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悬疑世界·渴望》(7) - 悬疑世界 - 蔡骏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悬疑世界 >

第十五章《悬疑世界·渴望》(7)

纸灯笼老家阁楼/著责任编辑/沈贤亭

我向年长的伙伴打听过,他们说在我们家乡有一个陋习,家有产妇,到了临盆的那几天,家门口就要挂一盏白色纸灯笼。婴儿一出生,家中老人第一件事,便是取下纸灯笼,且烧了它。

每一个习俗背后都有一个或优美或离奇的故事支撑它,这个挂纸灯笼的习俗自然也不例外。在我开始懂事的时候,见到有家人门口挂了纸灯笼,便好奇地问父亲,父亲说,那家人要生孩子了。那为什么要挂白纸灯笼呢?父亲脸色一变,不再理我。去问母亲,母亲只会发呆。

那时候我还小,不长记性,再见到有人家挂纸灯笼,还问父亲母亲,当然效果依旧。过了十岁,我便再不指望从他们口中寻找答案了。

那灯笼是给投胎的鬼照路的,因为每个婴儿都是由“鬼”这种吓人的玩意儿投到女人肚子里变成的。之后,我看到每一个婴儿都会浑身不自在,当然我不惧怕婴儿,但我不会去抱他们,更不可能去亲吻他们的小脸。

但我最终还是完整了解了这个习俗背后的故事。据说在我的家乡,出过最大的官是在宋朝,这个光宗耀祖的祖先,居然当上了县官,把这方圆一百多里的几十个村子和一个县城全管了起来。当然,这个当了本村史上最大官的祖先,也是由某个鬼投胎而生。稍有不同的是,这个鬼投胎前一刻,被孩子他爹撞见过。

孩子他爹当时正从经商的外埠匆匆赶回家,因为老婆要生了,肚子又特别大,家中老人都担心胎儿过大,会难产,在那个时代,难产意味着至少死一个。

他爹日赶夜赶,终于在可以望到自家房屋的影子的时候坐下来歇息了一会儿。这一松懈下来,就犯了困,他打着盹,突然听到身后有说话的声音,两个声音在交谈:

“你上哪儿啊?”

“我去白沙村投胎的。”

“哦,我也是去白沙村投胎的,你怎么打个灯笼啊?”

“我是来还债的啊,所以打个灯笼,你怎么没有灯笼啊?”

“我是来讨债的,没灯笼。”

“你上哪家投胎?”

“白沙村李老八家。”

“哎呀兄弟,我也是去李老八家。”

“那咱共个灯笼走呗。”

声音没了,他爹转头一看,果然一个白惨惨的纸灯笼正往村子里飘荡而去,只见灯笼,却没有人影。

他爹吓得直哆嗦,很快又镇定下来,他妈的,我就是李老八,这俩是我儿子啊,莫非他娘要生双胞胎?

李老八由惊转喜,拔腿往村子跑去,刚到家门口,便听到自家屋子人声鼎沸,老娘跑出来撞到他,大叫生了生了,老八,你当爹了。

李老八问,是双胞胎儿子么?

他娘猛点头,是是是,两个小子,可白胖了,辛苦小凤啦。说完觉得不对,瞪着李老八问,你咋知道是双胞胎?

李老八傻乐,昨晚梦到的。

老娘呼天抢地:天意啊天意。

俩孩子据说一个长得黑,一个长得白,黑的叫李黑,白的叫李白。李黑从小老实愚鲁,有一身蛮力,李白天资聪明,五岁能诗。李老八看着俩孩子判断,李黑只会吃饭种田,没啥出息,看来是讨债鬼投胎,李白将来指定能出人头地,说不定能秀才举人光宗耀祖,肯定是还债鬼投的胎。

根据这个判断,李老八从小对李白悉心培养,从不让他干家务事田头活。李白也的确聪明过人,二十岁乡试中了秀才,然后向举人之路冲击,可惜时运不济,连续三届都因路途奔波,误了考期,这一晃就九年,第四届第五届赶上了,却名落孙山。李老八却不气馁,为了让李白保持斗志,给他娶了媳妇,另盖了三间新房让他专心读书,二老和李黑挤在老房子,漏雨透风也没钱修缮,家里积蓄都给李白盖了房子,要不就得动用下届上京城的盘缠。

