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标新立异
第5章标新立异
创新不是要打败对手而是与明天竞争如果一个方案有90%的人说“好”的话,我一定要把它扔到垃圾桶里去。因为这么多人说好的方案,必然有很多人在做了,机会肯定不会是我们的了。
——马云
只有创新才是最快的出路
马云:创新绝对不是提前就设计好,按图索骥地一步步走下来。创新没有理论,也没有公式,就是一个个地解决问题。我相信,天下有一千个问题,就有一千个回答。
马云说:“在我看来有三种人:生意人,创造钱;商人,有所为,有所不为;企业家,为社会承担责任。企业家应该为社会创造环境。企业家必须有创新的精神。”
世间万物每天都在变化,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日升日落,斗转星移,变化是时时刻刻存在的。尤其是在波诡云谲的商界,新的事物总是层出不穷,如果只是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沉湎于曾经的辉煌而不思进取,稍不注意,就会被新事物狠狠地甩在后面。
2011年初,腾讯悄悄推出一款快速发送文字和照片、支持多人语音对讲的手机聊天软件——微信。由于该软件本身免费,使用起来也更加方便、灵活、智能,且资费节省,所以它很快就深受大众喜爱,在短短不到半年时间内迅速崛起。截至2013年11月,注册用户量已经突破6亿,成了亚洲地区用户群体最大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
面对一直低调,用户基数却极其庞大的微信,尽管支付宝钱包的广告占据了各大一线城市的地铁、公交版面,一向事事都能料定先机的马云也不得不承认自己和阿里落后了。他虽然不甘,但这是事实。一向表现淡定的马云也有些急了,因为微信正在做的,其实是在试图改变游戏规则,或是在根本上挑战传统电商模式。在这些新的规则之下,阿里巴巴苦心建立的一切,可能都不再坚固,包括超过4亿的淘宝用户、近6亿的支付宝用户、网络交易额的80%、耗资可能上千亿的菜鸟网络等。
2013年的“双十一”正是手机网购开始爆发的前兆,中国的网购消费者已经开始了从电脑购转到手机购的全新迁徙路径。在2013年的350亿的“双十一”战果中,有53.5亿元来自手机客户端。虽然这个比例还不足以令人瞠目,但对比2012年9.6亿元的成交额,这个数字的增长幅度仍旧令人生畏。随着智能手机支付功能的日益完善,2014年,这一数据势必将刷出一个新高度。随着淘宝商户购买流量的成本越来越高,站外导流的诉求也会越来越强烈,而微信作为一个流量入口,又拥有海量用户,自然就会吸引淘宝系商户。
面对这些变化,马云不能害怕或者逃避,要勇敢地迎接上去,了解这些变化,战胜这些变化。在这样一个网购成为生活一部分的时代,抢占“指尖市场”刻不容缓。
2013年10月18日,阿里巴巴集团ceo陆兆禧召集全公司所有管理层开会,要求全集团落实“all-in无线”战略,任何产品和应用优先考虑无线应用。
同时,马云火药味十足地推出了与微信相似的产品“来往”,不仅亲自给“来往”站台,还发动了商界好友帮忙推广“来往”,并高调现身“前线”为旗下支付宝钱包争夺公众账号、高调发布“来往”满月数据等。
来往不打算刻意将手机淘宝用户和阿里旺旺用户变成自己的注册用户,而是要撇开电商基因,做一个纯社交产品。为此,“来往”允许用户使用淘宝id登陆,但拒绝导入淘宝上的好友关系。从这一点足以看出马云做移动社交的决心。
商场上从来都没有终点,有的只是不断变化和推陈出新。人类已经进入一个数字信息时代,互联网不是一个技术,而是一种思想和生活的方式。所以,作为引领时代潮流的企业家们也必须不断接受和适应新鲜事物,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不至于落伍。就连阿里巴巴的对手腾讯掌门人马化腾也感言称:“包括qq也好,微信也好,还有很多服务也好,没有人保证一个服务永久不变,因为人性天然需要更新,即使你什么错都没有,就错在你太老了。”
当更年轻的群体成为消费主体,当手机购物成为消费者主要的消费习惯,阿里巴巴还会占据电商鳌头的位置吗?坐拥5亿用户的腾讯微信对电商也是虎视眈眈,而阿里巴巴尚未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站住脚,这时归路又在何方?其实,很多事情都是这样,一旦错过了最佳时机,过后再怎么弥补,也会陷入被动。最快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敢于创新,及时创新,因为只有创新才是最快的出路。
马云说:“我从不使用咨询公司,也很少理会学者的说法,因为他们的理论都是事后归纳出来的。创新绝对不是提前就设计好,按图索骥地一步步走下来。创新没有理论,也没有公式,就是一个个地解决问题。我相信,天下有一千个问题,就有一千个回答。”马云认为,创新是被逼出来的,当有人问他当初是怎么预测到电子商务会繁盛起来时,马云说:“我要告诉你,其实当时我们没有其他路可走。当时的网络经济模式只有三种:做门户网站,没钱没资源;游戏网站,我不想要小孩子们泡在游戏里;所以我们只能做电子商务。”
当无路可走时,创新是最好的方式,也是最快的出路。那么,对于年轻的创业者来说,应该如何发展自己的创新能力呢?
