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帝国的建立与扩张战争(1)
恺撒改制
公元前3世纪,罗马统一意大利并建立共和政体后,开始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进行对外侵略扩张。公元前264年—前146年,罗马在“布匿战争”中打败了另一强国北非的迦太基,同时将其势力向地中海扩张,于公元前215年—前168年发动了马其顿战争,征服了马其顿王国。公元前192年—前188年,罗马在小亚细亚西部打败了塞琉古国,将之并入自己的版图。扩张的结果,使罗马在公元前1世纪,成了一个横跨欧、亚、非的强大帝国,把地中海变成了它的内湖。随着罗马版图的扩张,罗马共和国的社会经济基础和阶级关系发生深刻变化。大土地所有制开始建立,小所有者大量破产,成为无产者,最后沦为奴隶。社会内部各种矛盾激烈,骑士和元老贵族之间、奴隶和奴隶主之间、平民和贵族之间激烈对抗。此时,建立在城邦基础上的共和政体已经丧失了存在的经济基础、社会基础和政治基础,已不能适应罗马和各行省奴隶制经济的发展,不能适应管理庞大的国家的需要。罗马共和制度逐渐走向崩溃。
公元前1世纪80年的苏拉独裁表明,面临日益激化的民族矛盾,罗马奴隶制已经找到了军事独裁政权这样一种新的统治形式。但是元老院贵族们极力反对,因为他们是共和制度的既得利益者,共和制度给予他们统治国家的实权。虽然苏拉独裁的时间不长,但是公元前73—前71年发生的斯巴达克奴隶起义表明,共和制已经无法维持罗马奴隶主的统治了。罗马奴隶主加速了向帝国的过渡。
罗马共和国在向独裁帝制转变的过程中,先后出现两次军事独裁,史称“前三头同盟”和“后三头同盟”,正是这两次军事独裁,加速了共和政体的灭亡,促使罗马帝国建立。
在连年不断的对外扩张中,手握兵权的将士们一个个都野心勃勃,妄想夺取国家大权。其中影响最大、力量最强的是恺撒、庞培和克拉苏3人。
克拉苏(公元前115年—前53年)出身贵族,是罗马政坛上显赫一时的人物。公元前83年,他出兵意大利,崭露头角,随后又在残酷镇压斯巴达克起义中立下了“显赫战功”。同时他又经营高利贷业,投资商业,称为罗马首富。
庞培(公元前106年—前48年)在镇压苏拉的运动中权势开始抬头,后来又通过清剿地中海海盗和远征东方进一步掌握军政大权。他原是贵族派的代表,后来看到民主派实力不断壮大,使见风使舵,倒向民主派。
恺撒(公元前100年—前44年)出身没落的贵族,是著名的奴隶主政治家、军事家和演讲家,虽然他在权势上远不如庞培,在资财上远不如克拉苏,但他为人机警,有雄才大略,以改革创新、慷慨大方的作风以及赫赫战功而赢得平民和一部分上层人士的信任。
克拉苏、庞培和恺撒都企图垄断罗马政权,但是任何一个人都无力单独对抗当时尚且掌握实权的元老院,只有联合起来,才能与元老院抗衡。公元前60年,恺撒施展政治手腕,与庞培、克拉苏两人结成了一个相互支持的秘密政治同盟“三人同盟”,史称“前三头政治”,成为罗马事实上的统治者。三头政治是罗马从共和制向帝制转变的过渡形式。
苏拉的独裁统治及其倒行逆施,引起普遍不满。苏拉死后,公元前78年执政官雷必达企图取消苏拉部分立法,后又利用伊达拉里亚失地居民暴动,联合向罗马进军,结果被苏拉部将庞培镇压下去。在西班牙,马略余党塞多留坚持斗争,他们和当地土著部落结合一起,使斗争运动迅速发展壮大。公元前77年,庞培奉元老院之命讨伐塞多留,在连年战争中屡遭败北,直到公元前72年塞多留被叛徒刺杀,才把运动扑灭。庞培班师回国,协助克拉苏消灭了斯巴达克的余部。庞培和克拉苏分别镇压了西班牙和意大利起义后,成了罗马显赫人物。公元前70年两人一起当选为执政官。
