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张蕴回到新芽…… - 我在古代搞基建 - 小静子swag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第112章 张蕴回到新芽……

张蕴回到新芽镇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带着护卫队们上山下水的考察地形,新芽镇的山势,便如东家批注中所说,多而缓,山上多有泉眼,这完全达到了宋二爷所说的开发梯田的条件。

另外新芽镇内还多河多湖,依照东家所给书中所说,桑基鱼塘需要挖深鱼塘,并且在鱼塘边用土垫高基田,以达到鱼塘边种桑树,桑树叶养蚕,蚕沙喂鱼,而含有鱼屎的塘中淤泥则可以堆成基田种植桑树。新芽镇内多河多湖,正好符合桑基鱼塘的要求,新芽镇张蕴不清楚,但是他却知道余槐城附近的村子里多有种桑养蚕为生的村民,新芽镇离余槐这么近,想必种桑树养蚕也是可以的。

青鹿谷闻知阁中的书籍可以看却是不能抄录带出,张蕴怕自己忘记,将那副桑基鱼塘的图示深深的记在了脑子中,一到新芽镇便立刻将其画出,这才松了口气。

张蕴伏案继续研究,若是按桑基鱼塘所说之法养蚕养鱼,都不需要其余的肥料鱼食成本,这个循环中便可自给自足,只要开头肯下功夫,后头几乎是躺着便能赚钱!

新芽镇如今正在重建中,宋山带着护卫队的人,主要做的便是将街上倒塌的房屋和一些烂在街角的尸体清理出来,用水清理街道,扫上石灰消毒,并修缮还能住人的房屋。如今工程已经到了尾声阶段,他可以不必在此坐镇,今日过来是特地找那位新来的镇长辞别的。

宋山刚走到镇长临时居住的小屋,透过尚未糊纸的窗户便看见双手捧着一张纸,嘴中念念有词情绪异常激动的张蕴。

宋山顿住脚步,觉得自己还是待会再过来比较妥当。

张蕴在脑中思虑一番梯田和桑基鱼塘在新芽镇的可实行性,觉得完全是可以实现的。

他重新抽出一张洁白的纸铺在桌案上,盯着窗外随风摆动的野草沉思,一手拿墨锭,将磨研得细细的,待墨研好,脑中思绪也清明了,方谨慎的在纸上落笔。

不论是梯田还是桑基鱼塘,所费甚巨,他一个刚上任的光杆镇长,要钱没钱,要粮没粮,要人没人的,自然促不成此事。各中银两周转,人员流动还是得需要东家批文由公中来做个决议。

张蕴并不知顾月照的行踪,信写好,不知该往何处送,只能先把信送去在始安城的奚黎,拜托他代其转交。

……

始安城铁矿所在地为牛角山,牛角山因为山体形状神似牛角而闻名,牛角山下有一牛角村。

如果说始安县穷,百姓吃不起饭穿不暖衣,生活贫苦的话,那么牛角村便是赤贫,牛角村里的土地是下等地里下等地,肥力几乎没有,粮食种下去,长的野草都比长的粮食多,村中人少有靠自家种粮食能活得下去的,村中百姓多是靠去城中打零工来维持生活。

原始安县县令卓万书强征杂税时,牛角村便常因拿不出银钱和粮食征不出税,交不出税,又怕被官府查办,村民们无奈便只能在交税的时间带着包袱行李躲在牛角山中,只待村里没有衙役才敢下山。

今年也是如此,村民们眼见着县衙的衙役来转了几圈走了,才刚回到村里呢便见山口行来一队训练有素的兵卒。事发突然,村民们想躲也没有时间和机会,正人人自危躲在家中不敢出去之时,却见那只队伍脚步不停,直直的穿过村子去了后头的牛角山。

那群人也不知是作何的,到了牛角山就开始砍树,那是日也砍夜也砍,邦邦声不绝于耳。

砍完树后,就叫他们竟然在牛角山建起了木屋!这是打算长久住下的意思?