创新能力的形成方法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点:
1.吸纳各种创意。创意是创业者生存和发展的最大能量,或者说资源。
2.尝试变化。这是一个瞬息万变的世界,你要想求得最大的发展,就必须尝试着去变化。比如说如果你从事的是销售业,你可以试着去了解生产、会计、财务等相关内容,这样就可以拓展你的能力,为你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积极进取。悲观的人永远都不会成为成功的创业者,成功的创业者面对未来的发展都是充满信心,所以才会不断有新的想法冒出。
4.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成功的创业者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都会为自己不断设定更高的标准,不断寻找更有效的方法,或者用较少的精力去做更多的事情,或者降低成本以增加效益,
5.激发灵感。成功的创业者永远都不会满足自己目前的成就,他们擅长用各种方法来激发自己的灵感。
马云高效课堂
许多创业者之所以比别人能够较快地获得成功,是因为他们找到了通往成功之路的捷径,这种捷径便是思人之所未思,见人之所未见的创新能力。当你需要在最急迫的时间内解决问题的时候,创新可以作为首选。
多用新招,一招鲜不见得吃遍天
马云:我认为所有模仿的东西都不会超出自己的期望,google能达到超乎人们期望的高度就是因为他们的创新,而全球最大的门户网站雅虎也是自己创新出来的。
“一招鲜,吃遍天”是很多商界人士信奉的经营信条,但事实上,在当今这个社会,“一招鲜”不是不改变,而是始终如一地保持与众不同的本色。否则,这一招迟早是会被别人模仿或抄袭,直至最后惨遭淘汰的。创业者要想把自己的企业做强做大,就不能固守在一个传统的经营手法和营销方式上,必须要多用新招,始终拥有自己的经营特色。
马云就是一个非常善于出新招的“武林高手”,从马云的创业经历来看,从创建“中国黄页”,到阿里巴巴,再到淘宝、支付宝、收购雅虎……几乎他每出一招都会引起人们的惊呼和世界的诧异。神秘的马云经常能带给人们意想不到的惊喜,而他的不可捉摸就在于,他从来都不会墨守成规,总能频出新招,在互联网的海洋中掀起波澜。
2008年9月4日下午,众多媒体发布消息,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淘宝、阿里妈妈两家公司将合并,新公司采用淘宝旗号,阿里二剑合一,将共同打造全球最大电子商务生态体系。自此,“大淘宝战略”正式启动。马云表示,淘宝网要抓住全球电子商务未来发展的巨大机遇,为网络消费者带来更好的购物体验。
从2003年开始,经过5年发展,淘宝网已成为拥有8000万用户数,每天成交量过3亿人民币的亚洲最大综合购物网站。截至2008年第一季度,淘宝网占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份额高达79%,以及占中国c2c市场84%的份额。
而阿里妈妈成立一年来,也成为阿里巴巴集团发展最为迅速的公司之一,成为中国最大的网络广告交易平台,已汇聚40万家网站的每日30亿优质流量,日覆盖人群已超过8000万,日平均覆盖网民比例近80%。
此次强强联合,将发挥两个公司的整合优势,最直接表现是,阿里妈妈所覆盖的巨大优质流量将给淘宝网数百万卖家提供最简单、精准、高效的网络推广服务,在解决淘宝商家的推广瓶颈的同时也给他们带去巨大商机,丰富其用户群。同时,两者合二为一后,将进一步发掘淘宝网的流量价值,帮助数百万中小站长生存发展。而且,未来更多的网民会通过阿里妈妈这一渠道进入淘宝,而淘宝也将为中国的网络购物消费者提供更安心、舒心、贴心的服务。
