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红绸鞋情救书生宋高种了半辈子庄稼,…… - 慧娥种田记 - 荣英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慧娥种田记 >

第45章红绸鞋情救书生宋高种了半辈子庄稼,……

第45章红绸鞋情救书生宋高种了半辈子庄稼,……

宋高种了半辈子庄稼,更不晓得芸生这科考的事情,也不知道给他说点什么。把手里的带的东西给了他,看他还有点冷缩缩的样子,就把身上的大袄脱下来,说道:“来,芸儿,披上吧,在里面恐怕冷,别冻到了。”

芸生见那袄又肥又大,也不甚干净,遂说道:“天气这寒冷,叔叔还是穿着吧,我没事,穿的厚了,手脚也不利索。”

宋高害怕他在里面受冻,再三劝他,芸生才草草披上,自己进了贡院的门。

学道大人在门口点完童生的名字,挨次进去。

宋高立在门首,看着一贯读书人的模样,捂着嘴偷笑。

有的肥头大耳,油光满面,再也和那秀美的楷书连不起来,有的尖嘴猴腮,抿嘴眯眼的,好不猥琐,也不是坐堂的模样。芸生在这里面还算是个出类拔萃的。宋高也自觉的面上有光。

等着那些童生都进了门,学道大人派小吏过去锁门。

宋高还执着站在门口,踮着脚尖,看着芸生往哪边去了,坐在什么号,心里好踏实踏实。

学道大人见这个人丰神伟貌的,便走过来打趣道:“这个学生也是来考生员的么?快进来……不然就锁门了。”

宋高嘿嘿一笑,道:“大人擡举我了,我是在等我侄儿。”

学道大人笑道:“且早着呢,快去找个暖和地方避避风,到天黑去了。”

宋高这边作个揖,方要转身走时,又被学道大人叫住,问道:“你是什么地方人氏?”

宋高笑道:“回大人,小的是村里来的,大人恐不知道……”宋高见那大人对自己高看,免不了又大胆道:“大人,我侄子在家无比用功,村里的孩子念书不易,劳你老人家把他卷子多看几眼……”

旁边的小吏喝道:“嗨!这厮!好没脸!哪有你这样的。”

那学道大人把那小吏推到后面,呵呵笑道:“你侄子叫什么名字?”

宋高忙道:“宋芸生。”、

那学道大人颔首而应,转身飘阙而去。宋高看的没了人影,方回客栈歇着去了。

话说芸生这边来到贡院内,寻到自己的考号,钻了进去,身上穿着叔叔的大袄,好不殉人,又缠缠裹裹的,遂把大袄脱下来,掖在旮旯里,便打开书箧。

其实这贡院,空旷无比,常年无人,毫无人烟气,阴气浓浓,不消多说。这是题外话了。

那堂吏出了题,芸生一看那《四书》的题目,心中已经凉下一半,先生押的的题没押中不说,这题目还十分生疏。

芸生本是个农村里的书童,见识眼界自然一般,只会按部就班的答题便罢,那才情才知根本轮不到他来发扬呢。

芸生怙持着答完《四书》的题目,卷面工工整整,但内容残残弱弱。这便罢了,只是他心里害怕,又兼酷寒无比,他又怕失体面,不穿衣服,手脚哆嗦,把一方砚台打了一身,毛笔杆子也折断了。

芸生一声“哎呀”,忙着窸窸窣窣收拾,羞得满面通红。那寻堂的小吏听到动静,大摇大摆走过来,见他那狼狈样子,鼻子里笑了一声便不理了。

芸生刚收拾完,又派下来经题,芸生一看那《诗经》的题目,心中大喜,顿时胸中就竹了一篇文章。刚才头篇《四书》的文章浅薄,就靠这篇给我挽回大局。

芸生复去书箧里摸笔,可糟了!皇天啊!我怎的就带了一支笔过来。再细细摸一摸,寒空无物。

芸生等不及了,忙引来寻案小吏,剖白情况,说道:“劳阁下给带支笔借用一下,万般感谢!”

