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悬疑世界·失焦》(1)
仿冒小说家村上龙/著张志斌/译责任编辑/哥舒意
村上龙(1952年——),与村上春树齐名的日本超高人气国民作家,本名龙之助,生于日本长崎,著名小说家、电影导演。1976年,以处女作《无限近似于透明的蓝》斩获第19届群像新人奖、第75届芥川奖。此后,出版小说、散文、对话集等,作品类型广泛,并持续造成话题。其中多部作品改编成电影,包括自编自导的《黄玉》、《京子》与《69》等片。2001年出版《最后家族》,同年改编为电视剧。从第123届起,村上龙担任芥川奖评审委员。
《孤独美食家》引入中国后,成为最为经典畅销的都市美食故事集。另外,其长篇小说《走出半岛!》,也成为超越文艺范围的话题作品,并获得第59届“每日出版文化奖”、第58届“野间文艺奖”。作品另有小说类《寄物柜里的婴孩》、《男人都是消耗品》、《斐济的侏儒》、《盾》(2006);访谈类《凝视“个体”的对谈》、与村上春树对谈集《walkdon'trun》等。
我是小说家。
现年三十五岁,七年前成为小说家。二十八岁时推出的小说《电子工学游击队》成了销量突破六十万本的畅销书,之后又完成了《光纤之爱》、《感伤非晶质》、《东京计算机殊死战》以及《微波大都会》等胡扯的小说,也都经常打进畅销榜前几名。推出处女作的时候,我还在一家美商计算机公司“克雷研究”的企宣部门任职。
从上班族变成小说家,我有了三点变化。
首先是出名了。
其次是富有了。
还有就是发福了。
“喂,请问是奥手川先生吗?”
一通电话打到了我的工作室,是个陌生的声音。
“哦,我就是。”
停下在打字机上打字的手,我如此回应。
“冒昧地请教一下,您,是否常去横滨的关内游乐呢?”
“不好意思,电话专访还是能免则免,因为电话采访所写出来的东西,往往和我说的内容不一样。”
对方没有搭腔,看来并非出版社的人。
“请问,您知道关内吗?”
“关内我知道,不好意思,请问有何贵干?”
“在下是关内一家俱乐部‘茱莉亚’的经理。”
“那又如何?”
“您知道吗?”
“知道什么?”
“我们这家俱乐部。”
“关内嘛,我只知道一家叫做‘扉’的俱乐部。”
“咦,是‘扉’啊?您经常去那里吗?”
“就一次而已,不过,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上个礼拜呢?”
“不不,去‘扉’的那次,是在我还没有写小说之前,有八年了吧?不,也许更久了。我还是个上班族的时候,客户带我去的,记得那里的消费贵得吓人。”
那头传来用手掌捂住话筒的声音,经理一时没跟我讲话。感觉那头不只一个人,好像有人在小声谈话。
“事情是这样的,说来实在很不好意思,大约两个月前,有一位自称是小说家奥手川先生的人,经常光顾本店。”
我不禁苦笑。那是冒牌货。
“那不是我啊。”
“有件事实在是难以启齿……我们这边还有一百六十三万八千元的账单……”
“请等一下,那跟我可没有关系啊。”
“是……是,我明白,那全都是我们的疏忽。”
“可是,这未免太奇怪了,冒牌货的西洋镜应该很容易拆穿才对啊。”
“这么说或许显得我们有些自大,可是,本店经常可见财经人士等各界名流,如果成了企业往来的关系,一个月签账超过两百万的情况也不少,所以呢,面对有身份地位的客人,如果我们怀疑对方的身份,后来发现真是本人的话,可就是无可挽救的严重失态了。”
“长得像我吗?”
“不好意思,请教一下……您,最近是否稍微发福了呢?”
“我比刚推出作品时胖了十八公斤。”
“请问,您推出处女作《电子琴游击队》的时候,书中不是有您的照片吗?”
“是《电子工学游击队》。”
“啊,真是抱歉,因为我女儿正在山叶学电子琴,一不小心就讲错了。”
“那倒无所谓,记得那本书里是有我的照片……”
“那帧照片和您现在的样子相比,不好意思,是不是……”
“差别相当大。这不用讲也知道。只不过,自然也是我本人。”
“还有,那位来到本店的奥手川先生曾经带了几本大作来,还帮人家签名,我也获赠一册,店里的小姐们也……”
“我才不会带着书上酒店,那么丢脸的事情……”
“店里还有一个小姐,怀了先生的孩子。”
“胆敢到处签名的家伙,这种事情八成也做得出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