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1章∶亲笔!所求!
第821章∶亲笔!所求!
时、苏定方与薛仁贵已然猜到卫孝杰缓兵之计,苏定方暗忖如是能使卫孝杰脱身传出李佑谋反的消息,于自己等来说方有脱困的机会,否则、今日怕是难逃被李佑逼迫跟着造反的危险境地。“王爷、如今我等正是用人之际,卫大人麾下乃百战之兵,如能使于军中为主力,可使大军加强战力,何乐不为呢,臣与薛将军于此,想卫大人不至于丢下我等不顾而起别的想法,请王爷允准卫大人所求,恭贺王爷得精锐雄兵。”
如论计策,李佑及忠于他的麾下如何是苏定方等的对手,这厮略加思索,吩咐昝君谟率百名甲士监控卫孝杰前往行事。
卫孝杰与昝君谟出得王府,暗忖自己那有数千精兵,情急里这厮竟是将昝君谟等甲士带往城里“幽州”军心腹将领驻扎之处,待到大营辕门之处,卫孝杰对昝君谟道。
“你我且率甲士在此处稍等,待卫某使人寻得麾下领军将领再说。”
昝君谟允准,卫孝杰唤来军营巡哨的兵士,使其让营中将领出来相见。
稍许时间,便见得军中一员猛将全身披挂纵马而出,待见到卫孝杰便跳下马背跪地参拜。
卫孝杰借上前扶起将领之机,已然悄悄将随身的玉牌递到将领手中并大声说道。
“你且起身将本都督藏于军中的数千精锐带出!”
那将领手中得玉牌正自不知其意,此时再听得都督大人说话古怪,加之,都督既来军营为何又使自己出来相见,种种异于平常的举动使将领心中已有计较,抬头见都督使眼神示之更是心中明白。
这将领起身回营,不大的功夫便见军营中数百骑兵纵马而出,数员领军将领借下马参拜都督之机,同时对昝君谟发难,使卫孝杰有机会脱离这厮的控制之中。
待得卫孝杰跳上马匹被骑兵簇拥,昝君谟及百名甲士已入大军的包围之中。
将昝君谟麾下大半甲士灭杀之后,卫孝杰使人将已然被杀伤俘获的昝君谟严加看管,迅速写就奏折,分别派出三路信使出“幽州”城往长安急报朝廷李佑谋反之事。
此时“幽州”城已然四门紧闭,想要出城非得有王府令牌方可,暂得昝君谟身上正好有此令牌,否则、便是卫孝杰脱困,想要送出李佑谋反的消息却是不易。
三路信使马不停蹄,星夜疾驰,其中一路信使,不到半日的时间便遇上前往“幽州”传旨和往辽地宣抚徐天的朝廷仪仗大队。
御史大夫、中书令、西河郡公温颜博得信使禀报李佑谋反的消息,大惊之下,吩咐人马择地驻扎,迅速写就奏章使人往长安急报,同时,使人持信物往徐军中寻求徐天派兵接应。
数日时间转瞬即过,几乎与卫孝杰、温颜博派出的信使同时到达京城的刘德威,将李佑谋反的消息奏报朝廷。
李世民得报,震怒与心痛之下,宣李靖入朝,太极殿上面色铁青对众臣言道。
“李佑逆子谋反,弃父兄于不顾,罪该致死,着李靖节制怀、洛、汴、宋、潞、滑、济等数州府兵,刘德威为平叛使征讨叛军,传旨徐天率徐家军及卫孝杰所部于古北口一线展开对幽州叛军的围剿。”
李靖领旨,再得皇上斥责李佑的书信,迅捷率亲兵往兵部发文,调集数州兵马按指定的时间于“幽州”城十里之外集结,旋即与刘德威出京赶往“幽州”准备平叛之事。
此时、“幽州”城里,李佑不见卫孝杰率军回报,且、忠义于王府的头目昝君谟也是音信杳无,知事情已然出了意料之外,遂传令梁猛彪率军全城捉拿卫孝杰并寻找昝君谟踪迹,王府里对苏定方、薛仁贵二员虎将不耐说道。
“两位将军是归顺于我还是欲学卫孝杰阳奉阴违呢,朕没有时间与你们费话,今日便将话挑明吧,如是归顺,你等便是从龙之臣,享尽天下尊荣,否则、明年今日便是你等忌日,何去何从两位将军给个爽快之语。”
苏定方、薛仁贵闻听李佑之语,知道卫孝杰定然已传出李佑谋反的消息,凭“幽州”区区十数万军岂是朝廷大军的对手,且、这十数万军还有卫孝杰心腹麾下掌控,如何会尽心尽力为李佑卖命,鉴于自己的安危,想着寻机与朝廷大军或卫孝杰联系而成为平叛李佑的内应,二人皆是答应愿为李佑驱使。
李佑大喜,遂赏赐二人金银无数,着令二人跟随自己为副将,却是不敢完全信任使之为领军将领。
梁猛彪率军于城中搜寻卫孝杰数日,终是不见其人,无奈只得回报李佑。
李佑大怒之下,除着令继续搜寻外,使军于城池加强防御并派人出使徐军寻求为后援,言及事成后与秦文远平分天下。
秦文远于军中接待李佑信使后,将李佑书信交于已到徐军中的温颜博观看,二人叹息李佑当真不知天高地厚,温颜博对徐天说道。
“秦大人当该如何应对呢?”
