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2章∶抵抗!无补!
第822章∶抵抗!无补!从这封信里,秦文远已然知道李世民默许他称王之事,虽没有下旨确认并授与丹书铁券,不过是皇上为维护皇家不受臣子胁迫的面子罢了,使自己领会圣意再建奇功,那时朝廷封其王爵之位便名正言顺,而使李靖出兵高丽,不过是朝廷往后有理由将高丽纳入藩王臣属国的战略目的罢了。
秦文远并不介意李世民有这等心思,不就是朝廷想要些好处吗?小爷何不将李靖麾下之军置于与“百济”的征战中呢,使早就臣服朝廷的“新罗”战胜“百济”同为大唐属国,而让整个半岛局势趋于平稳的三方态势,稍加时日,随着高琴郡主统治高丽国得徐家背后支持发展,使其富国强军的目的达到,还怕不能将“新罗”与“百济”纳入到治下吗?
正所谓:“你有你的张良计,我有我的过墙梯!”
李世民与秦文远各有心机,便看最终的实力说话。
闲话少提,再说温颜博宣读圣旨完毕,卫孝杰接旨后便对秦文远施礼说道。
“卫某与秦大人同为大唐臣子,恳请大人将古北口归还幽州守军,使两军关系趋于常态再不得自相残杀,不知秦大人可否如卫某所愿?”
“归还可以,然、本王得当着朝廷诸多大臣在此有言再先,卫大人可能保证幽州军不再出关骚扰百姓之事否?如是不能,那便将幽州划入本王治下,使秦军为大唐东北屏障,卫大人自可率幽州军回京享福。”
面对秦文远如此提议,卫孝杰自然不敢多语,无奈使双眼瞧着李靖等朝臣寻求帮助。
李靖欠身对秦文远说:
“好了!你小子就不必与卫大人说笑了,就将古北口归还与幽州军吧,老朽也好随你前往辽东商议如何进袭高丽之事,待得皇上东征高丽的旨意,老朽听从你的安排便是,倒要看看你小子指挥大军是有此才能。”
一旁、温颜博、刘德威等朝臣也是纷纷劝解两军和解。
秦文远赚足面子,吩咐身边亲卫头子周仓传自己军令,使徐军做好与“幽州”军交接“古北口”防御的准备,待得往“幽州”围剿李佑的徐军部队出关,全军回到“平州”驻地休整时再行交割之事。
解决完“幽州”诸多大事之后,李靖使刘德威率数千兵士押送李佑回京,将苏定方及所辖的数万唐军归于自己麾下,暂时驻扎“幽州”待命并解散数州参与平叛的府兵各归建制。
隔日、李靖与卫孝杰和秦文远所部出“幽州”往“古北口”关隘开拨,而刘德威、温颜博等则率军押着李佑回返京城。
过“古北口”关隘,卫孝杰使军接替秦军防御并与李靖、秦文远告辞,将守关重任仍是交给薛仁贵负责,责令其做好防御休得使军节外生枝,再生祸乱。
薛仁贵得令,虽不满秦军借仗兵器之利得势,奈何形势比人强,不得不忍着与秦文远的杀师之仇而于军中布置关隘的防守之事。
秦军中,李靖得见秦文远夫人契丹彩霞公主,见此女将英姿飒爽,不禁暗赞秦文远这厮除了武艺高强,便是御女的功夫也是异于常人。
尼玛!这等母老虎也只有这小子敢于使之睡在身侧。
李靖如是想着,面上有些似程咬金般浮现猥琐的笑容,使人看来,这老东西也是个为老不尊的胚子。
也许、但凡人上了些年龄,在自己欣赏的小辈面前都是这等卵样吧……
刘德威、温颜博押送李佑回京,一路再无阻涉,数日便到长安。
望着长安城,李佑终有物是人非的感觉,想自己出身高贵却命薄如此,今日之后,自己是生是死全不可知,一时竟有些悲从心起,泪水模糊双眼。
数日后、皇宫太极殿上,李世民历数李佑之罪,望着此时蓬头垢面的儿子跪伏阶前,当真是痛彻心扉,长声叹息之后,最终以“谋反罪”将李佑贬为庶人,赐死于太极宫内省。
李佑死便是死了,然、李世民做梦也没有想到,李佑的死竟然牵引出了太子李承乾同是谋反的计划。
此乃后话,容后再叙!
