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追求自由,圆融以对(6) - 狼行天下 - 余金编著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狼行天下 >

第12章追求自由,圆融以对(6)

第12章追求自由,圆融以对(6)

世界上的事情是复杂多变的,任何人都不应该仅凭一家之言和一己之见,自以为是。即使是某些以为拥有科学头脑的人,也应该留有一片余地供别人游览,供自己回旋。否则的话,就会给别人留下把柄。1790年7月24日,在法国的一个小城儒里亚克,一块巨石从天而降,巨大的响声把居住在这里的加斯可尼人吓了一大跳。尤其令人惊异的是,这块石头把加斯可尼人教堂旁边的屋子砸了一个大窟窿。市民们目睹了这一切,纷纷认为这块破坏了他们宁静的怪石来历不明。他们以为这块石头可能还会飞上天去,为了防止它“逃走”,就给巨石凿了个洞,用铁链锁起来,然后把铁链锁在教堂门口的大圆柱上。最后市民们又通过决议,要写一封信给法国科学院,请求派科学家来研究这块怪石。儒里亚克市的市长证实了市民们在信上所写的事实,并且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又派专人将信送往巴黎。

在巴黎的法国科学院里,当有人宣读儒里亚克的这封来信时,人群中突然爆发出阵阵哄笑声,有的人甚至笑得前仰后合,还有人连眼泪都笑出来了,有些科学家带着嘲笑的口气说:“哈哈,加斯可尼人是最爱吹牛皮的,今天他们向我们报告天上落下巨石,过几天他们还会来报告天上又掉下五吨牛奶,外加一千块美味的带血的牛排……”在笑够了之后,他们以科学院的名义做出了决定,对加斯可尼人的撒谎和儒里亚克市市长的愚蠢表示遗憾,同时号召所有有科学大脑的人,不要相信这些荒诞不经的报告。

后来,经一些认真而谨慎的科学家实地调查,确认那是一块从太空中掉下来的陨石碎块。

究竟是谁有科学头脑,是谁更愚蠢、可笑呢?历史已经做出了公正的答案。

不给自己留余地的人在笑够了别人之后,岂知把自己的短见也暴露给了别人,在伸手打别人耳光的同时,也在打自己的耳光。

我们在做事时讲求留有余地,在说话时也同样要留有余地,不能把话说得太满,要容纳一些意外事情,以免自己下不了台。

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我们无法预料他的发展态势,有的也无法了解事情的发生背景,对此,切不可轻易地下断言,若不留余地,就会使自己一点回旋的空间都没有。

p君与同事有了点摩擦,很不愉快,便对同事说:“从今天起,我们断绝所有关系,彼此毫无瓜葛……”这话说完还不到两个月,这位同事就成了他的上司,p君因讲过过重的话很尴尬,只好辞职,另谋他就。

因把话讲得太满,而给自己造成窘迫的例子到处可见。把话说得太满,就像把杯子倒满了水一样,再也倒不进一滴水,否则就会溢出来。也像把气球打满了气,再充就要爆炸了。

凡事总会有意外,留有余地,就是为了容纳这些“意外”,杯子留有空间,就不会因为加进其它液体而溢出来;气球留有空间便不会爆炸;人说话、做事留有余地便不会因为“意外”的出现而下不了台,从而可以从容转身。

我们可以见到一些政府官员在面对记者采访时偏爱用一些模糊语言,如:可能、尽量、研究、或许、评估、征询各方面意见……他们之所以运用这些字眼,就是想为自己留有余地。否则一下子把话说死了,结果是事与愿违,那该多难堪啊!

