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张蕴三人与焦…… - 我在古代搞基建 - 小静子swag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111章 张蕴三人与焦……

张蕴三人与焦大辞别后便马不停蹄的往青鹿谷而去。

一路奔波,三人终于在五日后来到了青鹿谷外,其实本不必花这么多时日,实在是这段日子终日阴雨绵绵,雨下得多,这赶路便需要格外当心,这才花了五日才到。

到了青鹿谷外,三人首先被远处景象所震撼,只见群山之间,延绵如带的水田从山顶蜿蜒至山脚,如此山上开田的远不止一座山。目之所及,大大小小十多座山上都如布满了水光粼粼的水田。

“怀才兄,这应就是东家所批注的梯田了,上小下大,环山而建,形若梯子,东家起名梯田真是再贴切不过了。”

张蕴还在怔愣中,山竟然可以变成田?真是前所未闻!他如今总算明白为何东家要在新芽镇多山多水处批注梯田了。

“怀才兄?”

张蕴从自己的思绪中醒来,他问身后的护卫队几人,“我等可能去梯田看看?”

护卫队的汉子点点头,他们从余槐城应召入伍的,对青鹿谷并不熟悉,之前来过谷中训练时只远远瞧过梯田一眼,只是那时并不知那密密麻麻是水田就叫梯田,若是知道此内情,几人早就告与三位大人了,何必再让他们去询问旁人。

去参观梯田已经成了第一次来青鹿谷之人必做之事,想当初他第一次来谷中时,也被那天边密密麻麻的梯田惊得说不出话来,若不是有军令在身,自己也早就上山去瞧瞧了。

青鹿谷门口人来人往忙碌得很,几人的到来并未引起过多的关注。

沿着梯田边的小道上山,近距离更能感受到梯田的波澜壮阔,张蕴蹲下身,也不嫌脏,抓捏了一把水田中的泥土。

手中的泥土细腻而松软,微微用力,泥便从手中挤出重新滑落进田里,激起阵阵水花。

另外两人也蹲下,二人摸了一把土质后惊呼,“好土!半点看不出这是刚由山泥开发出来的田,倒像是养了好几年的上等田。”

既然是去当村长,几人自然知道,土质对庄稼的长势的影响有多大。

当今天下田地的等级划分最重要的一点便是土质,上等田土质肥沃所种的粮食收成好,下等田土质贫瘠所种粮食收成差,这是所有人共识。

若是自己所任的村子也能造出这等好田,那还怕什么粮食不够吃!不对,现在有了东家所给土豆玉米二物,本就不愁村民吃不饱,但是若是能有此等好土质,便可种出更多的白米,白米可比新出的土豆和玉米值钱得多!

张蕴看离他们几人不远处有一老农正拿着扒犁在田中劳作,他冲老农招招手,想问问这田是如何养才能这般肥沃的。

不远处的老农浅浅的看了一眼蹲在田埂上的三位郎君,并不搭声,继续低头耕作。

其中一位找补道,“许是没看见。”

“老乡!可否能过来一趟?我等乃东家新任的各村村长,有几个问题,像找老乡解惑。”

这次那老农倒是听见了喊话,只是依旧没如话中要求的过来,他歪着头看了眼几人,摇摇头,继续低头劳作了。

“这……”张蕴三人大眼对小眼,一时竟不知如何应对。

还是身后护卫队的看不下去出了声,“几位大人若有问题还请去寻宋二爷,没有宋二爷的首肯,谷中人是不会向外人透露任何消息的。”

“还有这等说法?劳贤弟带我等去寻寻这宋二爷。”张蕴三人啥也不知道,能找到青鹿谷全靠误打误撞,自然不知道谷中大小规矩。

找宋大志倒是好找得很,如今林诺去了京城,乌四娘坐镇余槐城,东家领着谭大人和魏七去了始安县,青鹿谷就理所应当的扔给了宋大志。但好在青鹿谷如今该发展的发展了,宋大志留下也就是临时的组织工作,倒是还能应付。

