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酸葡萄甜柠檬定律
第10章酸葡萄甜柠檬定律
快乐的精神胜利法
酸葡萄甜柠檬定律,指当自己的行为不符合社会价值标准或未达到所追求的目标时,人们便有一种自我安慰的心理机制,即认为得不到的都是不好的,得到的都是好的。自我安慰:快乐需要自己找
《伊索寓言》中有这样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一只饥饿的狐狸路过果林时,发现了架子上挂着一串串的葡萄,垂涎三尺,可自己怎么也摘不到。就在很失望的时候,狐狸突然笑道:“那些葡萄没有长熟,还是酸溜溜的。”于是高高兴兴地走了。事实上,葡萄还是没吃到,狐狸仍是饿着肚子,但一句自我安慰,却让它走出了沮丧,变得快乐起来。
寓言中的狐狸,通过自我安慰,没吃到想要的葡萄也开心,属于典型的酸葡萄心理。这种心理,属于人类心理防卫功能的一种。当人们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便会产生挫折感,为了解除内心的不悦与不安,人们就会编造一些理由自我安慰,从而使自己从不满等消极心理状态中解脱出来。
实际生活中,酸葡萄式的自我安慰比比皆是。例如,没有找到男女朋友的单身族,常常会说“一个人最好,多自在啊”;没考上名牌大学的人,常常会说“读名牌大学有什么好,竞争力那么强,早晚会累出病”;有些人考试刚刚及格,而同桌却得了优秀,于是就说“一看就是抄袭,投机取巧,没什么了不起的”……
与“酸葡萄”心理相对应的,是“甜柠檬”心理。它指人们对得到的东西,尽管不喜欢或不满意,也坚持认为是好的。就好像一个人拿着青青的没熟的柠檬,偏说自己这个柠檬味道一定很好,会特别甜。何况有柠檬总比没有的好,同样是内心的一种自我安慰。
现实中,人们的“甜柠檬”心理同样比较普遍。例如,你买了一双鞋子,回来后觉得价钱太贵,颜色也不如意,但和别人说起时,你可能会强调这是今年最流行的款式,质地是高档皮料,即使价格贵点也值得。还有,虽然你知道自己的男朋友有不少缺点,但在外人面前,你往往喜欢夸奖他的优点。
关于“酸葡萄甜柠檬定律”,心理学上有一个有趣的实验对此进行了间接的证明。
心理学家招募一定数量的学生来从事两项枯燥乏味的工作。一件是转动计分板上的48个木钉,每根钉子顺时针转四分之一圈,再逆时针转回,反反复复进行半个小时。另一件是把一大把汤匙装进一个盘子,再一把把地拿出来,然后再放进去,来来回回半个小时。
依此类推……朋友,照着我的劝告去做吧,你的生活就会欢乐无穷了。
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无,一错版本%!'
要是你的妻子对你变了心,那就该高兴,多亏她背叛的是你,不是国家。
烈日、沙漠,两个人艰难地走着,一个人沮丧地说:“完了,我们只有半瓶水了。”另一个人却很高兴,叫道:“太好了,我们还有半瓶水啊!”
这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人们对已经发生的不满意或不好的事情,倾向于通过自我安慰,把事情造成的不愉快等消极影响减轻。
凡事要往好处想,事情就会不一样
将这篇文章伸展开来,我们可以想:
如果虚度了今天,那么就暗自庆幸,还有明天,可以重新开始。
生活是一面镜子,我们对它笑,它就对我们笑;我们冲它哭,它就冲我们哭。是哭是笑,取决于我们怎么样面对它。每天对自己笑一笑,笑出好心情,笑出自信。每天对自己笑一笑,就是自我调理情绪,给自己一份轻松,让自己有一种良好的心态。
不过,无论酸葡萄还是甜柠檬,在某种程度上讲都是一种消极的心理防御方式,就像是一服止痛药,虽能暂时缓解心里的痛苦,但往往会有一些副作用。例如,“酸葡萄”的人说别人不好,很容易影响人际关系,给他人一个“小人”的形象;而“甜柠檬”则容易让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那么,如何才能把握好自我安慰的度,做到无副作用的自我安慰呢?