李白是在第八次上京赶考成功进士及第的,只是李老八和小凤却没有等到,他们在李白动身半年后,双双带着遗憾撒手离去。李黑独自安葬了二老,在等到李白的喜讯后的当天,卷了被盖,进山做了和尚。

就是这个故事,后来好事者总结,认为李老八搞错了,李黑才是还债的,而李白是来讨债的。就是说,那天晚上,投胎成李黑的鬼是提了纸灯笼那位。

既然李白是讨债鬼,那么,李老八就注定一辈子为他作牛马,却无一天能享他的福。因此,讨债鬼是不受欢迎的。为了表示我们都欢迎还债鬼,表示生的孩子是福气,因此在生孩子的时候,挂个象征还债鬼的白纸灯笼。于是,习俗就形成了。

听完这个故事,我郁闷了很久,因为每个孩子都能轻易地从父母口中听到这个故事,而我却很难。假如我当年不问父母,而是问邻居的叔婶,早就听了很多遍了。

也许,父母当年生我的时候,忘了挂纸灯笼,他们一定认为我是讨债鬼投胎。

我继续成长着,初中考上了县一中,必须借住县城小姨家里,有一天聊起这个故事,姨父一次性解开了我的心惑,但又牵出了家中的另一宗至今未解的悬案。

姨父说,当年我是在外公家出生的,我妈肚子开始痛的时候,奶奶特意送了白纸灯笼过来,外公也挂到了大门口。到了晚上,外公出去烧灯笼,才发现灯笼压根没了踪影。这下全家人都愤怒了,因为纸灯笼必须在我面世后才可以烧,早一分钟都不行,原因是要确保还债鬼投胎成功。

这显然是有人居心险恶,用此等下作手段来诅咒我们家将出现一个讨债鬼,这意味着全家人的幸福生活终将毁在我手里。

姨父接下来说,你出生那天,我也在,知道这事后,我做过调查,虽然没得出结果,但我相信不是村里人干的。农村人虽然迷信,但基本善良,并且,灯笼是在当天中午失踪的,你外公家在村尾,不是来串门的,根本不会走过。再者,在失踪的那段时间里,我和你小姨在塘边钓鱼,根本就没见有人来过,所以说啊,此事很蹊跷。

我说,姨父,你说了半天,全是废话。

姨父说,怎么会是废话呢?你没听出结论吗?

我摇头,姨父敲了一下我的头,故作神秘:“小子,好好琢磨吧。”

本作品由六九書吧整理上传~~

高考前一月,母亲病了,父亲当时在北京学习,我决定回家复习,还能照顾母亲,因为奶奶也老了,干不了太多家务事。

母亲不知怎么就知道了我的打算,委托村里人打电话给小姨,务必阻止我回家,一定让我在学校复习,还撂下狠话,考不上大学也不用回来了,就在县城复习到明年再考。

我对母亲这个决定很不理解,但我服从了,那几个礼拜我甚至都没有去小姨家,就在学校拼命复习。临考前两天,我去小姨家,发现小姨一家不在,只好悻悻回校。

就在考试前一天,姨父来了,把我接回家,给我做了一桌子好吃的,我当然不客气,因为明天要考试,连续两天吃饱喝足,考得也不错,后来的录取证明了那两天的功劳。

第二天我走出考场,因为完成了人生最重要的一场考试,长达几个月的紧张和压力一扫而光,那天下午的夕阳看起来无比灿烂……而小姨在考场门口接我,脸色苍白,两只眼睛肿得像桃子,她把我从考场直接拉到车站,在车上,小姨给我换上了孝服。

在那个拥挤的车厢里,我揪着身上的孝服,胸口仿佛被炸成了碎片,忍不住呕吐起来……

母亲是在高考前三天走的,后来我想到,母亲当时连亲自打电话的力气都没有了,可见病情多重,当时我怎么没有想到呢?

母亲出殡的那晚,姨父对我说,那个纸灯笼是你妈藏起来的。

我问,你怎么知道的?

姨父说,你妈临终前说的,她说这个秘密不能带到棺材里去。

我头脑一片空白,这才几天,我甚至就忆不起母亲的脸孔了。我问姨父,我妈这么做是为什么啊?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