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山东竹枝词》(16)
滨州竹枝词冬枣
十年始知冬枣甜,
乡间古来奉若仙。
不藏不晒不外传,
老人婚嫁赐永年。
有人将冬枣称为“世界第一果品”,这难免夸张,但冬枣是目前世界上最脆、最甜、营养也最丰富的果品之一确是不虚之词。沾化是冬枣的主产地,栽培历史已有三千多年,到沾化我第一个要看的当然非冬枣而莫属。果然没有使我失望,在眼看就要收获的冬枣园里,在那株有着六百多岁高龄的老冬枣树下,我不仅感受了冬枣的魅力,也知道了冬枣的历史和许许多多年以前冬枣在乡民生活和心目中的地位。
五月
五月枣花白里黄,
暖风吹来透心香。
蜂群如云当空至,
半入园林半入窗。
有人把冬枣开花的五月称为香五月,因为那时枣乡整个的天空,连同夜风和晨曦暮霭都清香缭绕,让人陶然自乐、如醉似痴。自然那也是放蜂人的“蜜月”时刻。
老树
曾见老树半天云,
十里沃土百里根。
道是千岁又何止,
万般气象抵人魂。
老冬枣树的照片是十多年前从报纸上看到的,云飞鹤舞、古貌仙风,令人惊诧不已赞叹不已。2007年我到沾化时很想去拜一拜老冬枣树,结果却未能如愿,后来才想起老冬枣树的家乡是河北黄骅。这让人遗憾,好在沾化冬枣与黄骅冬枣原本血脉相连同属一宗,我把对老冬枣树的感受写到这里,也算是一种祝福吧。
喜与忧
既知冬枣似仙桃,
百村千户竞滔滔。
但见满街叫卖者,
喜尽却又把心焦。
冬枣从乡下只供老人孩子食用、只做婚嫁礼品的珍果,到大田栽培、大面积推广和大范围销售只用了很短一段时间。这固然是好事,随之而来的却是质量的下降和品种的异化。这不能说不是一件值得注意的事。
湿地
农家说湖不见湖,
沟渠四望皆荻芦。
湿地从来多鸥鸟,
鱼鲜蟹美如江渚。
那天到马踏湖已是夜色降临,陪同的同志介绍说,这里的湖叫做湿地可能更准确一些,因此只远远地看了几眼就算了事。倒是湖里的鱼虾品尝了几种,颇有几分味道。
露水集
湖上收网星月稀,
桥头买卖两眼迷。
看秤交钱凭感觉,
乡人从来不相欺。
这是马踏湖畔独有的风情,体现的是乡民之间淳朴而又真诚的关系。
脆藕
五月扁舟湖上漂,
藕瓜一洗荷叶包。
拳头轻擂白糖撒,
脆口爽心解馋猫。
为了收集民间风情,每到一地我少不了对当地的小吃名吃给予关注。那天在马踏湖边一个乡村酒店里,主人就专门上了一道脆藕。脆藕指的是春天的嫩藕,时值秋后,酒家是怎么做出来的就不得而知了。
秦台
平川一丘称秦台,
始皇当年望海来。
何事满眼田园绿?
沧海退田已三百。
登秦台是在去东营的路上,送行的是当地的一位文友。据他介绍,秦台是当年秦始皇命令各路军士每人一头盔土拌之以米浆建起来的。台上多外地物种,酸枣树在台上则生,到台下即死。两千多年前秦台临海面洋,如今离海却已有三百里之遥了。一座高不过十九米的小土台,置身其上感受到的却是无尽的沧桑,此诚为一绝也。
魏氏庄园
高墙筑垒可对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