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延安文学(2021年2期)》(7)
拉姆贝贝
柳笛柳笛,本名张孝军,河南杞县人。作品散见于《延河》《延安文学》等。
1
拉姆贝贝成立之初,王老太就存了私心。这么说吧,如果不认识刘老太,王老太根本不会产生成立拉姆贝贝的想法。
王老太领着三岁的小孙子拉姆,到睿健幼儿园咨询。这是家单位幼儿园。单位是附近有名的大单位,几千号人。但再大的单位也风光不在,改制后迁到城外去了。单位家属区却搬不走,家属区的幼儿园也搬不走。经过装修整改的幼儿园,跟新建小区幼儿园没有任何区别。而且跟新建幼儿园不同的是,幼儿园内活动场地特别大,比得上中小学的操场。特别是院中几棵几十年的法桐,自豪地展示着丰富的经历,甚至是对那些建筑花哨空间狭小的新建幼儿园的蔑视。
睿健幼儿园收费很高。除了五十年办园经验,市示范性幼儿园等乱七八糟的虚名外,绝大部分家长看重的还是被三层小楼围合着的铺着塑胶地板的法桐下的大院子。把小小人儿送幼儿园时,哪个家长不是想着把活蹦乱跳的小动物关进笼子里去呢。
以王老太的条件,不会在乎收费高不高,让王老太放心不下的是幼儿园的生活阿姨经常收拾小孩。和王老太同一单元的耿老太的外孙也在这个幼儿园。小家伙是个能上房揭瓦的主儿,在这个幼儿园两个月,变老实了。那小家伙对外婆说阿姨光拧他的耳朵。据耿老太说,小家伙有两次拉到裤子里。生活阿姨说,户外活动时没来得及跑厕所。孩子在家从没拉过裤子,怎么到幼儿园就拉裤子呢,还不是被打的被吓的。找去理论吧,又拿不出证据。都是三四岁的孩子,哪个不像老虎崽子,里面的老师阿姨能有多大本事,那么快让小孩子变老实变听话呢。
虽然带着拉姆来看看,也就是让儿子知道,当奶奶的已经考察过这个幼儿园了,王老太从没打算把拉姆送到这个幼儿园。不送这儿送哪儿,王老太还迷茫着。
带着孩子来考察幼儿园的家长们聚在大门口不远处交流意见。刘老太带着外孙女跟王老太聊上了。刘老太的外孙女贝贝比拉姆还小两个月,是个文静女孩。胆子明显小些,亮晶晶的大眼睛透出不安。王老太趴在刘老太耳边说了邻居孩子被拧耳朵的事实。刘老太马上变了脸色,说,我最不放心的就是这,老师水平能差多少,教的不都是学前知识吗,这么小的孩子,在家都是捧在手心里,哪能受这样的委屈。
王老太眼神儿往刘老太外孙女那儿瞟一眼,刘老太马上意识到失言了。停了会儿,看着外孙女说,说啥也不来这个幼儿园了,比这个幼儿园好的多了去了,对不对。小女孩贝贝忽闪着大眼睛,不说话,也不看外婆,满腹心事的样子。刘老太又说,妈妈来了,咱们跟妈妈商量商量好不好。
贝贝妈妈从幼儿园出来,鹅颈、削肩、细腰、圆臀,乌发至臀下。
刘老太和女儿抵着头耳语一阵。贝贝妈妈看了眼王老太,又和刘老太嘀咕一阵,拉上贝贝走开。刘老太对王老太说,我们决定了,不在这儿报名,老姐姐你们找到合适地方了吗?王老太摇摇头,说,他爸爸正找人,看能不能进实验幼儿园,听说得交二十万赞助费,就这还不一定能进得去。
平常王老太说话不太利索,可是对刘老太表达得干净利落。儿子给小拉姆跑实验幼儿园本是无风无影,可对刘老太说出口时,连王老太自己都相信已经跑成事了。
要说咱都不缺那点钱,都是一个孩子,花钱能花到哪儿去。但是咱这条件也不是最好的。进了实验幼儿园,家长孩子都免不了攀比,对孩子成长起不了多少好作用。贝贝妈妈一开始都没考虑其它幼儿园,直奔实验幼儿园去的。我一直反对,这才跟我跑着看了几家。
王老太觉得这个刘老太比自己会说话,赶紧回应。要不咋说有代沟呢,怎么老是年轻人和老年人想的不一样。
话说得投机,刘老太主动要了王老太的微信,并约定谁先找好了幼儿园,给另一个发发图片,拍拍幼儿园的环境,收费标准,家长们的评价等等。
2
用微信语音,比两个人当面聊的效果好。语音发出去,等待回复的时间里,可以简单琢磨一下话该怎么说。放慢了表达节奏,让说话变得有理性起来,特别是王老太这种说话容易冲动的人。
