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山东竹枝词》(15) - 刘玉民作品全集 - 刘玉民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一百二十三章《山东竹枝词》(15)

东营竹枝词四望无垠

一望无垠是荒原,

二望无垠是盐田。

三望无垠是大海,

四望无垠有苍天。

说起东营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黄河入海口。从东营市区到黄河入海口还有数十公里的路程。这里写的就是即将到达黄河入海口时的情形。

黄河三堤

一道二十一道三,

一道长龙一道关。

这边盐碱那边油,

这边青绿那边蓝。

依然是在去往黄河入海口的路上,只是汽车已经进入黄河大堤。黄河大堤分为三道,从一道堤到二道堤不下二十华里的样子,里面树木葱茏、稼禾茂盛,油井繁忙,牛羊成群。二道堤到三道堤距离较近,也有树木和油井,但更多的是盐碱滩和荒草。三道堤一过便是河水和湿地公园了。黄河三堤本身就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黄河口湿地

十万芦荻十万花,

十万鸥鹭十万家。

十万红毯十万船,

十万诗篇醉天涯。

黄河入海口湿地公园,是全球暖温带最广阔、最完整、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也是重点保护的全球十三处湿地之一。这里天高地阔,鸥鸟云集,苇荡连绵,鱼虾成群,是难得一见的生态休闲和旅游胜地。据介绍,那年北京一位贵宾至此,走进苇丛一个小时不见出来,陪同的人循踪而去,却见贵宾闭目盘坐,正把鸟鸣鱼声听得入神入画。2007年秋我第一次踏进湿地时,那里的空旷辽阔和如雪如银的芦苇、芦花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时隔三年,我再次踏入湿地时,更多地却被那里的红地毯和多彩多姿的鸟类吸引了。我得说,黄河入海口湿地公园不仅在山东是唯一的,在全国和全世界也是十分罕见的。我得以两次光临,实在是人生的一件幸事也。

黄龙入海

黄龙入海亿万沙,

碧涛接天始到家。

依偎嬉闹亲情好,

丹青难描如锦霞。

黄河入海口最壮观的自然还是“黄龙入海”。当黄河从五千六百多公里之外的青藏高原,以吞天吐地之势奔流而来,与渤海最终拥抱在一起时,海上黄蓝交汇,谱写出一曲让人心颤也让人心醉的华彩乐章。1967年初,我有幸目睹了长江入海的壮景,留下的只有无边无际的辽阔和天海一色的澄蓝。2007、2010年仲秋,我两次面对黄龙入海的壮观景象,却两次觉出了心灵的震撼和律动,觉出了大自然辽远悠长与雄浑苍茫的魅力。

沧海桑田

沧海桑田何曾见?

河口历历尽为真。

年增土地三万亩,

数尽天下第一新。

黄龙入海的直接产物是河心岛的不断扩展与壮大。据介绍,黄河入海口是世界上唯一生长土地的地方。黄河口每年沉积的泥沙约为十二亿吨,新增的土地约为三万亩。站在河心岛上,目睹一片片已经形成和正在形成的新土地,你会觉得沧海桑田是那样具体而真切,与之相比,人生和世界是那样得虚幻和渺小。

马车

潮退滩平水无多,

马车入海蹚清波。

收网下网寻常事,

满载而归唱渔歌。

那是临近中午,在看过围海大堤之后,当地陪同的同志把我送到海边。其时正逢退潮,海滩上、浅水里许多人正在赶海,一辆马车忽然出现了。拉车的枣红马叮叮当当由远而近,蹚着半尺深的海水,朝向海中走去。那使我大吃一惊,当地的同志却告诉我说,马车是进海收网去的,这儿每天都是如此;因为海底是一色的硬土层,只要瞅准涨潮的时间,走得再远也没有问题。“十里不同风五里不同俗”,“一方水土有一方风景”,此诚为不谬矣。

大闸蟹

欲说闸蟹夸阳澄,

几人晓得黄河东。

路边下车仔细看,

口水一流到东营。

汽车沿着黄河口公路前行,两边不时会闪过几间标有“黄河口大闸蟹”字样的小红屋子,而小红屋子的前面或旁边,必定是一片片养蟹池。陪同的同志告诉我说,黄河口的大闸蟹非但口味好,个头也大,比起上海市场上的阳澄大闸蟹来有过之而无不及。那确是让我馋虫蠕动,只可惜车行如风,只有更待来日了。

红地毯

夏去秋来绿变黄,

滩涂披出女儿妆。

红毯如云连天远,

游人单唱是重阳。

红地毯是黄河入海口的一大景观。每年秋后,海边成片的黄蓿菜(碱蓬)耀红染紫,红地毯便出现了。2007年秋我去时,那些红地毯还零零散散,这儿一片那儿一块,形不成规模和气势。2010年仲秋我再次去时,那里的红地毯已经接地连天、一望无际,让人刮目相看了。我和同去的几名画家喜不自胜,拿起手中的照相机拍个不停,回来后又以红地毯为素材,画出了不少好作品。

利津险工

千古狂龙入海奔,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