公元前1世纪70年代末,罗马局势发生变化,民主派势力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庞培和克拉苏执政期间,恢复了保民官的权力,清洗了元老院中的苏拉派,以争取民众的支持。公元前67年,庞培被公民大会委以全权清剿海盗。他采用分区围剿办法,三个月便完成了在地中海消灭海盗的任务。次年,庞培受命指挥对密特里达提战争,接替同本都国王交战已获重大战果的鲁库鲁斯。经过三年时间,庞培胜利结束了密特里达提战争,把本都西部和比提尼亚合并为罗马行省,并在小亚细亚扶植一些附庸国,置于罗马控制之下,随后引兵南侵,把叙利亚置为罗马行省。公元前62年,庞培凯旋返回罗马,成为罗马最有权势者。元老院勉强允许举行凯旋式,但拒绝批准其在东方实行的各项措施以及分给老兵土地。庞培极为不满,开始同元老院对抗。
受骑士支持的克拉苏,也怀有野心。他在追随苏拉时候,通过侵吞赃物和从事高利贷与投机商业活动,聚敛了大量财富。他在担任执政官期间,大摆宴席,广疏钱财,收买人心,扩大影响。当庞培出征东方时,克拉苏活跃于罗马政界,企图柒指西班牙、山南高卢和埃及事务,均未成功。公元前65年担任监察官,一事无成。庞培返回罗马,克拉苏嫉妒在心,从中作梗,力图钳制庞培。
此时,恺撒崛起于罗马政治舞台。在当时,恺撒论权势不如屡建军功的庞培,论资财不及罗马巨富克拉苏,但他出身名门贵族,与民主派领袖有着密切关系,又曾参与反苏拉活动,因而在平民中颇有威望。恺撒历任财务官、市政官、大祭司长。公元前62年任执法官,期满后出任西班牙总督。
公元前60年恺撒返回罗马,因元老院作难,他放弃凯旋式,竞选执政官。经他调解和撮合,庞培和克拉苏摒弃嫌隙,三人出于政治需要,达成了互相支持的秘密协议,即建立历史上所谓前三头政治同盟,以期共同对抗元老院。为了巩固这个同盟,恺撒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庞培。
根据三头协议,恺撒担任公元前59年执政官。他在执政期间,实施了一些法令,批准庞培在东方实行的措施,分给2万老兵和贫民土地,免除小亚细亚包税人欠款的1/3,等等。恺撒卸任后,担任山南高卢和伊利里亚总督,为期五年。后来,元老院又给他增加了那尔旁高卢的统治权。恺撒到高卢后,兼施外交手段和军事行动,步步推进,在三年内征服了高卢大部分地区,不仅为罗马开拓疆域,掠夺了大量财富和奴隶,而且也为自己赢得了雄厚的实力和政治资本。
恺撒声望提高,引起贵族派以及庞培的戒心。庞培和克拉苏因争夺出征埃及指挥权产生矛盾。罗马元老院代表人物西塞禄乘机挑拨离间,并攻击恺撒的土地法案。恺撒需要时间征服全部高卢,于是在公元前56年先和克拉苏在拉温那会面,后又一起到路卡同庞培会晤。在这里,三头弥合了同盟之间的裂痕,达成重要协议:延长恺撒担任高卢总督的期限;庞培和克拉苏出任公元前55年执政官,期满后分别担任叙利亚和西班牙总督。路卡会谈除三头外,还有200余名元老参加,所以这次会谈具有公开的政治结盟的性质。公元前55年,庞培和克拉苏担任执政官后,通过保民官提案,规定叙利亚和西班牙总督任期皆为五年,同时也将恺撒的高卢总督期限延长五年。克拉苏求战心切,任期未满便赴东方任叙利亚总督,进行帕提亚战争。庞培卸任后留在罗马,指派其副将管辖西班牙。恺撒则在高卢继续率军作战。
