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章《悬疑世界·异忆》(9) - 悬疑世界 - 蔡骏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悬疑世界 >

第二百章《悬疑世界·异忆》(9)

暴力的源头,悲剧的起源——《恶之教典》影评

作者/摩西不夜奔责任编辑/瞿瑞

据说,西方人对三池崇史感兴趣,是觉得这个嗜好挑战感官极限的导演,以其独特怪异的影像风格,赤裸裸地表现出了表面优雅温和的日本人内心变态的一面。其实日本一直不乏表现变态的导演,只是师从过今村昌平的三池崇史对人性恶的一面足够坦诚。在三池的代表作《杀手阿一》、《切肤之爱》和《拜访者q》中,三池崇史的邪典趣味将人性隐藏的阴暗面展露无遗。

《恶之教典》对于三池崇史来说,已经收敛了很多。纵然有半个多小时的持枪杀戮情节,却几乎没有表现对身体的残忍摧残过程。其实,从改编两部经典剑戟片《十三刺客》和《一命》开始,三池崇史已经在逐步向主流靠拢,这或许是对商业诉求的妥协。但到了《恶之教典》,这个当年cult片大佬已经从探索人性恶的极限表达方式,转向了直面恶的存在本身。

无法躲避的人性恶

所谓恶之教典,就是不给人性恶做任何包装,而精心展现一种恶作为存在本身的力量。换一种更直白的说法,就是把罪恶以教科书的方式讲述出来。

同样是校园题材,三池崇史曾在《热血高校》中热衷于表现青春期的冲动与残酷,而过了知天命之年后,三池的这部《恶之教典》却难免令人想起中岛哲也的《告白》.但连《告白》中的恶魔还要扮作天使之姿博取同情和怜悯,《恶之教典》中的杀戮者却仿佛视作恶为理所当然,一切在一个反社会人格的笼罩下推进的异常合理明快,乃至让人在观看的过程中甚至会以伊藤英明饰演的莲实为情感重心,直到影片结束才发现自己立场错误,这种潜在的人性恶在不觉间的蔓延令人心有余悸。

片中男主角莲实的反社会型人格是一种情感同理心的缺失,他足够理性从容,所以当他在学校树立的完美教师形象遭到威胁的时候,他可以理所当然地杀掉对方;甚至当需要掩盖一个杀人事实的时候,他会经过理性的考量,决定用一堆尸体来掩藏一两具尸体。情感同理心的缺乏,在《恶之教典》原著小说作者贵志佑介那里是一种隐喻和批判,麻木机械的现代生活让人们一切行动都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对人性、情感等等的摒弃,是越来越多的冷漠的罪恶出现的原因。《恶之教典》中的莲实不像《美国精神病人》中克里斯蒂安贝尔饰演的高端名流一样有明显的社会批判态度,他陷入自身绝对理性测算的世界观中,折射出了正在蔓延的社会性悲剧。

同理心是个心理学名词,分为认知同理心和情感同理心,认知同理心是心智上的,而情感同理心则是情感层面的,认知同理心的缺乏会造成自闭症,而情感同理心的缺乏则会心理变态,丧失对正常情感的辨别和表达能力.片中的男主角莲实高智商、幽默,在女生看来魅力非凡,但他从小就缺乏情感同理心,一切以自己的利益为出发点.当他觉得别人威胁到自己存在的时候,就会以最小的代价来解除这种威胁。他采取的方式是杀人:幼年杀死双亲,上一家学校制造的维特效应——四名学生连环自杀,以及影片的重心,对整个班级学生的疯狂屠杀。

三池崇史在《恶之教典》里面对人性恶这个命题仿佛有些严肃,但作为一个著名的重口味导演,他显然更注重表现扭曲人性爆发时的极限快感。这些都远大于他对悬念、推理甚至是剧情的兴趣,因此《恶之教典》在影片三分之一上演了长时间的杀戮过程,接近他在《十三刺客》中尽情挥洒的杀阵篇幅,他太喜欢这个过程了。

被暴力损害的叙事

《恶之教典》在日本是限制级的,三池崇史曾辩解说自己对暴力的态度是批判的,人性恶驱动下的暴力是影片的叙事重心,尽情展现罪恶极致进而表达批判主题——其实表现暴力和以暴力为看点的冲突一直是这类作品的悖论,但三池对于叙事重点的取舍,更损害了影片的叙事功能。

片中让莲实决定大开杀戒,是以他杀死与他有情感纠葛的女学生美弥为节点。之前他不过是在铲除威胁到自身存在的人,比如看起来外形猥琐阴险的老师钓井。但影片对钓井的交代铺垫不足,原著中钓井与莲实的镜像关系并未交代清楚,反而把钓井处理成了一个交代莲实背景的工具,这削弱了原著小说中关于变态心理丰富层次的表现,而且本来具备的悬疑张力也都不存在了。更令人不解的是三池崇史对于重要的杀戮对象蓼沼的处理,这个颇有头脑的学生对莲实老师产生了怀疑,却在一间教室里听钓井在黑板上一边板书一边把莲实的身世背景一五一十讲述出来,镜头还给莲实此前装上的窃听器一个特写。三池给莲实设计的一系列猎杀对手的计划都比较随意,而爱慕他的美祢则早就发现了蓼沼的手机的问题,却没有直接挑明,片中也未交代更深层的原因,难道她意识到了莲实是个恶魔的可怕?这个时候,你仿佛能听见三池崇史对暴力鲜血的释放前迫不及待的粗重呼吸。三池还是那个三池,只是口味不那么重,但本色未改,《十三刺客》里的正义杀戮也罢,《恶之教典》的罪恶爆发也罢,都只是一个前提而已。

能说明三池崇史cult本色不改的,除了《恶之教典》电影本身给暴力血腥充分展示的时间,还有一个重要的元素,就是北欧神话和那段“我是鲨,我有牙”的吟唱。莲实在丧失了情感同理心的同时,却给予自身一种近乎神圣的使命,所以他杀的很多人一方面是为了维护自身,另一方面也都有道德或者行为不洁之处。影片还交代了他在美国与一个同样杀戮爱好者的经历,但当发现对方只是为了浅层次的杀戮快乐之后,莲实便毅然决然地干掉了他。因为,他的杀人,是经过理性判断的,甚至是“天赋使命”使然。

人性恶,是一个永恒的悲剧,这,才是三池崇史的用心所在。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