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习惯:决定未来的力量 - 犹太人教子枕边书大全集 - 宿春礼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六卷习惯:决定未来的力量

把最重要的事情放在前面在安排时间时,要永远把重要的事情放在第一位,在没有完成重要的事情之前,决不着手做次要的事情。

萨缪尔森教授在给即将毕业的mba班的学生上最后一次课。令学生们不解的是,讲桌上放着一个大铁桶,旁边还有一堆拳头大小的石块。“我能教给你们的都教了,今天我们只做一个小小的测验。”教授把石块一一放进铁桶里。

当铁桶里再也装不下一块石头时,教授停下了来。教授问:“现在铁桶里是不是再也装不下什么东西了?”“是。”学生们回答。“真的吗?”教授问。

随后,他不紧不慢地从桌子底下拿出了一小桶碎石。他抓起一把碎石,放在已装满石块的铁桶表面,然后慢慢摇晃,然后又抓起一把碎石……不一会儿,这一小桶碎石全装进了铁桶里。

“现在铁桶里是不是再也装不下什么东西了?”教授又问。“还……可以吧。”有了上一次的经验,学生们变得谨慎了。

“没错!”教授一边说,一边从桌子底下拿出一小桶细沙,倒在铁桶的表面。教授慢慢摇晃铁桶。大约半分钟后,铁桶的表面就看不到细沙了。“现在铁桶装满了吗?”“还……没有。”学生们虽然这样回答,但心里其实没底。

“没错!”教授看起来很兴奋。这一次,他从桌子底下拿出的是一罐水。他慢慢地把水往铁桶里倒。

水罐里的水倒完了,教授抬起头来,微笑着问:“这个小实验说明了什么?”

一个学生马上站起来说:“它说明,你的日程表排得再满,你都能挤出时间做更多的事。”

“有点道理。但你还是没有说到点子上。”

萨缪尔森教授顿了顿,说:“它告诉我们:如果你不是首先把石块装进铁桶里,那么你就再也没有机会把石块装进铁桶里了,因为铁桶里早已装满了碎石、沙子和水。而当你先把石块装进去,铁桶里会有很多你意想不到的空间来装剩下的东西。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你们必须分清楚什么是石块,什么是碎石、沙子和水,并且总是把石块放在第一位。”

最没有效率的人就是那些以最高的效率做最没用的事的人。总是做重要且紧迫的事的人,常常有很多的剩余时间。做完“正事”之后,他们有相当多的时间去做“重要而不紧迫”、“不重要且紧迫”甚至“不重要且不紧迫”的事,就像装石块的铁桶里有意想不到的剩余空间来装碎石、沙子和水。犹太人总是告诉自己的孩子:集中精力在能获得最大回报的事情上;别花费时间在对成功无益的事情上。

创新的作用

要从小教育孩子养成创新思维的习惯,一个人只有不断创新,才可能超越前人,有所成就。

1926年,有着犹太血统的兰德才17岁,他还是哈佛大学一年级的学生。一天晚上,他走在繁华的百老汇大街,从他面前驶过的汽车车灯刺得他眼睛都睁不开。他突然灵机一动:有没有办法既让车灯照亮前面的路,又不刺激行人的眼睛呢?他觉得这是很有实用价值的课题。兰德说干就干,第二天便去学校办了休学手续,专心研究偏光车灯的创造发明。

1928年,兰德的第一块偏光片终于制成了。他匆匆赶去申请专利,不料已有4个人申请此项专利。他辛辛苦苦做出的第一项成果就这样白费了。3年后,经过改进的偏光片研制成功,专利局终于在1934年把偏光片的专利权给了兰德,这是他获得的第一项专利。

1937年,兰德成立了拍立得公司。有人把他介绍给华尔街的一些大老板,他们对兰德的才能和工作效率十分赏识,向他提供了37.5万美元的信贷资金,希望他把偏光片应用到美国所有汽车的前灯上,以减少车祸,保证乘车人的安全。

1939年,“拍立得”公司在纽约的世界博览会上推出的立体电影更是轰动一时。观众必须戴上该公司生产的眼镜才能入场,这又为“拍立得”赚了一大笔钱。

有一次,兰德给他的女儿照相。小姑娘不耐烦地问:“爸爸,我什么时候才能看到照片?”这句话触动了兰德,经过多年高效率的研究,他终于发明了瞬时显像照相机,取名为“拍立得”相机。这种相机能在60秒钟洗出照片,所以又称“60秒相机”。

“拍立得”公司1937年刚成立时,销售额为14.2万美元,1941年就达到100万美元,1947年则达到150万美元,为10年前的10倍。“拍立得”相机投入市场后,使公司销售额从1948年的150万美元猛增至1958年的6750万美元,10年里增长了40倍。

然而兰德并不就此停步,后来他又制造出一种价格便宜,能立即拍出彩色照片的新相机。兰德说:“一个企业,不仅要不断地推出新产品,改善人们的生活,给人们带来方便,而且要考虑下一步该怎么办。这样,企业就不会停滞不前,将永远充满活力。”

当人们问兰德有什么成功奥秘时,他只是笑笑说:“我相信人的创造力,它的潜力是无穷的,我们只要把它挖掘出来,就无事不成。”

《圣经》告诉我们:创造力是上天赐予我们的最珍贵的礼物,它能给我们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惊喜。但是怎样发掘你的创造力呢?兰德的经验告诉我们:创造并非遥不可及;只要你处处留心,你会发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处处充满创造的灵感,创造就在我们身边。