那小吏看惯了云来雾去的考生,自己也久经考场,心内早已荒凉,眼皮轻轻一挑,冷言说道:“该!活该!把你手指头咬破往纸上画吧!我去哪儿给你找笔去。”说着一迳走了,又道:“这还是考试呢,若上了战场,你没带刀,早丧命了。”

芸生这厢被臊的满脸通红,急得欲哭无泪,在脚下拾起那杆折断的毛笔,已经不能握了。芸生心里念道:“老天……学生芸生再也耽误不下去了,庄稼人都搭着全部家产来科考,你就恁无情唻……这可怎么办?”

正待无路可寻之时,只听临号的考间敲了敲板壁,前面又伸出一只大红绸鞋,穿的雪白的袜子,那脚一挨一蹭,踢过来一支毛笔。

芸生见状,知是遇到善人了,要帮我,忙忙蹲到地上把笔捡起来,心中万千谢言,只是碍于在考场内,不好言语,方拼命稳下心来,把刚才心中谋划的文章又温习一遍,便执起那管毛笔,飕飕写起。

芸生也就个把时辰做完文章,一手汗腻,看着文章摇头晃脑读了读,恰如临秋风飒飒然,好不豪美,再擡头,贡院内外已是半壁黑影了,往里面一看,堂内已点了几盏纱灯。

芸生这才知道,天已经晚了,忙忙收拾起文章,要去交卷子,从考号里一出来,看旁边临号已经空了,便知刚才那个好人已经交卷子走了。刚才还想着交完卷子,要请他吃饭,好好答谢他一番呢。唉……也是擦肩而过。

芸生只是后悔,连恩人长什么样子也不知道,就把一只穿红鞋的大脚牢牢刻在脑子里。

芸生拾起卷子,往大堂走去,满满的贡院里就剩了三三两两的考生,都在那里咬指头,抓头发,在搜肠刮肚的苦思呢。芸生未免有些难为情,竟落得这样末尾。

那学道大人等了一整日的工夫,早已经困倦的不得了了,也不再堂上坐着,单走下来四处逛逛。

芸生走到堂上,没见到学道大人,便把卷子交给t堂吏,心中十分懊恼,若是早一些交卷子,只怕还能和学道大人见一面,兴许对我有点印象,这下里可好了,别又成了充数的废纸。

芸生垂头便回考号里收拾家伙回家。

那学道大人碰巧又回到大堂上,看了一眼新交的卷子,有宋芸生这样一人,蓦的想起早上遇到的大汉,心想那寒门里的读书人实在不容易,不如我面试面试,好提拔提拔他,也算我积下阴德了,便忙大声说道:“这宋芸生是哪个?”

恰好芸生没走远,听到这声音,心里像冒出星光一般,回头一看,竟是戴帽子穿圆领的学道大人。

芸生忙小跑过去,跪在堂下,禀道:“童生宋芸生拜见大人。”

学道大人没看卷子,竟先看堂下的人物,穿着洗的泛白的紫布长袄,蓝布棉鞋,面色惨白白的,眉目清晰,略带愁意,虽不是那宽额大耳的富禄之相,但也算是清秀可怜的小书生。

学道大人打起精神问道:“你今年多少岁了?哪里人氏?”

芸生慢慢答道:“童生十七岁了,槐绿县洪鱼村人氏。”

那学道又有的没的问了几句,见他言语温和,眉目淡淡,只是嗓音稍微含冷,就是这样,以后到了官场也不是太好混,遂笑嘻嘻把他的卷子拿在手里大概看了几眼,字迹已经很工整了,是苦下了工夫的,就是内容略显粗泛,不得要领,也可以当个秀才。

学道大人又问道:“家里几口人?”

芸生一边答着,学道大人瞅了一眼童生册子,见那槐绿县是个小县城,读书的人也少,就限下五名秀才。

可巧,已经在刚才交的卷子里取了五名秀才了,现已满了。

学道大人不免心中一叹,想给他个功名,也是无缘。

想来这也是天意人意了。这话怎么说?因为这些童生的卷子也大同小异,并无他样,既然别人先交卷子,那文思必定比芸生来的快,所以取了别人。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