公元前54年,恺撒的女儿尤利娅去世,恺撒和庞培的联姻关系即告结束。次年,克拉苏死于帕提亚战争,三头同盟只剩下两雄对峙。公元前52年高卢部落举行起义,被恺撒镇压下去,山北高卢并入罗马版图。恺撒权势的增长,即使元老院心怀戒惧,也使庞培产生妒忌。元老贵族竭力拉拢庞培,庞培也逐渐倒向元老院。当时罗马政局日趋混乱。公元前52年元老院通过紧急法令,授权庞培征集军队,平定骚乱。不久,元老院又任命庞培为“没有同僚的执政官”,这在实际上开始了庞培在罗马的独裁统治。庞培上任后,利用职权提出高级官员和卸任高级官员担任行省总督应有五年间歇期等法律,把锋芒指向恺撒;并把自己在西班牙的统治权延长五年,完全不提恺撒的高卢总督是否延长问题。一些贵族群起攻击恺撒,要求解除恺撒的高卢总督职务,交卸兵权。恺撒通过其代理人提出对等条件,要求与庞培同时交卸兵权。元老院拒不接受,授权庞培招募军队保卫共和国,继而宣布恺撒为公敌。于是,一场新的内战爆发了。
公元前49年1月10日,恺撒率军渡过卢比康河,迅速攻占罗马和意大利。庞培偕同大批元老仓惶逃往希腊。恺撒巩固政权后,出兵西班牙,肃清了庞培的势力。后挥师东进,在法萨卢决战中大败庞培。庞培逃往埃及,为托勒密廷臣杀害。恺撒进兵埃及,转战小亚细亚,随后又翦灭了北非和西班牙的庞培残部。到公元前45年,罗马内战以恺撒的胜利暂告结束。
在内战期间,恺撒曾担任执政官等职务,还三次被任命为独裁官。公元前44年又被任命为终身独裁官。他独揽大权,成为罗马世界的最高主宰者。在恺撒统治时期,虽然共和制机构和各种官职仍然保存,但都听命于恺撒,所以恺撒政权实质上是君主专制政权。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扩大奴隶主阶级统治基础,恺撒在内战和独裁期间,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第一,他使大部分老兵在意大利或行省得到份地,使81
及自治市活动法令中,规定了老兵应该享受的特权。
第二,改革元老院,对元老院进行清洗,把一些非元老贵族出身的奴隶主(有的是军人出身,有的是来自意大利和各行省的中小奴隶主)选进元老院,把元老数目增至九百人。他补充了元老院,使自己的亲信成了元老议员。经过这样改革,元老院发生了深刻变化,它不再是一个狭隘的、仅仅代表罗马一小撮贵族奴隶主专政的机构。不论从地域或社会阶层来看,它代表的范围都比以前扩大了。
第三,在改革中具有重大意义的是他的调整行省管理制度的措施。
恺撒抨击行省管理中的弊病,他颁布了新的严厉惩治贪污枉法的行省官员的法令。改进行省的管理,委派有能力正直的行省总督。使各地自治市有一定的政治权力,开始把公民权授予行省人民。他使山南高卢、西班牙和许多城市取得罗马公民权。在行省广建罗马公民殖民地,使罗马公民有权在行省拥有完全自主的土地。这些殖民地成为罗马政权的可靠支持者。
第四,改善税收制度,规定国家征收直接税。恺撒赞成每年支付固定税款代替农业税,以保护行省居民。只有间接税仍然采用包税制。
第五,为了便于对罗马全部领土实行统治,恺撒采用一种新的单一的金币制。
另外,还有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改革,就是恺撒的历法改革。罗马人曾实行太阴历,一年三百五十五天,增加一个周期性的闰月。现在恺撒接受一种新的历法,这是由亚历山大里亚天文学家发明设计的。每年三百六十五天,每四年外加一天,称为朱理历,被西方世界一直使用到一千五百八十二年。