“本王之意,不如暂时稳定李佑叛军于幽州城里,使其不率军祸乱大唐腹地,免百姓遭受无妄之灾,待到朝廷平叛大军到来,如是本王所料不差,朝廷当有旨意着徐军参与平叛李佑之事,温大人不必怀疑本王会与李佑勾连对朝廷不利,似这等无脑子的皇子,本王岂能不知其狼子野心,且、秦家志不在天下,所求不过使家族千秋万代,治下百姓安居乐业罢了。”
“善哉、善哉!秦大人赤子之心,皇上幸甚、大唐百姓幸甚,倒是温某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秦大人原谅。”
“温大人不必客气,秦文远与皇上之隙乃治政理念不同罢了,无非是见不得朝廷中世家大族把持朝政为各自利益,却又满口仁义道德让人作呕,而皇上所谓的顾全大局,本王却是不敢恭维,朝廷既以天下百姓福祉为重,却又不以实际行动让百姓获利,所行的皆是好听的话语,所维护的不过是既得利益者的权利,当真使人可笑。”
秦文远此话使温颜博无言以对,暗忖此番话语,的确说出朝廷施政中的弊病,想朝中诸位大臣说此子妖孽大才,当真是名副其实。
再言李佑得出使徐军的官员禀报秦文远似有合作之意,这厮也不想想这种可能性有多大,竟是放松心情于王府,终日与燕弘亮等伪官员和他的王妃们宴乐。
这厮以为得志,嬉笑间谈及朝廷将派出征讨的官军,燕弘亮大言不惭而道。
“皇上不必担心,我等右手端酒喝,左手为皇上用刀砍杀,何惧官军呼!”李佑闻言大喜,竟是深信不疑,待得李靖兵至,使信使进城呈上李世民书信,李佑接信见父皇斥责之言,已然有些复杂的心态,却是李世民书信中如此言道。
“逆子、朕曾经告诉你不要亲近小人,你却将朕良言当做成费语,想你性情素来乖戾缺少德行,被谄媚的言论所蛊惑,终招致祸端自取覆灭,朕痛心啊!你真是愚蠢到极致,变成枭獍一样的人,忘记忠孝、扰乱幽州,死有余辜。你不能做维护帝国的人,反而如堆积的薪柴一样危险,破坏了磐石一样的血缘亲近,成为寻衅滋事的因子。你违背礼和义,为天地所不容,抛弃父兄背叛君主,为人神所共怒。你以前是朕的儿子,今日却已成帝国的仇人。权万纪被你所杀,虽然死了,不妨碍他成就大义,你生是贼臣,死是逆鬼。过往没有好的名声,现在更有无穷的劣迹。朕听说郑叔、西汉戾太子都做过猖獗的事情,哪有父亲期望生出你这样的逆子?朕因此上惭皇天,下愧后土,叹惋之致,不知道还能对你再说些什么……”
此一封似含有李世民悲伤的斥责书信使李佑读来既有恼怒也有血脉不忍割断的心绪,便在他踌躇该如何应对李靖大军之时,有王府亲卫禀报,其“幽州”卫孝杰麾下军士拒绝为李佑效命,而发往“幽州”辖境各城调兵的军令再无回音。
李佑见此情形,急使人请求秦文远出兵救援,奈何得麾下禀报,徐军按兵不动,哪里有半分救援之意,这厮知大势已去,悔不当初。
燕弘亮等王府官员劝李佑虏走城中百姓为质,逃入“幽州”境内大山行盗匪之事,以期获得重整军备谋反的空间。
然、此事尚未设施之时,有朝廷先期派驻“幽州”的兵曹杜行敏得苏定方偷偷从王府传出的消息,遂使兵悄悄设施抓捕李佑之计。
便在李靖大军开始攻城,秦文远引军从“古北口”方向策应之时,杜行敏趁着王府混乱,吩咐军士悄悄包围王府欲捉拿李佑,奈何王府门坚墙厚,一时无计可施,只得使军凿通王府围墙后率军而入。
时、李靖大军和徐军已然攻进“幽州”两面城门,卫孝杰率军安抚城中之乱。
王府里,李佑与燕弘亮等数人皆是身着甲胄,躲在室内持弓弩等兵器顽强抵抗,杜行敏害怕伤及李佑性命,反倒是有些畏手畏脚不敢使军大举破敌……
双方僵持之中,杜行敏只得使兵士将其团团包围,从早上对持到中午仍是想不出如何捉拿李佑而不伤及他性命的方法。
有杜行敏麾下兵士献计不如采用火攻逼迫房中之人缴械投降之计。
本作品由六九書吧整理上传~~
杜行敏大喜,认为此计可行,遂高声对房中之人大声喝道。
“李王爷、你是皇上的儿子,末将不愿伤及你之性命,奈何,乱臣贼子我等当诛之,大王若是再不投降,末将使火攻之,那时玉石俱焚,可怪不得末将不讲情面。”
这厮说完,竟假意使军拿来诸多柴草堆积于房屋之外,使军士纷纷于强弓上扎成火箭欲点燃柴草。
李佑等从房间窗户看到此等情形,这厮终是惧怕被火烤成焦炭而面目全非,隔着窗户对杜行敏大声尖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