总之,办事、说话留有余地,使自己行不至于绝处,言不至于极端,有进有退、收放自如,以便日后更能机动灵活地处理事务,解决复杂多变的问题。同时也要懂得给别人留有余地,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不要把别人推向绝路,这样一来,事情的结果对彼此都有好处。

狼性法则35

驾驭情绪,掌握命运

学习狼性心态,首先必须理性地克制自己的情绪。

一个人再伟大,都不可能像动物一样的自由。人类受到的是比动物多得多的束缚,要想成功,必须知道该做什么?而又不该做做什么?社会生活中,我们应该能看到很受尊重的人。但是我们应该知道,一个人受不受他人尊重的关键,不是他有多么自由,而是他是不是有足够的克制情绪的能力。

情绪是一个人内心深处的一种思想情感,但它却会被外界的事物所控制,并随之摇摆不定。在现实生活中,人人都有不易控制情绪的弱点。

想要成功必须使消极的情绪得到有效的控制,否则,人人的生活质量、工作成效和事业成就将无法保证。一个人的情绪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调控,那么,人就有可能成为情绪的奴隶,成为情绪的牺牲品。

心理学研究说明,人是被情绪激活的动物,不同的情绪状态,将导致不同的学习与工作成效。比如,当情绪,如焦虑、愤怒或恐惧处于恰当的程度时,人能够激发潜能,承担重任,完成平时看来十分棘手的工作,克服平日看来不可想象的困难。情绪激活水平不能过低也不能过高,过低使得有机体死气沉沉、了无生气,过高又会产生亢奋紧张,物极必反。

此外,情绪还将改变人们的视、听、嗅、味等感觉,对同一环境产生不同的看法。比如,愉快使人用乐观的心态去看世界,感到事事都是美丽和谐的;痛苦使人感到世界暗淡无光,令人沮丧失望;愤怒则把事事看做是自己前进的障碍和阻力,不如人意;恐惧使人感到事事都带有威胁性;自卑和羞怯使人感到自身无能,产生自我否定、自我怀疑和不如别人的评价。

因此,情商研究认为,一个人的情商高低,主要表现在对情绪控制的成败方面。对于情绪的控制,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控制冲动;二是调节情绪状态,以此调制平和心情,营造平稳愉快的心境。所谓冲动,是指情绪脱离了理智的缰绳,完全受本能的驱动和宰制。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热线节目曾播送过一条消息。消息报道,某小学生随手把塑料袋扔进厕所,年轻的女教师盛怒之下强迫他把塑料袋拣回来含到嘴里。在一片谴责声中,这位教师被学校开除。

至于因情绪冲动而造成的人际关系紧张、生活和事业的挫败现象,生活中更是比比皆是。中国传统的处事智慧非常强调克制和忍耐。在冲动性的情绪中以愤怒最为有害。情商研究认为,控制冲动主要是控制人的愤怒情绪,不要做愤怒情绪的奴隶和牺牲品。

对愤怒情绪的控制水平,标志着一个人的品行水准。一个人如果容易发脾气,那是对自己和他人的双重伤害。

愤怒是一种比较难控制但又必须得控制的消极情绪。如何才能消除自己的愤怒呢?

比较有效的方法应当的“重新评价”,即自觉地用比较积极的视角去重新看待你生气的那件事。事实证明,换个角度对待使你生气的那件事,是极有效的息怒方法之一。

另外一种有效的息怒方法是独自走开,去冷静一下头脑,并且默默地对自己说,我现在正在气头上,如果我意气用事,或许会带来后悔莫及的结果。这对于在盛怒之下头脑不清的人尤为有用。

本作品由六九書吧整理上传~~

还有一种比较安全的做法是通过运动来转移注意力。研究者发现,当一个人盛怒的时候,如果他出去散散步或者骑骑车,就会冷静下来。因为运动分散了原来的注意力,把心理聚焦点转移到别的事情上去了。

这些都是值得一试的息怒方法。事实上,愤怒是指当某人事与愿违时所做出的一种惰性情绪反应,他的心理潜意识是期望世界上的一切事都要与自己的意愿相温和,当事与愿违时便会怒不可遏。这当然是痴人说梦式的一厢情愿。其实,一个人便是一个世界,他有权决定他的说话和行事的方式上。

所以,有人说在人生这个大舞台上,最难战胜的是自己,控制情绪,驾驭情绪,是很重要的一件事,你不必“喜怒不形于色”,让人觉得你阴沉不可捉摸,但情绪的表现绝不可过度。

如果你能较好地掌握好自己的情绪,那么你将在别人心目中留下“沉稳、可信赖”的形象,虽然不一定因此获重用,或者在事业上有立竿见影的帮助,但总比不能控制自己情绪的人要好的多。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