相比起拉姆这样的皮实小子,小女孩心里更敏感,所以刘老太更担心外孙女贝贝在幼儿园受虐待。可能是受了王老太的刺激,刘老太看遍了附近的幼儿园,似乎对哪个都不放心。
王老太呢,紧随刘老太的脚步。刘老太看了哪个幼儿园,王老太也必定跟过去看看。看过以后,除了刘老太不放心的老师阿姨外,王老太又能找出一堆不放心的理由,大到幼儿园的交通条件坐落朝向,小到卫生间位置小床摆放秩序。刘老太说,你们是男孩子,到底要好些。王老太说,都是恁小的人儿,都是没离开过手掌,哪个能让人放心呢。刘老太又回复过来:也是。没等王老太想好怎么回过去,那边又发过来:我们家贝贝全靠我一个人,她妈妈工作忙,又没爸爸照顾,选幼儿园选不对,我就算罪孽深重。
有了贝贝妈妈的信息,王老太选择了当面沟通,约着刘老太一起去看一个大型社区的双语幼儿园。在有一搭没一搭的闲扯中,王老太收集到两条信息:贝贝一岁时,贝贝爸爸做了跨国公司副总裁,和贝贝妈妈离婚后,移民到加拿大再婚。贝贝妈妈是金融业大公司高管,忙得没白天没晚上没假期。回家晚了,只能在熟睡的贝贝身边坐一会儿。
王老太不得不考虑小孙子该怎么上幼儿园的事了,以至于连着两个晚上失眠。除了和老头子结婚前几天,刚生下儿子那几天,王老太实在想不起自己还有什么时候失眠过。
把孩子送幼儿园就是为读小学做准备,也就两三点:一是让孩子脱离家庭,适应集体生活。二是让孩子学会受纪律约束。再有就是让孩子学点学前知识,知道点简单的学习方法。在幼儿园也就两三年时间,大姐你说,孩子们上幼儿园你说还图点什么。
为了表示尊重,王老太把刘老太请到自己家里来了。一百七十平米的四居室,怎么也能显出点仪式感。
刘老太对王老太家的大房子没感到吃惊,却被深深吸引到王老太的问题上来。以刘老太的反应,不能一下子跟上王老太的跳跃思维,不知道该从哪个合适的地方切入到王老太的话题中来。
既然把小人儿送到幼儿园就那两三点作用,送哪个幼儿园真不那么重要了。我们为什么不能亲自把孩子带到读小学,不就是找个场地!王老太带着激情,朝几个卧室挥下手。咱们自己家也能当场地嘛,买点桌椅小滑梯什么的,凑够五六个孩子,咱们轮流看,也能轮流休息休息。你说把孩子送哪个幼儿园能有这样放心,你说说,老姐。
王老太像火星,刘老太像干柴堆。干柴堆被火星点燃了。接下去的方向更具体。
场地。首先把王老太吓了一跳。刘老太的女儿在新区有座三百多平米的联排别墅,一楼入户门前有百十平米的小院,可放小小的旋转木马或小滑梯,当孩子们户外活动的地方。而且刘老太直接反驳了王老太按市场行情分摊别墅租金的想法,大包大揽别墅免费使用。实在过意不去的话,分摊点物业管理费就行。
老师和生活阿姨,可以到去过的几个幼儿园挖个有幼教资格证的老师。生活阿姨,因为有值班的奶奶外婆们,可有可无。有特别合适的,请一两个也行,工资都按那些幼儿园的标准给。
最重要的,三餐。奶奶外婆们集体考察别墅附近的大超市,定点采购。请个厨师,孩子们加上值班的奶奶外婆们,加上老师阿姨,大人孩子也就十几个人,一个小食堂搞定。
生源,最简单。王老太和刘老太各自联系三到五个知根知底的,小孩总数不超过十个。
除别墅租金外,所有开支平摊。
大体合计完,刘老太难掩兴奋,激动地拍着王老太,说,老姐,你可真是个有主见的人,谁能想到!统算下来,比送到实验幼儿园稍微省点,还图个放心。
3
最后另有五个孩子参加自办幼儿园,三个小女孩,两个小男孩。加上拉姆贝贝,共七个小孩的家庭幼儿园成立了。费用自然比一般幼儿园高出不少,但接送孩子的老太太们都兴高采烈。
王老太和刘老太说服自己儿女时,确实费不少口舌,但儿女的堡垒也没有想象的那样坚固。倒是安装小滑梯,物色有幼教资格的老师,生活阿姨,五十岁左右的女厨师,费了两个老太太不少力气。对应聘者来说,这份工作优劣明显:只照顾七个小孩子,实在轻松得多,而且可以免费住别墅。在那些不管住宿的幼儿园,幼教老师还得找房,大多时候还要和别人合租,花了钱,也未必住得开心。不理想的是工作时间短,最多干三年,又得重新找工作。