恺撒的改革措施不仅有利于整个罗马国家奴隶主阶级的联合,而且削弱了元老贵族,提高了行省的地位,改善罗马对行省的统治,促进了各地经济的发展。他的行省政策为未来帝国在这方面的改革开辟了道路。经过恺撒的改革,由一小撮元老贵族操纵的狭隘城邦共和国被基础比较广泛的恺撒帝国所代替。
但是,恺撒的独裁统治和改革措施却遭到一部分元老贵族的坚决反对,其代表人物就是布鲁图斯和卡西乌斯。他们怀念旧的城邦共和国,视恺撒为暴君、共和国的颠覆者。经过一番精心策划,公元前44年3月15日,他们在元老议事厅刺杀了恺撒。
恺撒是一位伟大的改革家,他的改革措施加速了共和国向帝国的过渡,这符合当时的历史发展趋势。
恺撒大帝
公元前1世纪的某一天,天气晴朗,风和日丽。几个罗马贵族青年相约外出郊游。当他们有说有笑地走过高卢一个贫穷的小村时,一个青年开玩笑地说:“哎呀!在这样鄙陋的角落,该不会有人为占居首位而争夺利了啊?”话音未落,青年们都哈哈大笑起来,其中只有一人没有笑,而是神情严肃地说道:“我宁愿在这里当老大,也不愿在罗马当老二。”这个青年就是后来名震遐迩的古罗马大政治家、军事家、史学家恺撒。
盖马斯·尤利乌斯·恺撒出身于罗马古老而著名的尤利马斯家族,受过良好的教育。少年时代,恺撒就有着非凡的志向,幻想权威和荣誉。他喜欢阅读关于马其顿王亚历山大大帝的事迹。但读了之后,却又使他黯然神伤。亚历山大与他同龄的时候,已经赫赫有名,而自己呢?至今还默默无闻。然而,罗马社会的动荡变迁终于给了恺撒大显身手的机会。
恺撒生活的时代,奴隶制的罗马共和国正面临着严重的危机。斯巴达克起义给了它沉重的打击。罗马元老院由于无能而地位大为削弱。不少奴隶主都希望有一个强有力的军事独裁制度来取代瓦解中的共和制度。奴隶主阶级内部出现了两个对立集团:民主派和贵族派,其代表人物分别是马略和苏拉。恺撒一开始和民主派接近。当苏拉独裁的时候,他因此而受到迫害;幸好,苏拉不久便死了。恺撒重新活跃在罗马政治舞台上,先后担任了市政官、大祭司和西班牙总督。
任职期间,恺撒穿着讲究,言谈机敏,为了笼络人心,他不惜自己借债而慷慨捐资,为公民们举办豪华的午宴和演出,还免费向观众分发面包。这样,恺撒便在平民和一部分上层人士中赢得了威望。可是恺撒深知,这还仅仅是开头。因为在他面前,有两个比他影响更大的人物:庞培和克拉苏,于是,在公元前60年,他与庞培、克拉苏结成了“前三头同盟”。在他们的支持下,恺撒出任公元前59年的执政官。
为了巩固这一同盟,他还把与别人订了婚的女儿尤利娅嫁给了庞培。恺撒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公元前58年,恺撒出任高卢总督。在他赴任之前,他也没有丢掉罗马,而是扶植了自己的代理人克劳狄乌斯,尽管这个人是个有名的“花花公子”,还曾与恺撒第二个妻子私通,但恺撒选择他,因为克劳狄乌斯在他看来是最适合于自己计划的人。
恺撒在高卢任总督期间,正是那一地区大动乱的时期,居住在那里的克尔特诸部落矛盾重重。恺撒在对其征服的过程中,表现了出色的军事才智。他只化了两年时间就基本上合并了高卢,还越过莱茵河打败了日耳曼的部落,两次入侵不列颠岛,并于公元前52年镇压了高卢的反罗马人大起义。
他用从高卢掠夺来的巨额财富收买城市贫民,培植党羽,而在征服期间久经征战的10个军团则成了他夺取政权的重要资本。还值得一提的是,恺撒为了表白自己在高卢的战功,还用简练优美的文字写下了一本《高卢战记》,这本著作史料翔实可信,赢得了后代不少史学家的赞赏。