青鹿谷中有砖窑,造纸坊和印刷坊,许多城中来谷中买砖的都只知找宋大志而鲜有知道找各坊坊主的,所以三人截住一个村民问宋二爷在何处时,那村民很利落的给了他地址。

三人寻到宋大志门前时他正被福妮磨着带她去余槐城找娘亲。

因为要上学堂的原因,福妮无法再跟着乌四娘和顾月照到处跑,两人若不在青鹿谷,便只能拜托相熟的婶子和学堂的夫子帮忙看顾着,小姑娘背靠顾月照,是谷中众所周知的后台硬,所以便是大人不在,也无人亏待于她,只是一个六岁左右的孩子,总是想娘亲的。

小姑娘聪慧,她坐在椅子上掰着手指头和宋大志算,“祖爷爷,福妮已经半个月没见着娘亲和姨姨了,她们定想福妮想得紧,你就带我去余槐城吧!”

“求求你了!”

宋大志一边想扯出被小姑娘摇来摇去的胳膊,一边试图和她讲道理,“福妮乖,你娘亲和姨姨这是去做正事呢,咱们好好上学堂,下次学堂考试考满分时,你娘亲和姨姨就回谷了。”

福妮松开宋大志的袖子,脚一跺,嘴一撅,泪水说来就来,“祖爷爷骗人,我五日前考核便是满分,但是娘亲和姨姨就没回来!”

宋大志看小姑娘大大眼睛中全是泪水,急了,“哎哟,怎么就哭了,你娘亲和姨姨有正经事呢,待她们有空定会回谷看你,快别哭了。”

看福妮眼泪还是止不住,哄她道,“你写信,祖爷爷派人给你娘亲姨姨送去如何?”

听到能写信,小姑娘眼中的泪才微微止住,边梗咽着边道,“福妮要给娘亲和姨姨默写刚学会的诗。”

“好好好,写诗。”

宋大志刚哄完孩子,大儿子就走进来,说是有人找。

宋大志听完那三人竟是东家亲任的村长,扑打着衣裳往外走,走到门口时还不忘嘱咐大儿子将福妮送去学堂的事。

他边走边摇头,这都是什么事啊!

像福妮这般的孩子并不是个例,东家如今得了余槐始安两县,百废俱兴,到处都需要人,反倒是青鹿谷中,该修的修了该建的建了,事也少了。谷中的人为了搏一个出路,纷纷出谷拼个前程,除了那进了工坊的,少有留在谷中的。

这大人能走,孩子不能啊,他们得上学堂,谷中如今谁不知道识字读书的重要性?这也导致了,孩子和自己爹娘分隔两地的局面,孩子再懂事也顶不住想爹娘啊,那一户人家只走爹娘的或是爹娘都走了,爷奶家人还在谷中的倒是还好,好歹有个亲人看顾着,可怜的是福妮这种家人皆不在身边的孩子。

但愿这天下赶紧太平下来吧,那时或许便再无这等惨事了。

“张蕴见过宋老先生,唐突来访,还请赎罪!”

宋二爷识字一年多,如今很是端得起来,他看着厅中三人问,“你三人既是东家所任的各村村长,不去上任,倒是来了青鹿谷,这是为何?”

三人知道这是青鹿谷主事之人,东家亲信之一,便将自己来到此处的原因和盘托出。

“你们这倒是找对人了,谷外的梯田便是老朽我得了东家之令,亲自带人修建的,东家既然给你们批注了,老朽也不瞒各位,给你们说说这梯田是如何修建的。”

宋大志给三人仔细讲了梯田的建造大小的事宜和注意事项。

在三人听得入迷时宋大志才止了话头,“这梯田之事,老朽尚能说出个一二,许大人所说的桑基鱼塘之事却从未有过耳闻,只能去闻知阁内试试运气,找找阁中有无记载了。”

三人忙道,“还请宋老先生带路。”

顾月照这小半年的时间,解决了最基本的吃穿二字后,除了必买之物,商城开启之日她都将购买机会买了各式各样的书籍。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买什么都不如买承载的知识的书籍,虽在当下不如买实物带来的效益那般显眼,但从长远来看,却是利民之好事。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