幼儿教师李秋晨和王老太刘老太一块儿分析这份工作的不足之处,王老太不假思索地说,三年后的工作不用担心,拉姆爸爸可以替你联系,保证是不错的幼儿园,这承诺可以写到合同里。李秋晨和生活阿姨商量了一下,也接受了。然后争取了每周六周日休息,其它法定假按规定休息的条件。如果周六周日法定假日仍然有家长把小孩子送过来,按双倍工资。王老太刘老太自然答应下来。
真正让几个小人正式上学时,已经到十月份,正式幼儿园开学一个月了。王老太像熬干油的灯一样,毫无光芒了。按王老太原来的想法,幼儿园办在自己家里,一百七十平米的房子,几个小孩子,足够了。一群奶奶外婆们,只留一个值班的,剩下老师阿姨厨师也就三个人。儿子自己有住的地方,还有套七十平米的两居室。那套房子是儿子留给王老太的。王老太准备把儿子撵到那套两居室去住,单身狗住哪儿不一样。现在呢,刘老太拿出这座大别墅来。王老太始终认为自己是这个家庭幼儿园的创办者,其实现在自己只贡献了一个想法,还有哪些是自己的?
刘老太也看出王老太的不一样,劝王老太,老姐你是提劲儿提得太足了,大家都感谢你这个伟大的创举。好了,现在可以放心了,拉姆贝贝有专门的老师阿姨,还有好几个小朋友作伴,跟真正的幼儿园一样了,咱们还能随时看见孩子,好好松口气吧。
王老太说,人到老年真是不一样,老姐到底比我年轻四五岁,忙了这一阵子,你一点事儿也没有,我多少有点累。仔细想想,我也没多干一点活儿呀。
其实刘老太累得也不轻,只不过精神体力恢复得快。筹备过程中,有两次刘老太请王老太到家里歇会儿。王老太很想去,但忍着婉拒了。刘老太夸王老太身上有股犟劲儿,遇事太上心了。王老太却有自己的想法,去看什么呀,哪怕人家现在只住几十平米的房子,有这三百多平米的别墅,还能提自己那一百七十平米的房子吗?万一刘老太家里再有点自己说不上来的家具名画古玩,自己不是去现眼吗?
跟其她几个老太闲聊时,王老太看得出来,大家都有点羡慕刘老太。王老太说起各自的情况呢,其余几个老太也称赞。王老太把七个老太的经济实力排了个榜,榜上首次两位无疑是刘老太和自己,另外五个比刘老太和自己差点,却又比一般的家庭好得多。要不怎么愿意分摊一份不太小的费用,带孩子过来呢。谁都知道,这笔费用比一般幼儿园高得多。
有老太太提议,也给幼儿园取个名字吧。王老太刘老太还有另外两三个老太太跟李秋晨商量。刘老太说咱们这儿不是个幼儿园,幼儿园得有办学资质,咱们也没有办理,如果挂上了幼儿园的名字,人家管理部门来查,咱不是自找麻烦吗?
见刘老太这么说,李秋晨附和:我的意思是阿姨们合计合计,如果这几个孩子都读小学时,咱们自动解散了,取不取名字无所谓。如果还有后续的孩子来,就取个名字,也得准备办个手续。
王老太心里猛跳一下,马上镇定下来,去看刘老太。另外两三个老太也去看刘老太。
刘老太看看王老太,笑笑。问,老姐的意思呢?
其实,这个主意应该刘老太拿,其他人说都不合适。王老太说,我该送幼儿园的孙子辈就这么个小拉姆,我也不给其他亲戚操什么心,现在的孩子娇贵得很,光当爹妈的都操好心了,哪轮得到亲戚朋友帮忙啊。
见王老太这么说,另外两个老太也表了态。王老太见意见一致,刘老太不亲自表态,未免有点失望,又怕气氛尴尬,看着刘老太说,即使不起个带幼儿园的名字,咱也能起个好听点的名字,年轻人的party沙龙什么的,还起个漂亮的名字,咱们为什么不能起一个。
叽叽喳喳商量了好久,有个老太说,刚好七个孩子,要不咱叫北斗吧,哪个孩子不是家里的星星啊。
众人都叫好。刘老太等大家平静了,看看王老太,又看看李秋晨,说,我有个私心,要说感谢的话,还是王大姐姐,是人家伟大的创举。我呢,跟着王大姐姐沾点光,咱们幼儿园不管算不算幼儿园,就叫拉姆贝贝,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