太极殿处置李佑过后,李世民赏赐平叛有功之臣,敕封杜行敏出任巴州刺史,位列南阳郡公之尊,刘德威接替李道宗为刑部尚书,传旨着令远在辽东的李靖率朝廷置于“幽州”的大军东征高丽,使于“幽州”犯过的苏定方随军戴罪立功,待得东征结束之后再一并封赏。
李靖、苏定方等接旨后随秦文远一并前往“辽州”城。
从进入“平州”起,李靖等沿途所见皆是欣欣向荣的景象,其繁荣的程度比起大唐治下的州城不知强了多少,不得不佩服秦文远施政的方略,到达“龙城”之时,只那些公立的学校,各族适龄儿童背着布包上学的开心模样,便使大唐这位军神感慨而道。
“这才是教化万民的手段啊!一味的靠武力征服,得到的不过是短时的安定,只有改变人的思想才是长久的安邦定国之道。”
便是苏定方此时已然对秦文远的认知改变不少,想起朝廷中一些朝臣对秦文远的评价,无不是言此人仗着军利而不将天下英雄放在眼里,当真是:“耳听不如眼见!”秦文远之才岂是他们能够知道的,其治军军纪严明不说,更是民生之政同举,只看其辖地道路四通八达,道上车马来往的情形便可使人想到如今辽地的清明态势。
这厮为自己偏听偏信而感觉有些面色羞红,待到“龙城”与“齐王府”众官饮宴之时,酒席上苏定方恭敬向秦文远施礼,真诚说道。
“苏某自以为文韬武略皆通,常喻比大人不差分毫,如今见识过大人治下军政,顿感羞愧难当,始知很难望其项背,以往多有得罪之处还望大人原谅。”
秦文远主位之上微笑而道。
“将军不必如此客气,更不可妄自菲薄,本王以为,做官者心中当装着百姓方为大能,有道是: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我们做官,难道不是应该使治下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吗?似那等只顾着自己利益而不知百姓死活的官员却是为本王所不耻,如今幽州之事已然告一段落,将军不必再提,希望将军在往后为官的宦途中多以百姓为重,使治下幸莫大焉。”
李靖及王府诸多官员为秦文远的这番言语所动,不禁纷纷喝彩起来。
“说得好哇!你小子的想法总能给老夫不少惊喜。”
“王爷之语,我等谨记!”苏定方此时顿起对秦文远的崇拜之心,暗忖似秦文远这等良臣才是大唐真正的栋梁之才。
……
李靖接旨率军东征,安顿好诸多整军之事后,终日与秦文远等将领于王府虎堂策划进军“高丽”的谋略。
虎堂中央,使李靖、苏定方等唐军将领艳羡的大型沙盘前,秦文远道出了自己的想法。
“李大人,秦家军一部已于“新罗”登陆并与该国结成联盟,本王欲使你率唐军搭乘水师战船于“百济”海口登陆,汇合“新罗”联军展开对“百济”的军事行动,使“高丽”失去倚仗,那时,唐军与秦军两面夹击“高丽”国,大事可成也。”
对于秦文远的这个方略,李靖、苏定方等当然知晓其中的深意,说白了,秦军便是在没有唐军联合行动的前提下仍能以一军力克“高丽”王城,唐军插手战事,无非是想在此间获得好处和战略上的存在罢了,既然如此,秦文远使唐军往“百济”作战的方略自然无可厚非。
“可!那某家便率数万大军登陆百济,水军却要你小子多多协调才是。”
“这不是问题,待唐军集结到登州之后,本王便传令登州水军都督徐世禄派出战船相助如何?”
秦文远与李靖计议得当,近二月的整军过后,于大唐贞观十年五月,秦文远亲自率军渡过鸭绿水进逼高丽国“泊沟”城,使罗士义率一部军士展开对高丽国辖境连续骚扰的策略,其目的是使高丽国的经济受到重创,让其穷困凋弊,使民产生对王国的动摇而祸及高丽军军心。
此时、李靖已然率军进入齐境至登州,秦世禄得秦文远军令准备好数百战船。
李靖令苏定方为唐军前锋将领,率左晓卫大将军刘伯英等麾下数万唐军于此展开登陆“百济”之战。
本作品由六九書吧整理上传~~
战略之初,已然驻扎于“新罗”与“百济”边界的徐家军联合“新罗”五万大军先是展开对“百济”的骚扰之战,使欲登陆“百济”熊津口唐军得到策应。
便在“百济”忙于调兵遣将应对来自“新罗”国的联军之时,但见得熊津口前的海面当真是千帆盖海,无比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