这群兵卒虽气势汹汹,除了第一次借道而过外,从未进过牛角村,村民们渐渐的也放下了警惕。

直到有一日,一个穿着长袍,看着像是读书人的男人进了村,他找到村长,说是要招工村民们为他办事。

村长很犹豫,常年有些风吹草动就往山上躲的村民警惕心强的很,但奈何那男人给的工钱太高,高道村长便是怀疑这是个圈套也想往里跳跳验验真假的程度。就这样,村民们还是没能经得起诱惑,牛角村的村民,凡是有点子力气的都在牛角山上帮忙。

顾月照来牛角山的原因是接到谭见青的信,信中说铁已经练出来,问她要不要过来看看。这种大事定然是要来的,不仅她自己来,还扯上了魏全缨。

顾月照站在高炉前,看着铁矿石橘红色的铁水从高炉中流出,心中很是畅快。

铁炼出来,余槐和始安的武器农具的建造再也不受钳制了。

“望山,宋融,宋祥,我准备在此处开设立青鹿谷的武器坊,此事望山为主,你二人为辅,需得尽快提上日程。”

顾月照看着霞光在远方层层叠叠的山岚上空铺散开来,低声道,“咱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是!”

“魏七,一月之内,你需得征得五千兵卒,并尽快训练他们跟上进度,另外我不想看见始安县内再有任何绿林的踪影!”

他们这次从始安城过来牛角山足足花了四日时间,牛角山离始安城不远不近,若乘坐牛车赶路,三日时间足矣,那多花的一日时间,便是和大大小小的绿林周旋时浪费的。

“是!”

顾月照又再牛角山待了两日,确认一切正常无误后,这才决定启程回始安城。

顾月照在回程的路上收到两封信。

一封是新芽镇镇长所写,信上言他考察了新芽镇的环境,觉得梯田和桑基鱼塘一事可以一试,写信来问她的意见,并在信的结尾隐晦的提出了自己没钱的小心思。

能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之法解决问题,还实地考察得出了结论,这个张蕴不错,是她预想中为一方百姓某福祉的基层官员。

顾月照提起笔,在信纸上写了个大大的准字,并将两封信合并在一起交给来送信的护卫队,吩咐道,“将这送给奚黎。”

另一封信刚打开,不必看署名顾月照也知道这是福妮的字迹。

小姑娘默写了自己新学的诗和课文,还画了一幅小人画,末了在信的结尾软软的问她几时回谷看她。

幅妮上月过的六岁生辰,但那时她忙着应付来余槐城的肖鹤寻,四娘也忙得没有一分得闲的时候,两人都没时间好好给她过生辰,只在生辰那日吃了碗四娘做的面条便算是个六岁的小大人了。

初穿越时的相识和后头的陪伴,导致顾月照一直对福妮偏宠些,她将四娘当成自己的家人,福妮理所应当的成了家里的小辈,所以便希望她平平安安的长大。

顾月照想,待忙过这段日子再给孩子补办一个吧,

日子就这么稳步的想前进行着,在顾月照忙完手头的事,刚准备给自己放一天假回青鹿谷给福妮补办生辰时,她收到了京城那边的来信。

信是林诺写的,自从当初顾月照写完信给她后,她就将京城的一应事宜明面上的事都交给了陈虎处理。

刚交接好工作,肖鹤寻便回了京。

京都人有钱,和常年挣扎在贫困线边缘,连吃顿干饭都要挣扎的其他地区百姓不同。京都中虽也有那等日子过得不好的百姓,但毕竟是在少数,能在一国之都活下去的手中少说都有些积蓄。

生活的相对富裕,和手头的宽松,导致了京都百姓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度很高,凡是能做得出彩的,赚得盆满钵满那不是问题。

京城中时下最流行的便是去城中新开的青鹿酒楼,点上一桌子新鲜菜,叫上一杯甜蜜热乎的奶茶,北地秋天已经不再温暖,但酒楼细心,在楼中四角都放上了炭盆,整个酒楼都是暖融融的,边吃着可口的菜肴,便和着顺滑的奶茶,再舒舒服服听堂上说书先生说些神仙志怪的事,舒服得很!

这家青鹿酒楼,最初不过是开在街角的一家小小奶茶店,从一开始的奶茶,到后来的薯条,水果派,麻辣烫,酸辣粉,辣子鸡,毛血旺。这家店总能做出些从前未见过,却能香掉舌头的菜,特别是那叫辣椒之物,辛辣刺激,吃完全身发热,真是令人上瘾。

就是因为这般供不应求,青鹿酒楼在短短半年时日便在京都开了三家分店,且家家爆满,日日人流如织,靠近酒楼的地方连空气都透着辛辣鲜香。

青鹿谷名气太大,想不引人注意都难,所以陈虎在跟随着那面白无须的下人进王府时早有准备。

肖鹤寻找陈虎也并非有什么要事,就单纯的想见见而已,顾月照不在京都,一个酒楼饭菜再好吃也也成不了什么大事,顶多让陈虎注意着些,帮忙打探一些消息罢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