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延安文学(2021年3期)》(31)
陕北党史回忆录连载三赵通儒遗著魏建国整理
烈士刘志丹同志革命事略
1943年
编者按:按陕西省档案馆保存的油印稿刊印。
赵通儒曾多次谈及撰写《刘志丹传》的情况:
1、1949年6月《西安杂记》中记载《过去的一些作品》时,目录中有《刘志丹传》。
2、1952年6月《六大以前——中国革命之前途(敬云)》读书笔记中载:“为了让别的同志出名,关于《志丹传》,我一直留给别的同志去写。待到1943年,再无法等待了,我执笔草之。”
3、未注明写作时间的《我的党内外关系》手稿中明确记载:
因此,写《志丹传》时,我写出“罗织”、“构陷”两个词,觉得有点重了,最好由这些有意见的人,另选比这两词更恰当点的词,“有些不完全正确的反映,未加全面考虑,据之做出错误判断,致将一些革命运动发展过程中出现与悬而待决的问题,定成(误解为)志丹及其他同志个人的不忠于革命的问题。”稿子交高岗看时,我说:“这两个词中择一用,我决不定。”后来,我看到用了“构陷”一词。当时,我很后悔。如果我再加上“锻錬”一词,定也不会用。我当时少说一句,最好另用别的词句。实事求是,“构陷”有些太重。
另,本文在陕西省档案馆的编号与赵通儒所撰《赵仰轨烈士简历》等文编号相连,行文风格也与赵文相同。
综此可以判断,本文即为赵通儒所撰之《刘志丹传》。
志丹同志名景桂,字志丹,陕西保安人(为纪念志丹同志改志丹县)。幼聪明好学,19岁入榆林中学,因品学兼优,思想进步,接受当时潜入学校之革命思潮,概自奋发,而为前进之师友所推重。民国十三年冬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十四年春转共产党员,秋奉党命,入黄埔军校,毕业后回西北。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总政治部组织科长,西安中山学院教官,国民革命军第四路军政治处长等职。大革命失败后,白色恐怖与“清党”祸起,志丹同志被“清出”部队。受党命奔走皖鄂,屡谋起义,未遂,辗转归陕。十七年夏与唐澍、谢子长同志等,组织渭华暴动,曾任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等职。暴动失败返陕北,整顿保安党的工作,取得保安县总团总职,团聚革命力量,打击贪官劣绅。十八年参加陕北党特委,任军委书记。曾和当时党内之投降路线斗争。秋与谢子长等赴陕甘宁间,进行军事活动,入甘军,任团旅长职,被反动分子发觉,缴械囚邠县。虽受镣铐囹圄,仍暗中策命其他同志工作,毫无惧怠。旋经师友救释,益加奋勉工作。
“九一八”后,和谢子长同志等组织西北反帝同盟军,任副指挥及参谋长。旋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支队,历任总指挥、副总指挥与参谋长等职。二十一年初成立红26军,负领导责任。因遭叛徒杜衡陷害,志丹同志率领之26军于渭华失败,志丹同志与王世泰等数人,分途化装回陕甘边,重新恢复扩大红26军,组织陕北、关中、陕甘三路游击队,开展游击战争,发动土地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创造陕甘宁边苏区。二十三年冬,率主力红军与陕北地方游击武装汇合,冲破敌人“围剿”,打通陕北与陕甘边苏区,扩大而巩固了陕甘苏区,扩大了红26军与红27军,广泛的开展了陕甘游击战争。时志丹同志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兼红军前敌总指挥。西北红军在志丹同志领导下,已成为强大之红军矣。是年秋与红25年会师,任15军团副军团长兼参谋长。秋末,由于当时党内主要领导者之错误路线与个人野心,被构陷下狱,几遭毒害,幸党中央北来得释。于是在中央领导下参加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之工作,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任,瓦窑堡警备司令,北路军总指挥,红28军军长等职。二十五年,率部东征,北出佳、吴,由神府渡河南下,击破黄河两岸阻挡红军抗日前进道路之军队,不下数十营团,攻坚摧锐,所向披靡。于是年4月中旬于猛攻三交坚固工事之后,负伤阵亡,年34岁。
志丹同志是陕甘边区与红26军创造者,是西北人民领袖,是党内布尔塞维克之模范干部。十余年为党奋斗,始终不懈,赴汤蹈火,百折不回。志丹同志远离中央,能从革命实践中体会马列主义之普遍真理,具体实现于西北。在建军建党建政及领导革命战争中,其方针策略,无不立场坚定,实事求是,坚持党之正确路线,与左右倾机会主义进行不调和之斗争。虽受人诬陷,不自矜功,宁肯自己冤死,毫不失革命立场。其艰苦朴素,知有党不知有身之优良品质,尤堪称道。志丹同志之死,是党之重大损失,亦是全国人民之重大损失。形体虽殁,其精神实炳耀千古。
我和谢子长的亲密关系
1949年
编者按:按子长县党史研究室保存的《毛泽东主义》笔记本中手稿原件刊印,标题是编者加的。
1、1925年夏,他从北京返回,在绥德接关系。
2、1927年夏同工作于安定县。病危经他救。病急,夜间由他亲照护。谢打我县城隍庙。以城隍香炉给我作大便盆。病甚,他引我就医于县长室,病发,上下人员讨厌,谢不准别人乱动,亲与医救治得苏。
3、1928年冬,在周家硷西张家渠柳家店二代会后相见。
4、1929年正月在白乐亭家相会。有刘耀三等。夏,派刘子祥由山西找回去后九天。
5、1930年冬相会北平。史子芳伴之。第一次计划到阳泉编一团。后去只得路费他往。
6、1931年秋初,汾阳相遇于店,将榆林所得钱给他路费。给香斋信。
7、1932年,答杨林问,刘昌汉持信来(年代32、33年)
8、1933年,北平,张家口,北平。冀东给找钱。计买无线电事,他不同意。计西归事,他说:“现在部队还小。”我对他说:“西北的头子还是你!”
