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元宝的新年礼物
第97章元宝的新年礼物临走之前,马德才又问,“那大屋子什么价钱?”他说的是外院的两间正房儿。
“不租。”元宝从苏春生身后探出头来。
马德才做最后的努力,“我多出银子,一年二十两怎么样?”
苏春生脸上显出犹豫之色。
元宝果断拒绝,“不行,真的不行!少爷,那屋子是有人住的,给多少银子也不能租的!”开什么玩笑,那两间屋子是给苏氏兄弟留的,她这么辛苦赚钱,不就是为了让全家人过上好日子吗?不然一切还有什么意义?
哦,让兄弟两个住最差的屋子,再包下整个院子的杂活,那不成了仆人了吗?家里有她一个人当奴才就够了,苏氏兄弟可是要考科举的,这样的话,在同窗面前怎么能抬得起头来呢?
马德才有些遗憾,但也没过多纠缠,立刻回去取行李了。
苏春生有些无奈地对元宝说,“我们住哪里还不是一样啊!”苏秋生也连连点头。
元宝眼圈儿微红,“这事儿我说了算,你们要是再提,我就恼了!”干脆弄了两把大锁,下次再有人来看房子的时候,直接把门锁了,这样旁人以为已经租出去了,也就不问了。
苏家的租价是,一间屋子每月一两半银子,一年十五两。
这个价格,怎么说,真是挺贵的!
所以马德才出二十两银子的时候,苏春生真的是很动心。
其实刚一听到元宝的这个定价时,苏春生就觉得太高了,苏秋生也说,“人家那可是出租一个院子,咱就一间屋子。”
元宝主意很正,“就那破院子,不过是多扇门,多个做饭的地方罢了,哪有咱家好啊?他们有的咱家都有,虽然是共用的,可哪样不比他们那个强多了?他们没有的咱家也有,比如行李、热水房和待客的堂屋!”
苏氏兄弟没话儿说了,可还是有些犹疑。
要说这种在后世相当常见的分房出租和合租的形式,在古代虽然不是完全没有,却是十分罕见的。
主要是有大房子的人家,不在乎这几个小钱,民风淳朴的地方很可能就免费留宿了,要租人家也是整栋宅子整体出租,不然的话,家里一旦有女眷该有多不方便啊?!
像元宝这样买大宅子就是为了出租给多人、多赚银子的,还真没有!
事实证明,元宝是对的,继马德才之后,苏家又在学堂放假前出租出去五间屋子,都是整年租的,只是其余的租客没有一个像马德才这样当月入住的,都是等明年正月才来住。
就这样,在不到十天的时间内,苏家前院用来出租的九间屋子就只剩下了三间,可以想见,在明年开学时一定会住满,以至于元宝再见到马德才时,怎么看怎么觉得他长得像招财猫。
元宝这样的印象并不完全是空穴来风,苏家的屋子租得这么迅速,主要还是得益于马德才的性格。
马德才此人活泼开朗,大大咧咧,性情直率,人缘儿也好,还有点爱显摆,他找了个好地方住,恨不得嚷嚷得全县城的人都知道,结果就给苏家招了财。
而且他还提了建议,“我的小厮没地方睡啊,你们能不能在屋子里加张矮榻,平日里塞到床下,夜里拉出来睡人,就相当于踏脚了,总比让人家寒冬腊月地打地铺强。”
元宝立刻采纳了,反正离有根父子完工还早呢。
而后来的租客中竟然也有两个带小厮的,这样算下来,有下人的租客占到了半数,可见这是一条多么宝贵的建议啊,值不少银子呢!
在第一次见到马德才后苏春生这样评价他,“心地很好,人品不错,家境小富,头脑灵活,学业优异,稍欠沉稳。”元宝光顾着赚银子了,看人上还得他把关。
元宝吐了吐舌头,她还真把考察人品这事儿给忘了,结果马德才后面的租客都是苏氏兄弟接待的,一个是他们已学会了怎么介绍,一个是他们还记得马德才看元宝的眼神儿,让他们心里很不舒服,决定以后让元宝尽量少到外院来。
苏春生对马德才的评价基本上是正确的,只有一点他看走了眼,马德才此人读书很不上心,所以开始时还好,后来进步很慢。
来苏家时的这一年,马德才读乙三班,第二年开学,他读乙二班苏氏兄弟读丙一班,等到了第三年,苏氏兄弟读乙一班他也读乙一班,由同校变成了同班,让他和苏氏兄弟原本就很好的交情变得更好了。
而且马德才并不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他读书不用功,而是苏家兄弟太过用功了!
