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东方奇人传》(7)
黄印铸与他的银牌梦第一章
〔资料卡片〕
那是五百年前的一个乡村的黄昏,霞云炊烟把章邱古城四围的大片田园,浸染得辉煌而又祥和。城北女郎山下,聚集着一群膀粗腰圆孔武剽悍的汉子,普通百姓家的粗衣麻衫与具有鲜明元王朝标志的军衣混穿,混穿的衣着下,间或露出几处已经愈合或正在愈合的伤痂。这是一伙刚刚退出战场的军士。
饭菜端上,依然飘着阵地野营的芳香。
“蒙哥哪儿去了?”端起碗筷,一位年长的军官模样的人问。蒙哥是草原的子孙,成吉思汗、蒙哥汗的后代,因为多年与军营鞍马相伴结为知己,军官一战败北被贬还乡时,他也跟随着来了。大元王朝,此时虽然不及当年那般兴旺茂盛,蒙哥汗的后代仍然算得上是天之骄子。蒙哥的举动,理所当然地增加了他在军官和众人面前的地位。
“他说吃不惯咱们的饭食,可能是到村里……”有人回答。
草原子孙,本以牛羊为食,来到这齐鲁平原的确是难为他了。军官发一声叹息,分咐说:“愣着什么?还不快去看看!”
几个人应声站起,一串扑扑烟尘朝村子的方向奔去。但那烟尘并没有传出多远便停住了:离开不远的坡地上站起一个魁伟的汉子,那正是蒙哥。
蒙哥手里擎着一只羊腿,嘴里大口咀嚼着,同时亮起嗓门朝这边喊着:
“黄军令!弟兄们!快来呀!”
被称作黄军令的军官放眼过去,随即碗筷一丢,直朝山坡那边走去。
山坡那边的一块平地上被掘出一个土坑,坑深数尺,里面燃烧着玉米秸子,玉米秸上吊着一只小羊;小羊整个儿地烤成了一团焦黑色。
“哎哟!这怎么吃法啦?”黄军令不无惊诧。蒙古烤羊他不仅见过而且吃过,那是把羊分割成块后放到火堆上烤成的,这种掘地为炉火烤全羊,他还是第一次见到。
蒙哥并不言语,从腰间拔出蒙刀,上下左右干净利落地刮过几下,被烤糊的羊腿上立刻露出了诱人的金黄色。他拿出一包盐末和胡椒粉,连同羊腿一起送到黄军令面前。
“好吃!好吃!”黄军令一口尚未入肚,先自发出一串赞叹。
烤熟的小羊立刻被瓜分了,不过三五分钟的样子,地上只落下几根光光的骨头。
“再来上几只烤羊就美啦!”一名军士咂着嘴巴。
“谁叫咱们这儿没有草原,只喂猪不喂羊(左口右来)?”有人搭腔。
“嗐!要是猪也能像羊一样烤着吃就好啦!”又有人搭腔。
“没听说过猪也能烤的!”
“听没听说是一回事儿,能不能又是一回事儿!”
“哎!……”
黄军令不声不响听着,一只大手猛地拍出一个脆响:
“哎!今天咱们就来他个一招鲜走遍天,烤一只猪尝尝滋味!”
众人一声呼啸散去,不过一会儿功夫,土坑整好,吊架搭起,玉米秸高粱秆抱来一堆。一只生猪被抬来了,五脏俱除,毛皮不刮,大膛撑开,膛内被用尖刀划开许多条口子,口子里揉进了许多盐末和胡椒粉等香料。一切就绪,黄军令点着了坑底的玉米秸高粱秆,火焰熊熊,顿时映红了一片期待的面孔。
约摸过了大半个时辰的样子,火熄烟消,一个完整的烤猪出现在众人面前。焦皮刮去,分而食之,皮酥肉嫩,肥而不腻,清香味淳,包括蒙哥在内的军士们一齐发出了欢呼。
一种野味十足、具有鲜明民族和地方特色的佳肴诞生了!女郎山的月亮记下了那个遥远的时刻。
祈年殿的暮鼓,飘过满园金檐玉脊、翠柏绿地,咚咚有声地贯进展览大厅中时,年仅二十一岁的黄印铸,依然沉浸在那股火热躁动的情流里。
一九五六年春,北京,天坛公园,中国首届手工业品展览会开幕的第二天傍晚。
闭馆时间已到,参观的人群正在散去,许多展厅已经关门,食品展厅的观众却似乎全然没有离去的意思。人们聚集在标有“黄家烤肉”的展台前,把惊异赞叹的目光,投向到悬空而挂的一只完整的烤猪和年轻的主人身上。
偌大的展厅,偌多的来自全国各地的食品精品,但像黄家烤肉这种把几十斤上百斤的大动物整体烘烤,而且烘烤得这般色泽诱人、味鲜气香的食品绝无仅有!
