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为何不跪
第210章为何不跪
衙役们是有许可令的,这会儿在这里等了这么久早已没了耐心,再说人家已经给足了靖西侯府面子。二话不说,架着窦映雪便走了。着窦映雪也是脑子不够使,想她一个侯府小姐,若是能好好的别苦恼,安安静静的跟着衙役们过去,好歹还能留些脸面。可是现在被衙役们架着出了靖西侯府的大门,不知让多少人笑掉大牙。
围观的群众们也都早已等的不耐烦了,大家哪里想得到,衙役来窦家拿个人,竟然用了一个半时辰。而这会正当晌午,大家肚子里都饿的咕咕叫。
说到这儿,就要夸奖一下郑东了。
郑东跟了傅青芸那么久,有样学样,办事也有些不按常理出牌。这不,郑东本来是出来看看案子紧张如何的,但是一看围观群众这么多,而这些人谁也不想放弃看到了一半的热闹回家吃饭,一个个就是饿着肚子也要继续看下去。
于是乎,郑东当即下令,让店里的伙计们把瑞芸坊现有的点心都装了几大筐子,然后又装了一筐辣椒酱这一类的东西直接便去围观群众那里叫卖。
说来长安城百姓的生活水平着实不错。瑞芸坊大家都是常去的,瑞芸坊的伙计大家自然也都是认得的。现在一看是瑞芸坊的伙计贴心的来叫卖点心,大家纷纷掏钱,很快这点心便见了底。
伙计们虽然也想看八卦,但还是挣钱更重要,便一个个的都赶紧回了铺子,再装上点心回来接着卖。
而王老三一家吃了午饭本来还想休息一会,但是看今天这架势,只怕把店里的点心都掏空也不够卖的,赶紧都接着做糕点。不过这会儿却不适合做哪些耗时长的糕点,只要做些家常小点心便好。一来时间短,做得快,而来大家这会儿只是买来填饱肚子,价格太高的可不好卖。
就在这一天,瑞芸坊的进账足有平时的十倍。
好吃自然是一个方面的,还有大家的从众心理和攀比心理。虽然大家的初衷都是来看热闹,但是那么好吃的点心摆在那里谁忍得住?就是你一开始忍住了,但是眼看着周围很多人都买了在那惬意的吃着,你还忍得住么?
傅青芸后来听说了郑东买点心的事,十分高兴!这边是能及时发现商机,郑东现在能做到这样,傅青芸已经很放心了。以后她可以把铺子的经营事宜放心的交给郑东了。
点心的插曲只是给围观群众增加了一点点的滋味,主菜还是在窦映雪这里。
今日,窦映雪算是吧靖西侯府的脸面全部给丢进了。
一个侯府小姐被衙役架着出来已经够丢人的了。要是这个小姐一路上还破口大骂呢?要是她还咒骂傅家人呢?要是她还埋怨自家人不帮她呢?要是她还口无遮拦的骂这些衙役呢?要是她还仗着自己是窦家小姐,仗着自己是敏妃的妹妹对衙役、对百姓们颐指气使呢?
衙役们可不吃窦映雪这一套,在京兆府待了那么久,谁都不是糊涂的人。眼前到底应该怎么做,大家心里门清。
因此几个衙役丝毫不理会窦映雪的哭闹。
而围观的群众们一开始还想着,或许窦映雪真的是冤枉的,但是后来听了窦映雪嘴里不断冒出的那些让人生气的话之后,大家对她一点怜惜、怜悯、同情都没有了。
“唉,你们说之前咱们听到的那些话,是不是这窦映雪故意让人出来说的啊,咱们都被她骗了吧。只怕这傅家姑娘才是冤枉的吧。要不怎么只见这窦家四小姐跟泼妇一般,而人家傅家姑娘却受了伤呢?”
“还说呢,人家傅家姑娘受了伤,也没见人家出来破口大骂啊?人家只是按部就班的报官罢了。”
“就是,也没见傅家的人出来多说什么话。”围观的群众,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着。一边讨论也还一边鄙夷的看着窦映雪。随着窦映雪用她越来越沙哑的嗓音说着越来越难听的话,大家心里纷纷齐刷刷的给她贴上了两个标签:“泼妇”“疯子”。
终于,在围观群众一路追随之下,在窦映雪的谩骂之下,衙役架着窦映雪终于回到了京兆尹衙门。
在这边等着的群众们早不知吃了几块点心喝了几碗茶,连那府尹大人都忍不住偷偷跑去后堂有吃有喝的坐了好几回。
府尹正百无聊赖的坐着,和师爷有一句没一句的商量着什么,终于窦映雪来了。
正主来了,府尹终于来了精神。
衙役把窦映雪重重的往公堂上那么一扔,然后各自归位。
“你们几个人,本小姐今天记住你们了,”窦映雪还在放狠话:“等本小姐回了侯府,定要你们全都脱层皮下来。”
衙役们却都不搭理他,只面目严肃的看着前方,等着府尹的吩咐。
“堂下何人,为何不跪?”府尹理了理官袍,正了正乌纱帽,十分严肃的看着窦映雪。
窦映雪见这府尹长得平常,不似那些衙役虎背熊腰让人害怕,心里十分不屑,脸上亦露出鄙夷的神情:“你不过一个小小的府尹,芝麻大的官,也要本小姐跪?”
6◇9◇书◇吧
窦映雪昂首挺立:“就你也配?”说着还拉长了尾声。
围观的群众对窦映雪的印象更加插了。
殊不知,一开始大家对窦映雪印象极好,现在却眼见了这般情形,大家心里的落差有多大。就好像心从百丈悬崖之上一落而下,瞬间摔成了几千几万个碎片。唉,原先大家多喜欢她、心疼她啊。
府尹得了许可令,早已不把窦家放在眼里了,现在他只希望把这个案子审理好了,给傅家给刑部尚书,甚至给皇上留下一个好印象。这些年他一直政绩平平,说不定会因为这次的案子发达呢。
“堂下何人,为何不跪?”府尹又很严肃的问了一遍,说着还用力拍了一下惊堂木。
“威武~”冷不丁的两侧杵着棍子的衙役们都吆喝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