“这样过日子还有什么乐趣,你们家又不缺吃少穿的!”马德才曾不止一次地劝苏氏兄弟,他又哪里知道苏家兄弟心里的苦呢?
有根父子两个,起早贪黑地一直忙到了腊月二十四,才终于把苏家需要的家俱全部打完了,苏春生用金元宝和银豆子给他们结账。
搬家时那两张银票花剩下的银子,有根爹早就还给苏春生了,说是放他这里,他不踏实。
所以这回接到金银时,父子两个的心情是不一样的,这可全都是他们的了,而不是寄放在他们这里的,两人都乐得直咧嘴。
因为还要带他们的木工工具和苏家给的礼物,苏春生索性直接雇了辆马车送他们回村,车费也是苏家付的,有根父子归心似箭,当天下半晌就回了家,多一夜都不肯住了。
“哦——”元宝在外院中转着圈儿地蹦跳,“要过年了,我们明天去办年货吧,我还没在县城好好逛逛呢!”这四十多天的时间,元宝光忙着给兄弟两个做衣裳了,就连刘桂荣都逛过三次县城了,她却除了买菜,从来不出门儿,幸好不用绣花,不然的话,元宝到现在也做不完。
苏氏兄弟看着她不免神色复杂,元宝对他们的好,那可真是掏心掏肺的。
逛了两天,年货都置办全了,又用了三四天的时间,把内外院儿的所有屋子都打扫了一遍,尤其是那些出租屋,物品都配全后,看起来真是舒适整洁啊!
大年夜全家人聚在内院堂屋里守岁,安安然然在一旁的摇车中安睡,桌子上摆满了果脯点心和各种零嘴儿,尽管因为苏友旺的关系,家里不能贴红色的对联点大红灯笼,可是这样富足的新年,还是让忍也忍不住的喜意,从每个人的脸上透了出来。
元宝拿出了一个小布袋子说,“这是我为家里每个人准备的新年礼物,娘,在接受这礼物之前,您得听我说几句话。”
刘桂荣的脸“啪哒”一下便沉了下来,“别赚了几个钱就目中无人了,自古以来,就没有小辈儿教训老辈儿的道理!”
虽然吃好穿好住得也好,可这些日子以来,刘桂荣心里还是有气的,主要是因为苏家的银钱一点都不经她的手,平日里买菜都是元宝和苏秋生一起去的,还经常带着苏巧巧,唯独不叫她。
至于前院出租屋子的进账,她更是连影子都看不到,只能听听那数额过过瘾,想着那几十两几十两的银子,刘桂荣的心里就像有团火在烧,在苏春生面前提过两次,结果被苏春生一句话就给顶了回来,“房子是元宝置下的,赚的银子自然也是元宝的,和咱没关系!”
出了几趟门儿后,刘桂荣还了解到,原来这宅子不是租的,而是元宝买下的,那元宝这手里到底得有多少银子啊?!
刘桂荣也想讨好元宝来着,可她一个是拉不下脸来,一个是不确定元宝吃不吃这一套,而且她也看出来了,只要该给她的,元宝一样都不会差着她的,那她就没必要委屈自己了。
而且不管怎么样,元宝对苏氏兄弟总是不一样的,旁的不说,就说那些学子服,那么好的料子,刘桂荣可是好几年都没穿过了,可元宝就是舍得全都给兄弟两个做了,就连元宝自己都没留一件。
既然是这样,刘桂荣觉得,她真没必要再给元宝好脸色看。
对刘桂荣这样的态度,元宝早有心理准备,当下也不恼,“即是如此,那就不为难娘了,我就不说了,不过,不说了,也就不给了。”元宝把袋子中最上面的那个锦盒拿了出来,放在了一旁。
元宝又拿出两个锦盒,打开,“这是我给相公和秋生准备的,很是花了一番心思,正配你们的学子服。”
两枚青碧透亮的玉佩躺在各自的盒子中,在灯光下闪着莹润的光泽,并不太大,玉质却是相当不错,两块玉佩加起来,怕不是得值百两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