“请问小师傅,这种烤肉是你发明出来的吗?”
“请问小师傅,烤肉这么好吃都加了些什么佐料啊?”
“请问小师傅,这种肥肉不油不腻是什么原因?……”
提问无不带着惊诧和赞许,黄印铸极力镇定地回答着,心却嘣嘣跳个不止;汗水从额头涌出,沿着两鬓和面颊,直把脖子和半截衬衫湿得精透。
“黄春宪,省里准备举办手工业品展览会,公司想让你们的黄家烤肉去参加,你看怎么样啊?”一年几个月之前,公私合营的公方代表王凯,找到黄印铸的父亲黄春宪说。
父亲是个忠厚本份的生意人,只读过两年私塾,一辈子除了烤肉没干过第二件营生,对于生意和生活之外的事也从不过问关心。听过公方代表的话,他只默然片刻,说了句:“参加那行子有什么用!”便丢开不管了。
“爹,展览会肯定很热闹,咱们还是参加吧!”晚上,挤在那间不过二十平方的小屋里,黄印铸对父亲说。
“热闹?热闹的事多啦!”父亲只是吸着那只又大又光的梨木烟斗。
“那也不光是热闹,那是咱的光荣。你想想,公司那么多食品,单单挑出咱……”
“光荣能当饭吃?光荣能当银子票子?”
“爹,你也不能这么说。”黄印铸小两岁的弟弟黄印坤也从木板床上爬起来,“白天人家王代表不是说了,是公司决定让咱去的。公司的决定你不服从,以后咱这生意……”
父亲一言不发,扑扑磕掉烟袋锅里的残渣,爬到阁板上睡觉去了。一夜睡过,第二天便悄无声息地做起了参加展览会的准备。
展览会如期举行,黄家烤肉一举夺魁,并被确定为山东省参加全国首届手工业品展览会的代表产品。
一次展览会打开了父亲的脑袋。他从未想到黄家祖祖辈辈用以养家糊口的一个小手艺,会得到这样高的声誉,从未想到黄家烤肉会在自己手里放出光彩来。从未想到自己一个卖肉的生意人,会受到那么多大干部和群众的夸奖尊重。他脸上出现了从未有过的笑容,黄印铸、黄印坤的欢欣喜乐之情,就差没有行云腾空了。
父亲认定的事儿决没有二话可说。为了迎接全国首届展览会,为了能够在全国首届展览会上,让黄家烤肉露脸争光,在完成正常营业之外,父亲带着黄印铸兄弟二人,打起了对烤肉技术整理革新的算盘。几百年来,烤肉一直是掘地为炉,由于炉壁是土的,长年累月烟熏火燎容易坍塌毁坏不说,卫生条件往往也很难保证;父亲和黄印铸参照砖窑的构造,在平地上建起了一座烤炉。几百年来,烤肉的香料只加在生肉内层,外层相应味道不足,父亲和黄印铸大胆试验,在烤炉内壁也涂上了香料。几百年来,揉进烤肉里的香料只有那么一个简单配方,为了适应群众不断变化的口味,父亲和黄印铸请来专家,对传统配方进行了调整和改进。几百年来,烤肉的燃料用的都是玉米秸、高粱秆,运输存放麻烦不说,烤出的肉口感也不甚理想。父亲和黄印铸八方请教求援,成功地用废旧竹筐和架菜竹取代了……经过一番煞费苦心的努力,祖祖辈辈沿袭固守的传统工艺得到了生发提高,黄家烤肉的口味也变得更加纯正和富有特色了。
一片赤诚为进京,定夺全国第一名。父亲和黄印铸是一心盼望那个时刻到来的。
一九五六年春天终于到来了,接到为全国首届展览会准备展品的通知,父亲带着黄印铸亲自跑到几十里之外的郊区农村,选回了几头当年生的、皮薄眼皮薄的瘦型猪,又亲自配料,亲自笼火烤制,直至达到最佳效果和完全满意方才罢手。
展品包装发运,公司一位干部忽然通知:烤肉照常进京,带领参展的人由公司另外选派,黄家父子只要在家里等候消息就可以了。
“我们黄家的烤肉,让别人带着去参展这是怎么个说法?要是展坏了谁负责?”一阵愕然之后,父亲愤愤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