9、1927年秋阴历九月中旬他们起义于清涧。我八月下旬得讯石谦被诱杀于榆林(石为谢等旅长),我即病未痊愈往回走,医院无钱,钻过洋人院内的门路,旅店无钱,钻过我县贩牲畜贩大烟商家门路,给我父亲兑去六七十元债,把我父亲气病。从绥德六人起身赶去清涧参加起义,走到石咀驿,次晨得息不可能,估计他们南下后非北上不可,即不北上,清共后三边各地党团尚未恢复,急须恢复北路十余县组织,我即遍走各县。
1923年,谢子长当民团团总,我们暗地不赞成办民团。谢将全县留外学生都团结到了,就没团结到我。别人告谢说我是反对增加民负反对办团的。谢乃找我同谈,告我办团为代替军队,军队给人民只加负担,不为人民谋利。我俩言归于好。以后成了同志,不论在一起不在一起,都要为党工作。1927年至1929年陕北井岳秀抓谢和我比谁也凶。连我县的老先生(在野绅士)侯藩卿也因和我的关系牵连,曾到清涧东河畔避难月余。
革命烈士谢子长同志事略
1963年
编者按:按陕西省档案馆保存的抄写稿刊印。1963年为抄写时间。
谢子长名德元,又名浩如,陕西安定人。高小求学时,县官适将反袁帝制之郭海宽屠杀,人心慌慌。子长乃结合同学控告知县,毫不畏避,得师友爱敬。太原讲武学堂毕业,为抗阻贪官,反对省县议会贿选,驻军苛索,军匪祸民,以救国卫民宗旨,创办民团,任全县总团总,专惩恶霸,声名四扬,致豪强敛迹,贪官胆寒,劣绅心惊,井岳秀之狗腿鼠窜。1923年,曹琨贿选,井岳秀献媚,大肆搜刮,陕北民负骤重,土匪蜂起。子长藉游历京津之便,观察时势趋向,广交西北军人学生,谋有举动。力微,未果。1924年,在北京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3年,民团被石谦团长改编为第12连,任连长。率所部南驻宜川、韩城,北驻府谷各县。在党领导下,所经所至,贫苦工农宿怨得释,冤屈平反,仇恨可消,人称青天。
1925年夏,由北京返回。经北方局介绍,参加中共绥德党地委军委,负责在石团官兵间发展党团员。撙节军饷,买油印机赠驻地学校,开展士兵识字运动与政治教育。破除官兵界线,常着便衣,与士兵同到乡间,宣传农民协会,妇女放足、识字,与男子共同参加农协。多报名额,以饷资助贫寒学生升学。
1926年,驻防安定城。不侵占民房商店,拆除县城隍庙,驻兵。为扶助教育事业,命士兵拆除文庙,作高小校址;拆除文昌庙,作教育局址,破除数千年国人迷信。组织国民党安定县党部,各区乡农民协会,工会,学生会,创办农民运动传习所,建立安定中共区委(等今县委),建立军队党与地方党密切结合、相互扶助工作之制度,推进当时一切反帝反封建余孽之运动。
1927年初夏,得南方“四一二”、北方“四二八”惨案消息,悲愤无比。拟率所部,藉全县农协成立,全县人民反抗井岳秀之强种鸦片苛捐,杀贪官劣绅,大举暴动义旗。当时,西安陕甘区党委尚在右倾机会主义路线泥坑中,接报不许,且加评责,致未得遂。
夏历九月,西安、延安、绥德、榆林已被白色恐怖笼罩,石谦旅长为井岳秀所诱杀。行人裹足,学校封闭,学生改业改装,革命家被驱逐、监禁,黑暗重临,贪污土劣复活,人民负担加重,革命有罪,反动威武。陕西省委派唐澍、白明善(又名乐亭)等到清涧,10月之17日,以全旅千余部队及石谦另有之千余武力,举行起义。子长任营长,参加军委,坚主起义,行动果决,为党内外所佩服。转战延川、延长、宜川、韩城,失败殆尽,仍不稍馁。为执行党的指示与决议,劳瘁至危,毫不辞避。
1928年,与唐澍率余部辗转至渭华,汇合刘志丹、许权中、乔国桢、霍世杰……党的陕东特委,反抗西北军之背叛革命,并任工农革命军旅长。冬,返陕北,参加陕北特委召集之第二次党代表大会,任军委书记。接受全国六大决议,坚主利用蒋匪等在各帝国主义嗾使下之新军阀混战,谋取敌人武装,自己创造根据地,创造革命武力,夺取政权之军事运动方针。会后,策动各地各小部非法武装,活动去山西。
