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呼唤阳光》(6)
检验冬日。海滨山区。瀚海铺茵,群山叠浪。
山路崎岖,全副武装的部队踏着乱石、枯草,飞速奔驰。
河流滔滔,威风凛凛的坦克、炮车,从刚刚合拢的舟桥上驶过。
夜幕沉沉,勇猛灵巧的战士突破铁丝网,越过堑壕,向前方运动。
坡陡石险,发起攻击的部队呐喊着,以排山倒海的气势,向山顶冲去……
字幕:1975年冬,我军广大指战员响应中央军委扩大会议的号召,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群众性练兵热潮……
一
炮弹呼啸,爆炸!灰蒙蒙的夜空中,火舌喷吐,火带逶迤,火网交错……
在炮弹发射和爆炸的光亮中,我步兵、民兵,手持各种反坦克武器,敏捷、迅速地向“敌”逼去……
山坳平地里。入侵的“敌”坦克部队正在拼命挣扎,但已陷入四面攻击之中。一辆坦克起火、爆炸,又一辆坦克起火、爆炸……
烟火腾腾,冲天而起。
“打得好!”山坡上,一个人手持望远镜聚精会神地观察着,同时有力地挥动了一下手臂。
史参谋走来:“报告师长,敌坦克营已遭到四面攻击!”
师长崔征(50多岁)放下望远镜。这是个老练、严峻的指挥员。中等偏高身材,烁烁闪动的火光映在那坚定、沉着的脸上。“九连上去了没有?”他问。
史参谋:“还在三号阵地附近待命。”
“哦?”崔征思索片刻,坚定地:“命令……”
“团长!敌人向三号阵地突围!”另一个山坡上,谭参谋正向团长姚海山报告。
姚海山(47岁)中等身材,微微有点发胖。他正在接电话,听到报告急步走到地图前,手指在红笔标着“3”的位置上重重一敲:“马上增援!”
谭参谋:“九连离得最近,应该马上把他们拉上去。”
“九连?”姚海山被什么烫了一下似的,猛地抬起头来。
山坳一角,九连掩蔽处。
三号阵地就在眼前,那里火舌交织、炮声隆隆,仗打得显然很激烈。
战士们早已作好准备,正急不可待地望着三号阵地,又不时焦急地回首望着。
掩体一边,几个干部围着报话机,连长夏峰(28岁)手拿送话器,急促而坚决地呼喊着:“……九连再次坚决请求增援三号阵地,决不让敌人突围逃跑……”
团指挥所。姚海山没有好气地对报话员:“告诉他,增援任务已经交给三连,让他们原地待命!”
报话员传达命令。谭参谋报告:“三号阵地再次请求增援。”
姚海山:“三连怎么还没上去?”
谭参谋:“他们离得远,再说战斗力也比较差。”
“检验性演习……这么个搞法……”姚海山嘟囔了一句,两臂倒剪,踱起步来。
突然,三号阵地上空耀眼的光弧消失了。一个干部快步跑来:“师指挥所通报,三号阵地已被突破,敌坦克营向青龙河方向逃跑!”
姚海山猛地惊呆了。好一会儿,才极力镇定着自己,低沉地:“命令……追击……”
乡间公路上,急速追击的部队,有的如飞似箭,有的却远远地落在后边。
二
黎明。青龙河村头,公社党委书记夏大娘(60岁)、民兵连长秀莲(20多岁)和一些群众,热情地迎接着进村的部队。
九连情绪低落。随在队尾的夏峰铁青着脸,把背包向指导员(26岁)怀里一塞,说了句什么,就火冲冲地走了。
一间大屋。地上铺着厚厚一层草,战士们的背包落到地上。
新战士杨波(18岁)一屁股坐到地上:“唉!这是打的什么仗啊!”
二班长卢志生(21岁)把背包向地上狠狠一摔:“什么仗?窝囊仗!咱们九连是后娘养的!一开始就争突击队,争来争去争了个预备队。行啊当吧,可到需要预备队了还是不让上!”
“卢志生!”指导员(26岁)提着一桶热气腾腾的水走来,卢志生不吭声了。
女军医田惠娟(26岁)身背药箱,手端几个脸盆随后而进,向大家招呼着:“来,同志们,洗洗吧!”
街上。一个院门口,夏大娘和秀莲告别一伙战士,来到大屋前。
屋子里,战士们正忙着洗脸烫脚。
夏大娘满面笑容走进:“同志们辛苦啦!”
“不辛苦,大娘。”正好走过来的杨波,连忙答着。
大娘亲切地:“看你细皮嫩肉的,又是行军又是打仗,能不辛苦?”
杨波腼腆地笑了。指导员迎过来:“大娘”。
站在一边的秀莲连忙介绍:“这是我们公社党委书记夏大娘。”
指导员一个立正:“夏书记。”
“什么书记不书记,就叫我大娘!”夏大娘握着指导员的手,朗声笑着。
正在屋里另一边给战士挑泡的田惠娟跑过来:“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