独木桥的走法

一个人的习惯性心态对其性格的形成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可以说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曾有几个学生向弗洛伊德请教:心态对一个人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他微微一笑,什么也不说,就把他们带到一间黑暗的房子里。在他的引导下,学生们很快就穿过了这间伸手不见五指的神秘房间。接着,弗洛伊德打开房间里的一盏灯,在这昏黄如烛的灯光下,学生们才看清楚房间的布置,不禁吓出了一身冷汗。原来,这间房子的地面就是一个很深很大的水池,池子里蠕动着各种毒蛇,包括一条大蟒蛇和三条眼镜蛇,有好几只毒蛇正高高地昂着头,朝他们“嘶嘶”地吐着信子。就在这蛇池的上方,搭着一座很窄的木桥,他们刚才就是从这座木桥上走过来的。

弗洛伊德看着他们,问:“现在,你们还愿意再次走过这座桥吗?”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作声。

过了片刻,终于有3个学生犹犹豫豫地站了出来。其中一个学生一上去,就异常小心地挪动着双脚,速度比第一次慢了很多;另一个学生战战兢兢地踩在小木桥上,身子不由自主地颤抖着,才走到一半,就挺不住了;第三个学生干脆弯下身来,慢慢地趴在小桥上爬了过去。

“啪”,弗洛伊德又打开了房内另外几盏灯,强烈的灯光一下子把整个房间照耀得如同白昼。学生们揉揉眼睛再仔细看,才发现在小木桥的下方装着一道安全网,只是因为网线的颜色极暗淡,他们刚才都没有看出来。弗洛伊德大声地问:“你们当中还有谁愿意现在就通过这座小桥?”

学生们没有作声,“你们为什么不愿意呢?”弗洛伊德问道。“这张安全网的质量可靠吗?”学生心有余悸地反问。

弗洛伊德笑了:“我可以解答你们的疑问了,这座桥本来不难走,可是桥下的毒蛇对你们造成了心理威慑,于是,你们就失去了平静的心态,乱了方寸,慌了手脚,表现出各种程度的胆怯——心态对行为当然是有影响的啊。”

其实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在面对各种挑战时,也许失败的原因不是因为势单力薄、不是因为智能低下、也不是没有把整个局势分析透彻,反而是把困难看得太清楚、分析得太透彻、考虑得太详尽,才会被困难吓倒,举步维艰。倒是那些没把困难完全看清楚的人,更能够勇往直前。如果我们在通过人生的独木桥时,能够忘记背景,忽略险恶,专心走好自己脚下的路,我们也许能更快地到达目的地。

父亲和儿子

很多道理,我们每个人都懂,但却没有将其贯彻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习惯之中,因此,我们也无法从这些道理中获得真实的人生收益。

哈西德运动时期,有个流浪的犹太艺人,虽然才四十几岁,但是骨瘦如柴,形容枯槁,医生诊断结果是肝癌末期,临终前,他把年仅16岁的独子找来,叮咛着:“你要好好读书,不要像我少壮不努力,老来没成就。我年轻时好勇斗狠,日夜颠倒,烟酒都来,正值壮年就得了绝症。你要谨记在心,不要再走我的老路。我没读什么书,没什么大道理可以教你,但你要记住把‘少壮不努力,老来没成就’这句话传下去。”

说完,他咽下最后一口气,16岁的儿子却懵懵懂懂地站立一旁。

长大后,他儿子仍然在酒家、赌场闹事,有一次与客人起冲突,因出手过重而闹出人命,被捕坐牢。出狱后,人事全非,发觉不能再走老路,但是却无一技之长,无法找个正当的工作,只好下定决心,回到乡下,靠做一些杂工维生。

由于他年轻时无法体会父亲交代的遗言,耽误终身大事,年近半百才成婚。虽然年事渐长,逐渐能体会父亲临终前交代的话,但似乎为时已晚。他的体力一天不如一天,一年不如一年,面对着无法撑持起来的家,心里有着无限的忏悔与悲伤。

有个夜晚,他喝点酒,带着酒意,把16岁的儿子叫到跟前。他先是一愕,这不就是当年16岁的我吗!父亲临终前交代遗言的景象在脑海中显现。有些自责地喃喃自语:

“我怎么没把那句话听进去啊。”

说着,眼泪直滴脸颊,儿子站在面前,懂事地安慰着:

“爸爸,您喝醉了,早点休息吧!”

“我没有醉,我要把你爷爷交代我的话告诉你,你要牢牢记住。”

“爸爸!什么话这么慎重呀!”

“当年你爷爷临终时交代我不可以‘少壮不努力,老来没成就’,我没听进去,也没听懂。结果我费尽一生才体会出这一句话的道理,但为时已晚。”

“这句话不是人人都知道吗?”

“是啊。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努力从年轻时就努力奋发向上。一定要年轻时就学好,不然老了就像我一无是处。你一定要认真对待这句话。希望你好好做人,将来儿孙都能成才,不必再把这句话当遗言交代了。”

懂道理的人很多,可是真正明白、并将其作为指导自己行为准则的人就太少了。所以,人在年轻时一定要懂得珍惜时间,懂得运用自己的时间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才不至于年老时悔恨,只能将自己的失败教训告诫给后辈。

勇于尝试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