一方面,当遇到挫折或不幸而万分苦恼时,我们应当冷静地分析问题的起因,不要完全陷入“自我”的状态,试着从“旁观者”的角度,客观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正所谓“旁观者清”。
有一次,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家中被盗,他的朋友写信来安慰他。他在回信中说:“谢谢你来信安慰我,我现在很平安。感谢上帝,因为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贼只偷去我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
酸葡萄甜柠檬定律告诉我们,对于相同一件事,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去看,结论就会不尽相同,心情也会不一样。例如,当你失恋时,与其沉浸在过去的痛苦烦恼中,不如想一想,下一次遇到的人会比错过的这个好很多;当你遇到挫折时,可以想想“失败乃成功之母”,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也是一种收获;当遇到丢东西等倒霉事时,不妨想想“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要知道,现实中几乎所有事情都存在积极性和消极性,如果你只看到消极的一面,只会令自己陷入低落、郁闷之中;相反,如果换个角度,从积极的一面去看,一切也许就会豁然开朗。
一般人看了以后都会忍俊不禁,幽默诙谐当中的确蕴含了丰富的哲理,寄寓了作家对真诚生活的向往。
如果错过了太阳,不要流泪,不然就要错过群星了。
卸任的官员说:无官一身轻。
适度的阿q精神可以增加幸福感
每天清晨都告诉自己:生活是如此美好,我感到很快乐。懂得为自己歌唱、为生活歌唱、为生命歌唱的人,快乐就会紧紧相随。当我们快乐时,周围的人受到我们的感染,也乐得心情舒爽、开朗,自然喜欢与我们亲近。
虽然阿q的自欺欺人心理,过去一直成为人们的笑谈,甚至遭到否定、批判。然而,不少心理学家认为,适度的精神胜利法在心理健康方面是非常有价值的。如果我们懂得合理运用阿q精神,往往会让自己增加不少幸福感。
如果在刮风下雨的时候,我们正在街上,把雨伞打开就够了,犯不着去说:“该死的天,又下雨了!”这样说对于雨滴、对于云和风都不起作用。我们不如说:多好的一场雨啊!这句话对雨滴同样不起作用,但是它对我们自己有好处,同时也可以把快乐传递给别人。
受人欺负的人说: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结果发现,与一般的预期相反,得到1美元奖励的人反而认为这个工作比较有趣。
这篇文章是契诃夫写的,原本是契诃夫对企图自杀者的进言。
面对人生中的种种不顺心的事情,换个角度想一下,境况就会大不一样。
你该高兴,因为你不是拉长途马车的马,不是寇克(19世纪德国细菌学家)的“小点(即细菌)”,不是旋毛虫,不是猪,不是驴,不是茨冈人牵的熊,不是臭虫……
没钱人的太太说:男人有钱就变坏。
要是你给送到警察局去了,那就该乐得跳起来,因为多亏没有把你送到地狱的大火里去。可见,聪明的幸福者,既要会运用阿q精神,又要懂得适度运用。
如果你不是住在边远的地方,那你一想起命运总算没有把你送到边远的地方去,你岂不觉着幸福?
快乐的人生态度,总能使人把不幸化为一种机会。哈里·爱默生·福斯迪克曾语重心长地说:“真正的快乐不一定是愉悦的,它多半是一种思想上的胜利。”没错,快乐源自一种成就感,一种自我超越的胜利,一种将酸柠檬榨成甜柠檬汁的经历。
要是你挨了一顿桦木棍子的打,那就该蹦蹦跳跳,叫道:“我多么运气,人家总算没有拿带刺的棒子打我!”
生不逢时的人常常用阿q的话说:先前比你阔多了。
惧内的丈夫说:有人管着好呀,啥事都不用操心。
读过鲁迅的著作的人,对于酸葡萄甜柠檬现象,很容易联想到鲁迅笔下的阿q。众所周知,阿q有一种独特的精神胜利法,即所谓的“阿q精神”。例如,阿q挨了假洋鬼子的揍,无奈之余,就说“儿子打老子,不必计较”,来自我安慰一番,也就心平气和了。
学生们完成工作后,分别得到了1美元或20美元的奖励,同时心理学家要求他们告诉下一个来做实验的人这个工作十分有趣。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这样那样不愉快的事,而且很多事情是我们无法左右或改变的。也许你要问,既然如此,我们又该怎么办呢?难道就要为此一味痛苦、哀伤吗?事实上,在这时候,我们不妨使用一下阿q精神,安慰一下自己,这对于心理调节可能非常有效。
有一位住在佛罗里达州的快乐农场主,他曾创造了一个商业上的奇迹。在他当初买下那块农场时,那里土地贫瘠,各种果树都不适合种植,甚至连养猪也不适宜。除了一些矮灌木与响尾蛇,什么都难以生存,他几乎看不出这块土地还有什么用途。因此一开始,他的心情十分低落。后来他想到个好主意,他决定再投资,开发利用这些响尾蛇资源。于是他不顾大家的反对,他开始把响尾蛇肉加工成罐头。而且,旅游资源也成了他的又一生财之道,每年有平均两万名游客到他的响尾蛇农庄来参观。游客到这里亲眼看见毒液被抽出后送往实验室制作血清,蛇皮被他高价售给制鞋工厂生产女鞋与皮包,蛇肉罐头则运往世界各地。连当地邮戳都盖着“佛罗里达州响尾蛇村”,可见当地人都以这位“把酸柠檬做成甜柠檬汁”的农场主为荣。
另眼看不幸,将酸柠檬榨成甜柠檬汁
有一个人,他觉得自己从小到大都是一名失败者,失败永远陪伴在他的身边,因此他从来都不快乐。他感到上天不公平,于是,他决定去寻找上帝,询问上帝快乐是什么。这个人翻山越岭,来到河边,见到一位老翁,就走过去问:“老人家,快乐是什么?”那位老人回答他:“快乐就是每天都能钓到鱼,那就是快乐。”这位年轻人继续他的旅途。他渡过了河,来到了森林中,遇见一个正在赶路的中年男人,就问他:“快乐是什么?”那个中年男人回答他:“快乐就是每天都能捕获野兽。”
换个角度看得失,横看成岭侧成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