但是,恺撒在高卢的巨大胜利引起了庞培和克拉苏的嫉恨。为此,三头同盟曾在鲁卡举行会议,但裂痕无法弥补。
想效仿恺撒的克拉苏远征帕提亚,不想战败身亡。庞培则进一步靠拢元老贵族,与恺撒对立。
庞培在元老院贵族的支持下,一度占了上风,公元前49年1月1日的元老院会议上通过了决议,要恺撒立即卸任,否则就被宣布为祖国的敌人。恺撒的拥护者、保民官安东尼和克文杜斯·卡西马斯则对此行使了否决权,但受到了元老院贵族的侮辱。1月7日,元老院宣布共和国危急,并让庞培在意大利招募军队,形势非常紧张,安东尼和卡西马斯化装成奴隶逃出罗马,到恺撒所在的山南高卢报告了罗马的情况。
当时,恺撒的大部分军队驻在山北高卢,他身边只有一个军团和一些辅助部队,但是为了抓住时机,他还是决定出兵。1月10日,他率领军队渡过了意大利和高卢之间的界河卢比孔,赶在行动迟缓的庞培之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罗马突进。他进军的借口是维护被侮辱的保民官。庞培果然猝不及防,只得逃出了罗马。恺撒进入罗马之后,并没有对那些政敌进行迫害,而是实行了怀柔政策,无条件释放了俘虏。他的士兵在城里也没有进行劫掠。这样,就使罗马的政治生活很快恢复,并且赢得了一部分元老贵族和骑士的好感,逃亡的人也陆续回城。
但是,庞培还有着众多的部下,他在巴尔干半岛集聚了一支大军,西班牙也有他的七个军团。恺撒仍然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公元前49年秋天,他首先进军西班牙,经过四十天的艰苦战斗。恺撒终于包围了敌军的营寨,截断了水源,迫使庞培的两员部将投降。
第二年,恺撒开始与庞培本人进行决战。尽管恺撒的兵力少于对方,但他的神速大胆和庞培的迟缓使他赢得了胜利。公元前48年6月的法萨卢大战中,恺撒彻底击溃了庞培。庞培逃到埃及,但被国王派人杀害。恺撒的军队穷追不舍,也到了埃及,消灭了庞培党羽,把归顺恺撒的埃及女王克列奥帕特拉七世扶上王位。在以后的两年中,恺撒又转战各地,清除庞培的余孽,结束了罗马内战。他终于成为罗马的老大了。
恺撒回师罗马时,受到了空前热烈的欢迎。他被元老院推为终身独裁官,成了集军、政、司法、宗教权于一身的最高权威,这在罗马历史是空前的。恺撒掌权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改组元老院,增加高级官员数目,改善行政管理等等。他还制订了“儒略历”,这种历法在西欧流行了一千多年。
但是,恺撒的独裁统治也激起了一部分守旧的贵族共和派的不满。以卡西约斯和布鲁图斯为首的密谋者阴谋暗杀恺撒。但恺撒却陶醉于那些要他戴皇冠的甜言蜜语中,公元前44年3月15日,恺撒出席元老院会议,阴谋分子借机围在他身边,一声暗号,恺撒周围就出现了一片刀光剑影。恺撒流着血,愤怒地大喊着,躲避着剑锋,但当他看见他一直认为是他朋友的布鲁图斯也举剑向他刺来时,他停止了抵抗,用斗篷遮住脸,倒在血泊之中,他的身上中了23处剑伤,带着遗恨离开了人间。
古罗马文武双全的杰出政治家就这样结束了生命。但是,罗马由共和转向帝制已不可避免,作为一个不是皇帝的独裁者,恺撒的事业将由他的后继者来完成。
恺撒之死
公元前44年3月15日,罗马帝国的奠基人恺撒(公元前102—前44年)在元老院议事厅,被他从前的几个朋友——加西阿斯和布鲁特斯等人刺杀了。恺撒身中23剑倒在庞培雕像的脚下。