1929年夏,经党的陕北特委调遣,任西北军事行动委员会书记。由晋返,去后九天山寨,代表党全权领导与改造上寨割据之杨庚午部,创造根据地,扩大部队。旋遭特委书记杨国栋与杨庚午暗相结合,执行投降路线,被诿挤下山。该部在子长离后,为高双城瓦解,山寨起义失败。子长下山,西去宁夏李岗堡,在苏雨生等军处活动,任第10旅旅长,扩大部队,出入陕甘宁三省统治薄弱之区。
冬,受北方局调赴津清算盲动路线。“九一八”后,至陕甘边,同刘志丹同志等组织反帝同盟军,任总指挥。后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支队,仍任原职。领导靖远兵暴,转战数月,至1932年失败。
1932年,由陕西省委调赴上海受训。
1933年,中央派赴华北察哈尔同盟军,与北方局派赴张家口,参加军事工作。冬,由北方局派为西北党与军事特派员,至陕甘苏区,与刘志丹、高岗同志会合,共同领导新恢复之红26军与陕甘各地之人民游击队,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党西北工作委员会常委,开展游击战争与土地革命,扩大陕甘、陕北苏区,与志丹、高岗同志等,粉碎陕甘两省反动国民党卖国匪帮之第一次“围剿”。
1934年冬,在粉碎敌二次“围剿”时,于河口战役中负重伤。1935年农历正月十八日伤病殁,享年39岁。
子长为我党西北最早革命军事家,和群众有密切联系之优秀党员,忠实于党,忠实于人民,最善于团结党及我党干部,团结一切革命群众,为革命效力。其共产主义者气魄,布尔塞维克党员之艰苦朴素,勤劳风度,不只为党内同志所景仰,尤为西北人民所爱戴。
中共陕甘宁边区党委、边区政府,为纪念子长精神不朽,于1938年改安定县为子长县,建纪念碑。1946年初,中共中央西北局及陕甘宁边区政府又为专建陵墓,举行隆重追悼大会与公葬典礼。
我和李子洲的关系
1955年10月
编者按:按子长县党史研究室保存的《毛泽东主义》笔记本中手稿原件刊印。
1923年,我们十八个同学,为参加“陕北各县学生联合运动会”和控告我县(安定)贪官县长王正宇,到榆林。农历三月二十六七日,我们到达,本定翌日开会,杜斌丞因见我县学生星夜赶来,热情很高,而且恐南边路远各县仍有人来,将会期延迟二日,一方为使我们休息一下,(我们因赶路,十八人中已有数人将腿走肿,成立跛子。)一方为等他县学生到来,使到会人数多些。会由榆林中学召集。当时该校名称是“陕北各县联合县立中学”,为地方私立学校,还非省立中学,经费由各县在“皮毛捐”“厘金附加”中筹措供给。杜为校长。而且杜因学校办的出名,与井岳秀结合非常密切,除校政外,关于当时陕北各县的县政、军政,亦加干涉,时有“能不能,问斌丞”之谚。意即谁要得井岳秀之允许办什么事,能不能,先和杜商量,杜说能,即可动手,否则,不只徒劳无功,甚可动辄得咎。
到运动会开幕后,李子洲同志负责点名,点名后,我们从背后查问,才知他是榆中的“舍监”,大会的负责人之一,人很能干,学问很好。虽然,榆中学生中的同乡给我们暗中介绍了,没有记住名字,因为十几岁的小学生,路上走得脚肿腿疼,立卧不安,运动会只参加两项赛跑,虽得获奖,又担心告县长失败有生命危险,还要牵连家中老幼,而且,五六里长的街道,出去走一趟,找不到回来的路,学校中院子那么多,理科,化学……课目那样多,又去集体旅行,各县的劝学所长(教育局长)、校长、教员、学生千余人,记不胜记。
1924年农历七月上旬,到绥德投考省立第四师范学校,考场中发现发号施令、出题、查卷,很面熟,但想不起来,这到底是谁?哪里见过?忙于考试,担心考上考不上为主。来不及访问这位给人印象很深、很活动、表现很能干的人的姓名。下旬,办妥入学手续之后,才想起了这位先生,又连日发现他也不时出现在学校内,开始查问。这,才知道他是新任校长,是榆林运动会中点名的那位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