“大淘宝战略”通过“非常规”的发展路线,打造出世界独特的商业模式,实现“十年交易量超越沃尔玛全球交易量”的目标。
换句话说,马云已经不再满足于做中国c2c江湖的武林盟主,而是要做世界c2c江湖的第一人,而淘宝网与阿里妈妈的合并,正是其在当时打造的最强新招,正是凭借此招,才有了今天淘宝网独霸c2c江湖的崭新局面。
创新出新路,不创新就有可能走入死胡同。只凭一招鲜就能吃遍天下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无论做什么,如果能多用一些出其不意的新招、妙招,往往会收到不可思议的效果。
1952年前后,日本的东芝电气公司一度陷入产品积压,大量的风扇卖不出去。为打开销路,该公司想尽一切办法,但始终没有可观进展。一天,一位小职员向董事长提出改变风扇颜色的想法,他认为将黑色风扇改为浅色风扇来卖可以打开产品市场。
这个独特的建议马上引起了董事长的重视,因为当时全世界的风扇都是黑色的,从来没有人想过通过改变颜色来改善销售状况,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黑色作为风扇的外观颜色已经成为一种惯例,一种传统,没有人想过要打破这种传统。
经过一番研究,董事会最终采纳了这个建议。
第二年夏天,东芝公司果然推出了一大批浅蓝色风扇,风扇一上市便受到了广大好评,市场上还掀起了一阵抢购热潮。谁都没想到,只是在颜色上做了一下调整,其他方面未作任何改动的东芝风扇竟然在几个月内销售了几十万台。此后,在日本,乃至全球,风扇的颜色开始变得种类繁多起来,人们的视野也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为什么仅仅改变颜色这一设想,就让东芝电气公司获得了如此巨大的效益呢?而且,提出这一设想,并不需要渊博高深的科技知识,也不需要丰富的商业经验,要的只是敢于打破传统观念,敢于独辟蹊径。
事实上,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太容易受到传统观念的禁锢。长期千篇一律的重复的事物,在人们的头脑中渐渐形成一种思维定式、心理定式。时间越长,这种定式对人们的创新思维的束缚力就越强。而要摆脱这种束缚就越困难,就需要做出更大的努力。然而,单调难免乏味,人们大多都喜新厌旧,所以,商业社会往往需要那些善于打破传统,不拘泥于条条框框,勇于创新的人。
马云说:“淘宝收费需要有一点创新的办法,我认为所有模仿的东西都不会超出自己的期望,google能达到超乎人们期望的高度就是因为他们的创新,而全球最大的门户网站雅虎也是自己创新出来的。”事实上,这世界上所有的伟大成果均来自于创新。时时是创新之时,处处是创新之处,只要你积极行动起来,创新并不是一件难事。
马云高效课堂
这是一个变化的时代,任何的事物都不会一成不变,如果因循守旧,不肯改变,迟早会遭淘汰。要想与众不同,杀出一条绝路来,唯一出路就是创新,多用新招。
把90%的人说“好”的决定扔进垃圾桶
马云:如果一个方案,有90%的人都说好的话,我一定要将它扔到垃圾桶里。因为当所有人都说好的时候,已经有很多人去做了,机会肯定不属于我们。
一直以来,马云都信奉这样的理念:“如果一个方案,有90%的人都说好的话,我一定要将它扔到垃圾桶里。因为当所有人都说好的时候,已经有很多人去做了,机会肯定不属于我们。”从这句话中,我们能看出马云惯有的“狂”劲,但从侧面分析,这也是马云与众不同的地方。
50载人生浮沉,30年创业精髓,特立独行的马云所走的每一步都极富个人特色。他从来不会追随别人的脚步,也不会被谁的意志所囚困,因为他一直都在努力做自己,想别人之所未想,想别人之所不敢想,做别人不愿意或者不敢干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