试。
刚开始,都是以网上和电话为主,可是仅仅过了两天,工厂门口的应聘者,就多了起来。
由于华夏国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十分恰当,各区域的经济发展趋于平衡。
打工的人,已经不愿意再涉水跋山的去广海等发达城市了,因为即使在内地的老家,工资也差不多。
而且,很多工厂也逐渐在内地建厂,无论是口碑,还是规模,都可以和沿海发达城市的企业相媲美了。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闲暇时可以在工厂上班,农忙时又可以耕种,一举两得,人们就更加愿意在家门口的工厂找份工作了。
俗话说得好,老婆热炕头,谁愿意夫妻分离、两厢厮守啊?
因此,人们得知自己老家要开一个大型工厂时,而且老板还是一个慈善家,工资竟然比沿海城市还高,便都想在这个工厂上班了。
范蠡和周瑞和,以及张雷和何美红,还有胡刘海都忙得不可开交。
由于胡刘海比较年轻,范蠡便安排他负责普工的招聘,毕竟,普通工人,只要有劳动能力,身体健康,就可以,相对来说,招聘时比较简单。
对于一些技术工和基层管理,比如生产线的线长、班长等,则由张雷负责招聘。
何美红负责招聘办公室的人员,自己工厂的跟单文员、品检部门的人员等。
车间主任、业务员、销售区域经理、各部门经理等,先是由周瑞和负责初选,再由范蠡复试。
也就几天时间,第一批300名普工就招聘完毕了,这些普工,通过学习,基本上可以完成各自的工作了。
管理岗位方面,只招聘到了一个人事经理和一名会计,因为公司刚刚起步,所以范蠡要求人事经理尽快入手,于是,何美红很快就和新招聘的人事经理雷顺利办理了交接,后面的员工,就由雷顺利负责。
而何美红,被范蠡任命为销售经理,负责公司的日化产品销售工作。
仓库的经理,本来是邓江海担任的,现在,由于邓江海还在医院,只能由张雷兼任了。
公司刚买了一个四米二的货车,因为范铁柱补办了驾照,这辆车,就由范铁柱来开,负责公司的送货。
这车辆,也只能负责前期的而且是本市区及周边地区的,毕竟,这辆车装的货不是太多。
范蠡又找了一家比较大的物流公司,负责远区域的配送。
现在最紧缺的,一是车间主任和技术员,一是区域销售经理和业务员。
对于车间主任,范蠡想到了之前的一位老同事,原红杉集团的车间主任毕俊凯,一位五十左右的日化生产管理的老手,巧的是,毕俊凯正好在去年因为身体健康原因,已经不在红杉集团上班了,看好病好,正在家里赋闲。
接到范蠡的电话,毕俊凯满口答应,因为毕俊凯太知道范蠡的大名了,况且,范蠡开的工资,比红杉集团还高。
毕俊凯还给范蠡介绍了两名日化技术研发的专家,一名叫杨浦,是日化配方的专家,一名叫彭峰,是产品包装设计的专家,都是原红杉集团的优秀人才,因为各种原因,也都辞工了。
一下子,把技术问题,也帮范蠡解决了。
范蠡非常感谢毕俊凯,并直接给出两位技术专家的薪资。
毕俊凯一听,这工资开的绝对让杨浦和彭峰满意,因为,足足比红杉集团给的薪资,多了近百分之五十。
果然,杨浦和彭峰听毕俊凯说完,都表示要去范蠡的公司工作,按照范蠡的意思,第二天,三个人收拾东西,坐高铁,就来到了阳信市。
范蠡亲自开车,迎接了三位老同事。
毕俊凯和杨浦,以及彭峰,也都十分感动。
本作品由六九書吧整理上传~~
他们也没想到,范蠡会亲自开车过来接大家,早知道,今天的范蠡,已经不是之前那个红杉集团的范蠡了。
之前红杉集团的范蠡,最多也就是一个分公司的管理,而且,还是二把手,作为技术和生产管理,和他们交集不多,平时很少说话。
但是,今天的范蠡,不但是一位大老板,还是一位慈善家,电视上、网络上,到处是范蠡的报道。
当然,为了适应现代品牌需要,范蠡也注册了抖v音、快v手的账号,平时,也会发布一些关于红杉日化的视频,就当是品牌宣传了。
“老毕,杨工,彭工,以后,我们就是一起创事业了,公司一旦运作起来,我就给你们分股份。”范蠡一一和大家握手。
“范总,您是年轻有为,跟着您干,我们都有信心。”毕俊凯一边说,一边把行李提过高铁站的围栏。
范蠡连忙帮毕俊凯拿过行李箱,放到后备箱,然后,又帮忙把杨浦和彭峰的行李箱也放进了后备箱。
范蠡这么做,显得特别尊重毕俊凯三人,毕竟,这可是老板亲自为你们提行李啊。
一个细微的动作,一下子让三人感动起来,这可是一位打着灯笼都找不到的好老板啊。
范蠡开车,四个人很快就回来了工厂,先一起吃了饭,范蠡又亲自给三人安排了干部宿舍。
因为提前规划好了,干部宿舍很是正规,标准的一房一厅,里面的家具,也是标配的。
毕俊凯三人都感叹范蠡的工厂的正规和贴心安排,当天下午,不顾范蠡的劝告,让他们休息一下,就投入到了工作中。
近墨者黑,近朱者赤,范蠡是老实人,认识的人,也都是老实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